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寰;陶红
目的 探讨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不同时期首次心电图记录有PR段偏移者68例,测量各导联PR段及ST段的偏移情况,观察其各项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①PR段改变的方向与同导联ST段改变的方向相反,下移的幅度在0.05~0.15mV,抬高的幅度在0.05~0.10 mV:②68例PR段偏移者中急性心包炎59例(其中肿瘤性13例、结核性10例、尿毒症性8例、心脏手术性7例、化脓性7例、病毒性5例、自身免疫性5例、外伤性4例),在Ⅰ、Ⅱ、Ⅲ、aVL、aVF、V3~V6导联出现普遍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aVR导联则表现为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③急性心肌梗死或合并有心房梗死9例,在面向梗死区的导联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对应导联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结论 心电图PR段偏移强烈提示为急性心包炎或心房梗死.
作者:陈青萍;黄学成;邓梓谦;张凤玲;黄宁;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现察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534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心电图469例,占87.83%.异常心电图65例,占12.17%,其中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心律失常,各占5.24%.结论 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定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VSD)堵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均经左室造影证实为VSD者接受堵闭术治疗,并选手术前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在堵闭术中及术后3~5d予实时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据此及时对应治疗甚至终止手术.随后跟踪随访心电情况1年.结果 65例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3例,发生率20%.其中6例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AVB)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2例、CLBBB并三度AVB 1例、室性心动过速(VT)1例.评估术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后放弃堵闭.另7例心律失常中5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或一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CRBBB),于堵闭器释放后均自行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三度AVB伴短阵VT或ICLBBB,及时应用激素治疗2~3d后心律失常消失.跟踪随访期未见异常.结论 在VSD堵闭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实时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陆颖;盛锋;吴琳;刘芳;黄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现察更年期综合征(MS)妇女患病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MS诊断,并排除其他心脏病者女性192例,年龄47~58(平均52±4)岁.患MS前后分别壹常规心电图.结果 患MS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交接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均较发病前显著增多(P<0.05~0.01).结论 MS的妇女心律失常发生增多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作用和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异常,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电不稳定有关.
作者:韩鸣;任文娟;马雪红;蔡丽娇;慈书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8岁.中期妊娠.2月前(怀孕10周)开始出现剧烈呕吐,呕吐时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伴出冷汗及咳嗽,至妇婴保健院就诊,诊断为妊娠剧吐.三周前患者自觉呕吐频率减少,1天发作1次,多于晨间刷牙时发生,但呕吐时仍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临床诊断:中期妊娠,血管神经性晕厥?遂转人我院诊治.
作者:王惠歆;李景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室性早搏(FV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长期、反复发作的顽固性PVS,无论其临床症状轻重或不适症状的有无,都对患者产生较大精神压力,且大多数患者经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自2005年8月~2009年8月发现此类患者33例,通过追踪随访,记录、分析其心电图,旨在探讨PVS的性质、临床意义及预后.
作者:黄利芬;罗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腺鳞癌,2002年9月5日行右下肺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肺内继发感染,Ⅱ型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术后第4d经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感憋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88%~90%.血气分析:酸碱度(pH)7.29,二氧化碳分压(PaCO2)56.4mmHg,氧分压(Pa O2)65.5 mmHg,全血碱剩余(BE)-0.4mmol/L,钾2.58 mmol/L.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作者:王志茹;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者心房颤动(Af)类型、左房内径(LAD)与心功能关系.方法 对2006年01月~2008年0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5岁以上Af者99例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不同Af类型者的LAD、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分析LAD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持续性Af(A组)者LAD较阵发性Xf(B组)患者的LAD明显增大,P=0.00;A组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较B组者高,P=0.00;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LAD的增大呈正相关,P=0.00,rs=0.49.结论 Af、LAD增大、心功能不全三者相互促进,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
作者:陈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儿男性,3天.因出生后皮肤青紫30min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28次/分,呼吸54次/分.全身皮肤青紫,刺激不哭,呼吸浅促不规则,化验室检查:钾5.2mmol/L,钠137mmol/L,氯93mmol/L,钙1.4mmol/L,葡萄糖3.5mmoL/L,游离钙0.68mmol/L,碳酸氢盐15.30mmol/L.临床诊断: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②新生儿窒息;③电解质紊乱;④低血钙.
