欧阳佳琴;邹仁妹;李江洁
目的 探讨老年者心房颤动(Af)类型、左房内径(LAD)与心功能关系.方法 对2006年01月~2008年0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5岁以上Af者99例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不同Af类型者的LAD、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分析LAD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持续性Af(A组)者LAD较阵发性Xf(B组)患者的LAD明显增大,P=0.00;A组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较B组者高,P=0.00;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LAD的增大呈正相关,P=0.00,rs=0.49.结论 Af、LAD增大、心功能不全三者相互促进,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
作者:陈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痛者的心率变异(HRV)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88例此类患者(A组),与50例正常人(B组)对照,比照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A组4种时城指标均比B组降低(P<0.01或<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病者早期常有自主神经损害,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HRV降低.
作者:曾莲;秦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8岁.中期妊娠.2月前(怀孕10周)开始出现剧烈呕吐,呕吐时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伴出冷汗及咳嗽,至妇婴保健院就诊,诊断为妊娠剧吐.三周前患者自觉呕吐频率减少,1天发作1次,多于晨间刷牙时发生,但呕吐时仍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临床诊断:中期妊娠,血管神经性晕厥?遂转人我院诊治.
作者:王惠歆;李景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84岁.,因胸闷、心悸1月来我院就诊.近一段时间经常有短暂心慌,偶而伴头晕.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查体:脉搏82次/分,血压120/75mmHg,呼吸18次/分,胸部X线透视示: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杨义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性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性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作者:吴佩弢;李奕林;纳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Ptfv1异常与左房增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Ptfv1异常(≤-0.04mm·s)102例(A组),并以Ptfv1正常(>-0.04 mm·s)102例为对照,观察二维多普勒起声心动图(UCG)描记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功能参数,和心电图P波离散度(Pd).结果 A组LAD(45.2±7.1mm)、LVEDd(48.4±5.0mm)、E/A<1(占60.78%);B组LAD(34.1±4.4mm)、LVEDd(44.9±4.9mm)、E/A<1(占35.29%),两组呈显著差异(P<0.01).Pd在A组与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39.4±9.9 VS 31.6±8.2,P<0.01),LAD与Pd呈正相关性(r0.530).结论 Ptfv1异常,Pd增大可作为左房内径增大及早期心功能障碍的判断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tfv1的检测简便、重复性好,费用便宜,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对老年人预防和长期治疗的监测.
作者:高永雯;胡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NAMI)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39例ST段抬高的NAMI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NAMI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 除急性心肌梗死外,诸多痰病均可引起ST段抬高,须仔细鉴别.
作者:田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72岁.2005年1月4日因三度房室阻滞(AVB)置人ST.JUDE MEDICAL ENTITY DC Model 5226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呈VDD形式起搏,连年随访起搏感知功能正常.2009年8月28日9:00在自动麻将机与朋友打麻将,10:30突感头晕,自摸脉搏37~40次/分,随即在本单位卫生所急查心电图(图1A)示:起搏信号100次/分,1:1起搏心房,P波后无心室起搏信号及QRS波,P波与QRS波无关,呈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三度AVB,频发室性早搏.
作者:王明新;蒋敏;严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例犬急性肺栓塞(PE)模型溶栓前后心电图改变及意义.方法 建立20例犬急性PE动物模型后,在急性期及溶栓后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表现.结果 20例急性期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100%);V1导联T波倒置18例(占90%);V1~V2导联T波倒置17例(占85%);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13例(占65%);SI>0.1mV 11例(占55%);TII倒置9例(占45%);QIITII例(占40%);SI QIITII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3例(占15%);V1~V4导联T波倒置3例(占15%);电轴右偏(>+90°)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2例(占10%);V1~V5导联T波倒置2例(占10%);V1~V6导联T波倒置1例(占5%);肺型P波1例(占5%).溶栓后20例中,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消失28例(占85%);胸导联T波倒置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倒置18例(占90%);SI变浅或消失10例(占50%);QIITII消失8例(占40%);TII倒置消失7例(占30%);SIQIITII消失5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消失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RBBB消失2例(占10%);电轴右偏(>+90°)消失2例(占10%);肺型P波消失1例(占5%).结论 急性PE心电图表现是非特异性、非诊断性和有价值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急性PE诊断.
作者:张渊;朱春宏;洪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腺鳞癌,2002年9月5日行右下肺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肺内继发感染,Ⅱ型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术后第4d经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感憋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88%~90%.血气分析:酸碱度(pH)7.29,二氧化碳分压(PaCO2)56.4mmHg,氧分压(Pa O2)65.5 mmHg,全血碱剩余(BE)-0.4mmol/L,钾2.58 mmol/L.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作者:王志茹;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0例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DCG监测.结果 显著寞性心动过缓(24h平均心率小于50次/分)者35例,窦房阻滞51例,窦性停搏28例,慢-快综合征46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房室阻滞者11例.结论 DCG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可靠的方法.
作者:汪金寰;陶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8岁.因阵发性心悸半年,加重伴胸闷10天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60mmHg.心界不大,频发早搏及短阵心动过速,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异位心律.
作者:靳怡;刘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适合大鼠且易于定位的完整心电图胸导联体系,分析其波形的特点.方法 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每个胸导联的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并与肢体导联进行比较.结果 本胸导联体系记录的R波、T波振幅较高,且多为直立,而S波出现率不高,有利于J点判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胸导联体系能快捷、准确地定位,记录的波形清晰,能满足实验研究所需.
作者:何涛;李海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诊断意义及鉴别方法.方法 分析79例ERS者心电图J波及ST段等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6.08%),心电图特征是ST段抬高及高耸T波,以V3、V5导联为明显,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 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其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而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鉴别.
作者:王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发冠心病的糖尿病者(A组)与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者(B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痛将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者在合并有冠心病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事大大增加.
作者:周红;汪吉红;王静;李婧;毕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心脏性猝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以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猝死前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规心电图(ECG)只能记录到短时间的心电变化,无法较全面评价猝死前后的心电活动状态.动态心电图(DCG)则可以连续记录24h的心电活动,可详细监测心脏发病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患者死因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回顾经DCG监测并证实9例心脏性猝死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娟;周芯羽;郑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TET)过程中的异常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9年1250例TET结果.结果 试验中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柬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传导障碍.当三分支均为三度阻滞时,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或交接区逸搏心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由于阻滞程度、传导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错综复杂的心电图改变,有些仅仅是推论.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不同类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心电图简述如下.
作者:王凤秀;贾邢倩;马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HD)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方法 对40例HD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其中32例作了心脏超声检查(DED)及血液生化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中有37例(92.5%)心电图异常,以左心室肥厚及ST-T改变为主,共24例(64.8%);左心房负荷过重16例(43.2%);心律失常17例(45.9%);T波高尖5例(13.5%).结论 心电图能及时观察尿毒症HD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欧阳佳琴;邹仁妹;李江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216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多数为60岁(86.6%)以上的老年患者,绝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有典型心力衰竭表现,LVEF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给予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减少循环血容量、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等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在临床中充分认识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程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重视治疗基础疾病,祛除诱发因素.
作者:漆洁;张林潮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