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推拿结合毫米波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陆保全;卢爱玲

关键词:面神经炎, 针刺, 推拿, 毫米波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结合毫米波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针刺+推拿+毫米波).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5,6%,综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推拿结合理疗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运动功能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 -01 - 2011-06入住我科的脑出血碎吸术后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常规护理可更好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微创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概况

    高血压性脑出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3,多发生在50~60岁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年发生率(14~15)/10万,病死率占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内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较差,病死率高达40%~70%[1],外科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及时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可有效缓解占位效应造成的脑组织受损,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脑损害,改善局部血流,减少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2-5].

    作者:顾处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头颅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01 -2011 -12收治的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神经系统定位广泛,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中脑、双侧小脑、双侧颞叶等部位,致残、致死率极高.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吸烟、饮酒等.结论 TOBS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溶栓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头颅MRI及MRA为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对老年患者的心、脑、肾均可造成严重损伤,诱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长效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牙髓神经过敏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牙髓神经过敏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脉冲Nd:YAG激光联合光敏黏结剂,对照组单独采用光敏黏结剂分别对牙髓神经过敏症患牙进行治疗,观察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即刻疗效93.64%,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光与光敏黏结剂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神经过敏症具有较好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林红;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报告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由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供血区域脑缺血性改变,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易致漏诊、误诊.1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头晕伴阵发性右侧面部疼痛半个月就诊.

    作者:李筱瑜;卢幸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出血患者行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护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属神经内科急症,脑出血量大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1],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2005-2011年我科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原发性脑出血9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二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患者能否成功救治与康复,与早期是否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09 -11-2011-12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香;王运良;闫波;邵明璐;马红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各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预后情况.方法 将发病72 h内非确诊糖尿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规开展简化OGTT试验,设立相应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1a内脑卒中复发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各种糖代谢异常占65.6%.正常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随访期的NIHSS评分较同期糖代谢异常而获得积极治疗患者的评分低3%~5.5%,对比同期的糖代谢异常而未获得合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分值降低12.5%~22.3%,复发率下降40%~5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普遍的糖代谢异常,简化OGTT试验可进行有效筛查,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泽梁;蔡秀颜;杨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5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51例未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复发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颈动脉中重度硬化22例,未复发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中重度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呈正相关.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颈动脉中重度硬化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作者:华键;周其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血压脑病18例诊治体会

    高血压脑病属于内科急危重症之一,需要紧急救治,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心脑功能损伤而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7-01-2012-03收治的18例高血压脑病患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5~77岁,平均50.5岁;入院时测血压200 ~ 280/120~160mmHg.

    作者:杜华;关海森;范波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采集1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为预后良好,GOS<3分、植物生存和死亡为预后不良)]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并发症、CT环池形态、多发性损伤、体温、脑疝、合并伤、颅内血肿、白细胞计数、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收缩压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4.632,95% CI 2.195~9.778)、体温(OR=3.822,95% CI 1.845~7.917)、血糖(OR=3.096,95% CI 1.494~6.418)、年龄(OR=2.923,95% CI1.429~5.978)、GCS评分(OR=0.426,95% CI0.211~0.86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脑疝、血糖、体温、年龄、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死亡和致残、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宋宏恩;郭辉;曹海燕;吴朝辉;李庆菲;程建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压氧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 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锻炼,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6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经过60 d治疗,康复组无论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是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巨大基底节血肿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巨大基底节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体会,改进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 12例巨在基底血肿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采取顺序法剪开硬膜等手术方式.结果 按出院时GOS评分,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前病情危重(双侧瞳孔散大)、高龄、血压较高、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术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胡声斌;凌兴飞;熊海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对2009-04-2012-01我院神经内科病房31例患者施行介入治疗,男21例,女10例,年龄44~75岁,平均64岁.其中14例实施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3例进行脑血管(包括颅内外)支架植入术,4例施行脑梗死急诊动脉溶栓术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规范治疗,施行介入造影,治疗前2h均静脉输液泵或微量泵人尼莫地平[1],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郝莉莉;郭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卧床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压疮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病人.而脑卒中病人出现瘫痪、昏迷、认知障碍、营养不良、自理能力差,极易发生压疮,所以,脑卒中病人属于压疮的高危人群.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1年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6例GBS患儿病例,男14例,女12例.对26例患儿进行Hughes评价量表分级,并对患儿神经症状、住院时间、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脑脊液(CS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儿中高血压18例(69%),心动过速20例(77%),同时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17例.高血压和(或)心动过速患儿Hughes分级高于血压正常和(或)心率正常患儿.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患儿住院时间较血压和心率正常患儿明显延长,CSF中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其中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21例,运动性轴索神经病2例,正常1例.24例患儿静脉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3~5 d,1例行血浆置换,1例仅接受支持治疗,均取得良好早期疗效.结论 GBS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且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1 -12收治的3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后症状改善23例,无变化6例,恶化9例,切口愈合不良7例,切口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癫痫5例;再手术存活期1~90周,中位存活期47周,平均存活期85.3周.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取合适的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存活质量.

    作者:魏少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