作者:胡宝芹;王友武;姜炜炜;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研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对早搏在性剐同时问段上存在的差异.方法 对340例资料,以24h分为4个时间段统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40例中男性205例、女性135例.男性205例中房性早搏195例(95.1%),室性早搏193例(94.2%);女性135例中房性早搏130例(96.3%),室性早搏105例(77.8%).女性房性早搏在0~6时明显高于男性(X2=7.54、P<0.01),女性室性早搏在18~0时也明显高于男性(X2=7.44、P<0.01).结论 发现女性早搏的高发时段,为临床提供了及时和准确的数据.
作者:刘燕;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者对心肌的损害厦心肌损害时的心电图(ECG)变化,用述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机制.方法 分析102例ACOP者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中97例出现ECG异常,占95.1%,且与中毒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ACOP可致心肌损害,应及早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作者:刘顺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我院2004年2月~2009年5月门诊、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者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6~61岁.DCM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表现有心脏扩大,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合并栓塞、心律失常.
作者:方秋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多发生于小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有关手足口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报道很少,现将我院2006年~2008年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显娥;高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84岁.,因胸闷、心悸1月来我院就诊.近一段时间经常有短暂心慌,偶而伴头晕.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查体:脉搏82次/分,血压120/75mmHg,呼吸18次/分,胸部X线透视示: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杨义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柬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传导障碍.当三分支均为三度阻滞时,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或交接区逸搏心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由于阻滞程度、传导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错综复杂的心电图改变,有些仅仅是推论.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不同类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心电图简述如下.
作者:王凤秀;贾邢倩;马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6岁.因感冒治愈后出现心悸而入院.心肌酶升高,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心电图(1A)示:窦性心动过速,频率102次/分,QRS星完全性预激图形,V1~V6导联δ波均向上,QRS波主波均向上,属A型预激.I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的QRS波为室性早搏.其余导联均示窦性冲动呈3:2下传心室,P-R间期固定,提示三度房室阻滞并旁道二度Ⅱ型阻滞.
作者:邹建峰;张丽丽;辛本强;杨延民;孟凡杰;吴茂源;顾法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适合大鼠且易于定位的完整心电图胸导联体系,分析其波形的特点.方法 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每个胸导联的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并与肢体导联进行比较.结果 本胸导联体系记录的R波、T波振幅较高,且多为直立,而S波出现率不高,有利于J点判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胸导联体系能快捷、准确地定位,记录的波形清晰,能满足实验研究所需.
作者:何涛;李海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痛者的心率变异(HRV)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88例此类患者(A组),与50例正常人(B组)对照,比照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A组4种时城指标均比B组降低(P<0.01或<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病者早期常有自主神经损害,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HRV降低.
作者:曾莲;秦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HD)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方法 对40例HD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其中32例作了心脏超声检查(DED)及血液生化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中有37例(92.5%)心电图异常,以左心室肥厚及ST-T改变为主,共24例(64.8%);左心房负荷过重16例(43.2%);心律失常17例(45.9%);T波高尖5例(13.5%).结论 心电图能及时观察尿毒症HD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欧阳佳琴;邹仁妹;李江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分蛆对比.结果 100例中有48例重度颅脑外伤,其中27例(56%)并发心电图异常;52例轻度颅脑外伤,其中10例(19%)并发心电图异常.重度颅脑外伤组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例教明显多于轻度颅脑外伤组(P<0.05);心电图异常组出现死亡或病情恶化的例数明显多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19例恶化或死亡病例中11例(57%)显示心电图异常.结论 颅脑外伤者的心电图异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张雪银;刘冬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