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强;陈宝义;李小江;杨文英;刘守礼;谢丽娜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口服中药白芥子散治疗骨性关节炎80例(治疗组),与单纯运用透明质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8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郦宜宝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120例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按住院号尾号得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热敷乳房局部的同时按摩排乳;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乳房局部的同时按摩排乳.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汁淤积解除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汁淤积解除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吉华 刊期: 2010年第23期
当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不能带氧,从而造成人体缺氧.病人可出现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6人,经我们抢救和护理,全部脱离危险,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为建立益气安喘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安喘丸中的三七、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别.结果 分别鉴别出益气安喘丸中的三七、当归、川芎.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为建立益气安喘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陈颢君 刊期: 2010年第23期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病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自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21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16例膝骨关节的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9人,女性患者157人,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半年至20年.
作者:房光荣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王意庵,名王琠,字邦贡,号意庵,别号小药山人.生于1497年,卒年不详.明代安徽祁门县人,嘉靖御医.所著<意庵医案>原不曾刊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张金鼎、曹鸿云1982年在郑州发现其手抄本,以善本医书整理校注,由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使其公诸于世.王氏医技高超,辨证精当,善用仲景、戴人法,屡挽危殆于既成,使许多急危重疑及误治病例获救,因而名闻京师.
作者:李林运;黄志华;赵青春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影响AS的因素.方法 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年龄31~60岁,其中40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者,40例为未透析者,另选取42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0~60岁,分别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性舒张功能(EDD)、血压、分析CRF者IM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正常组与内径(CCAD)、颈总动脉壁物理状态相关参数(CD、CC)、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慢性肾衰竭非透析组和维持血液性透析组平均IMT、大ITM、V(min)、RI、斑块发生率三组逐渐增高(P<0.01),收缩压(SP)、舒张压(DP)慢性肾衰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EDD和CD、CC三组逐渐减低(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维持血液性透析者更为明显.
作者:滕东军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前,健康体检在招工、征兵、招生、职业病筛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定期健康体检成为一种常规福利.而和其他体检不同的是,体检者无法提前告知每位受检者体检前的注意事项,因此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体检前期的工作,充分协调沟通,提前培训单位主管人员,详细讲解体检前注意事项和要求,然后再发放体检手册,必要时提前一天到受检单位做一次体检前的讲座,以确保体检不出误差,保证体检质量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之目的,为受检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亚群1和亚群2(Th1/Th2)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滑膜液中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Th1,细胞因子的水平、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①BRA患者的外周血CD8+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 CD3+、CD4+细胞的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4,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惫义(P<0.05),④RA组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的Th1/Th2比值与ESR和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45,P<0.05;r=0.65,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失衡的实验证据,这种失衡是RA发病的原因还是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李忠;谢东霞 刊期: 2010年第23期
1病因创伤,宫颈内口松弛,妊娠后期性交机械性刺激或引起胎膜炎;下生殖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弓形虫或沙眼衣原体等引起;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未能很好的衔接(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胎膜发育不良致菲薄脆弱等.也有人报道孕妇缺乏微量元素锌、铜可引起胎膜早破,铜缺乏干扰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的成熟过程而致胎膜早破.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23期
黄芪系豆科植物黄芪干燥的根,味甘微温,为中药益气药,有补益脾肺、益气补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含有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作用.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提取物制成的针剂,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通脉养心、健脾利湿的作用,比黄芪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临床上常用于肝硬化、过敏性鼻炎、病毒性心肌炎等肺心脑疾病方面.本文仅从黄芪的药理作用及I临床应用两方面作以概括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根荣 刊期: 2010年第23期
本文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7例,占同期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的4.2%.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因.可与乙肝病毒侵犯胰腺并在此复制、影响氨基酸与葡萄糖代谢,以及大量长期摄葡萄糖致胰岛B细胞功能衰弱与减退有关.
作者:张忠 刊期: 2010年第23期
肾病患者多合并钙磷代谢紊乱,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导致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等问题.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吸附剂具有多孔,高表面积、吸附容量大,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能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本文为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
作者:陈雪晶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斑秃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应用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1日3次.对照组卤米松乳膏外用,1日3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1.8%,对照组有效率4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作者:柯烜宇;章婧;郑建峰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 对8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64例无并发症,16例轻度肢体功能障碍,2例肩手综合征,4例偏瘫.结论 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周方红;邹冬梅;张宇;黄鑫;周配权 刊期: 2010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卫生医学的发展,虽然孕产妇死亡率已经有明显下降,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作者选用本院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作者:王连明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服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2.43%.有效率51.35%,对照组显效率25.71%,有效率4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程颖飞 刊期: 2010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酸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状况,以便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自临床分离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PER,GES,IMP,VIM,DHA和OprD2)结果 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了7种耐药基因,其中25%菌株检测到两种耐药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酞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是由多种耐药基因决定的.提示该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
作者:乔立冬 刊期: 2010年第23期
探讨、完善护理服务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院服务文化是对护理工作者的客观要求,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为了解病人住院期的各项要求和对当前护理状况及制度的认可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分别于2010年3月和2010年5月对我科230位病人做了住院病人意见征询调查工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申琴 刊期: 2010年第23期
患者,男,45岁,以咳嗽、痰中带血15d,发热,左胸痛5d入院.查体:左肺叩诊浊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单核细胞百分比13.6%.CT:所见左肺下叶直径约4.0cm大小软组织块影,其内见一小透亮区即空泡征,内侧缘见一切迹,左肺舌叶片状影(图1),增强后团块影未见强化.
作者:安光哲 刊期: 201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