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陈青萍;黄学成;邓梓谦;张凤玲;黄宁;陈颖

关键词:PR段, 怠性心包炎, 心电图
摘要:目的 探讨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不同时期首次心电图记录有PR段偏移者68例,测量各导联PR段及ST段的偏移情况,观察其各项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①PR段改变的方向与同导联ST段改变的方向相反,下移的幅度在0.05~0.15mV,抬高的幅度在0.05~0.10 mV:②68例PR段偏移者中急性心包炎59例(其中肿瘤性13例、结核性10例、尿毒症性8例、心脏手术性7例、化脓性7例、病毒性5例、自身免疫性5例、外伤性4例),在Ⅰ、Ⅱ、Ⅲ、aVL、aVF、V3~V6导联出现普遍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aVR导联则表现为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③急性心肌梗死或合并有心房梗死9例,在面向梗死区的导联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对应导联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结论 心电图PR段偏移强烈提示为急性心包炎或心房梗死.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TET)过程中的异常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9年1250例TET结果.结果 试验中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妊娠呕吐致心室暂停1例

    患者女性,28岁.中期妊娠.2月前(怀孕10周)开始出现剧烈呕吐,呕吐时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伴出冷汗及咳嗽,至妇婴保健院就诊,诊断为妊娠剧吐.三周前患者自觉呕吐频率减少,1天发作1次,多于晨间刷牙时发生,但呕吐时仍伴明显心悸、黑矇、头晕.临床诊断:中期妊娠,血管神经性晕厥?遂转人我院诊治.

    作者:王惠歆;李景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动麻将机导致起搏器心房磁频及心室无起搏输出1例

    患者男性,72岁.2005年1月4日因三度房室阻滞(AVB)置人ST.JUDE MEDICAL ENTITY DC Model 5226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呈VDD形式起搏,连年随访起搏感知功能正常.2009年8月28日9:00在自动麻将机与朋友打麻将,10:30突感头晕,自摸脉搏37~40次/分,随即在本单位卫生所急查心电图(图1A)示:起搏信号100次/分,1:1起搏心房,P波后无心室起搏信号及QRS波,P波与QRS波无关,呈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三度AVB,频发室性早搏.

    作者:王明新;蒋敏;严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 I sm,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它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常见的栓子为血栓.P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且漏诊、误诊严重.

    作者:马淑英;吕金兰;张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癌右下肺切除术后ST段抬高并异常Q波1例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腺鳞癌,2002年9月5日行右下肺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肺内继发感染,Ⅱ型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术后第4d经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感憋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88%~90%.血气分析:酸碱度(pH)7.29,二氧化碳分压(PaCO2)56.4mmHg,氧分压(Pa O2)65.5 mmHg,全血碱剩余(BE)-0.4mmol/L,钾2.58 mmol/L.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作者:王志茹;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者对心肌的损害厦心肌损害时的心电图(ECG)变化,用述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机制.方法 分析102例ACOP者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中97例出现ECG异常,占95.1%,且与中毒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ACOP可致心肌损害,应及早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作者:刘顺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形性室性早搏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性,8岁.因阵发性心悸半年,加重伴胸闷10天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60mmHg.心界不大,频发早搏及短阵心动过速,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异位心律.

    作者:靳怡;刘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1~高度窦房阻滞伴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

    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示:为aVR导联连续记录.P波为窦性,相邻短P-P间距除一组为0.66s外,余均为0.70~0.73s的两倍.上行长P-P间距是0.64s的5倍,下行长P-P间距为0.73s的4倍.显性短P-P频率为41~45次/分(1.32~1.46s),实际窦性频率为82~94次/分(0.64~0.73s).窦性P波位于R波的前、中、后不等,与R波无传导关系.

    作者:周从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交接性逸搏伴反复搏动二联律1例

    患者女性,1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未见窦性P波,QRS波群呈室上性.R1、3、5、7、9、11、13、14、16为交接性逸搏,其后有一逆行P-波,R-P-间期0.30s.除R13逆P-波后无R波外,余逆P-波后均有QRS波群,形成反复搏动二联律.

    作者:罗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室性早搏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性,18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5年,加重3天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做24h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1-R1为窦性心搏.R2、R3是两个起源心室不同部位的成对室性早搏.

    作者:黄华敏;卢喜烈;齐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猝死9例

    心脏性猝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以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猝死前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规心电图(ECG)只能记录到短时间的心电变化,无法较全面评价猝死前后的心电活动状态.动态心电图(DCG)则可以连续记录24h的心电活动,可详细监测心脏发病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患者死因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回顾经DCG监测并证实9例心脏性猝死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娟;周芯羽;郑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216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多数为60岁(86.6%)以上的老年患者,绝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有典型心力衰竭表现,LVEF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给予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减少循环血容量、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等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在临床中充分认识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程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重视治疗基础疾病,祛除诱发因素.

    作者:漆洁;张林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间位性室性早搏致二度莫氏I型房室阻滞1例

    患者女性,84岁.,因胸闷、心悸1月来我院就诊.近一段时间经常有短暂心慌,偶而伴头晕.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查体:脉搏82次/分,血压120/75mmHg,呼吸18次/分,胸部X线透视示: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杨义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血糖症致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劳累后出现大汗、心悸2h入院.患者为医生,连续工作近30h,未进食后突然出现大汗、心悸,休息后症状元缓解.门诊查随机血糖:1.9mmol/L.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20次/分.无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及腹痛、腹泻等表现.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遗传病史.

    作者:祝鹏;任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并行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二度莫氏I型传出阻滞1例

    患者男性,7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因自觉心悸作心电图(图1)示:为12导联同步及V1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各导联均为宽大畸形的R波,aVR及V1~V4导联主波向下,余主波向上,电轴不偏,为起源于右室上部的室性心动过速.长V1导联上条前半段可见明显的f波,室上性与室性R波交替出现,R-R'间距不等.

    作者:余芳;魏颖;舒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心房颤动者心房颤动类型、左房内径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者心房颤动(Af)类型、左房内径(LAD)与心功能关系.方法 对2006年01月~2008年0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5岁以上Af者99例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不同Af类型者的LAD、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分析LAD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持续性Af(A组)者LAD较阵发性Xf(B组)患者的LAD明显增大,P=0.00;A组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较B组者高,P=0.00;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LAD的增大呈正相关,P=0.00,rs=0.49.结论 Af、LAD增大、心功能不全三者相互促进,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

    作者:陈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与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并发冠心病的糖尿病者(A组)与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者(B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痛将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者在合并有冠心病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事大大增加.

    作者:周红;汪吉红;王静;李婧;毕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低血钙致二度Ⅱ型房室阻滞1例

    患儿男性,3天.因出生后皮肤青紫30min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28次/分,呼吸54次/分.全身皮肤青紫,刺激不哭,呼吸浅促不规则,化验室检查:钾5.2mmol/L,钠137mmol/L,氯93mmol/L,钙1.4mmol/L,葡萄糖3.5mmoL/L,游离钙0.68mmol/L,碳酸氢盐15.30mmol/L.临床诊断: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②新生儿窒息;③电解质紊乱;④低血钙.

    作者:胡宝芹;王友武;姜炜炜;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以及比索洛尔治疗后HRT的变化.方法 测定和比较58例CHF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C组)室性早搏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并将CHF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所有CHF者分别于治疗4w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C组TO<0,而CHF患者TO>0;CHF患者的TS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CHF患者治疗4周后,HRT均有明显改善:TO下降,TS升高,但A组较B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CHF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比索洛尔能改善其HRT,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丁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孕期室性早搏伴反复搏动1例

    患者女性,40岁.妊娠28周2天,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查体:体温36.7℃,心率6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4mmHg.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电图(图1)示:窦性P-P间距1.24s,P波时限0.06s,QRS波群时限0.10s,P-R间期0.13~0.14s,Q-T间期0.39s,心率约48次/分.

    作者:沈少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