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短暂性窦房传导反向文氏现象

吴法亮;吴茜

关键词:突发, 短暂性, 房室传导, 反向文氏现象, 现报道如下, 临床, 报告
摘要:窦房传导反向文氏现象伴P-R间期逐渐延长(假性房室传导二度Ⅰ型文氏现象)极为罕见.临床尚未见报告,我们从12 000例24h DCG中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向量图对心肌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

    对138名心电向量图(VCG)符合心肌缺血者同时做心电图(ECG)检查,经分析各项测值发现,VCG诊断心肌缺血优于ECG.主要表现为R/T比值增大,ST向量右偏,其次为T环L/W比值减小,T环向量右偏.

    作者:张卫东;黄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DD起搏器不同起搏方式心电图改变1例

    患者男,69岁.患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因双束支传导阻滞(一度AVB伴间歇性LBBB)安置全自动DDD型双腔起搏器5年,近日前来复诊.心电图(图1上行)示:整帧心电图时而为自身心律,心率68次/min,一度AVB,P-R间期0.24s~0.26s,频发性室性早搏;时而为双腔起搏心律,起搏脉冲频率70次/min,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为240ms-280ms.心室起搏信号V之后的QRS形态各异,为室性融合波.

    作者:党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起搏刺激引起的魏登斯基易化作用1例

    患者男性,77岁.2年前因心电图示:室内3分支阻滞,安装了按需型心室起搏器(VVI).本次来门诊作定期检查,体检示: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常规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按规律出现,频率为79次/min,P-R在0.14~0.28s范围内,P-R无关.

    作者:傅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度Ⅰ型及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并存的心电图诊断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上行为aVR导联、下行为aVF导联记录.上行见P波倒置,P-R间期固定0.20s,QRS时限及形态正常,P波规律出现,p-p间距相差0.10s,第1个P-p间距1.42s.下行aVF导联见P波直立,P-R间期固定0.20s,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出现1个长的P-p间距;长的p-p间距之前的P-P间距短;长P-p之后的第1个P-p间距是所有短P-p间距中长者;长p-p间距短于任何2个短p-p间距之和.

    作者:王玉霞;马晓晖;李玉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剂量双嘧达莫诱发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气促5d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1A)TV3,V4倒置,深度3~4mm,双支对称,TV5双向,STV3~V5呈水平型压低1~1.5mm,即行双嘧达莫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54mg(0.75mg/kg),注射后即刻TV4、V5由倒置、双向变为低平;(图1B)TV4、V5注射后6min由低平变直立,TV6较试验前略增高,STV4、V5仍呈水平型压低.

    作者:彭晓榕;苏桂珠;丁希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交接性早搏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P-P间期均齐,频率60次/min,P-R间期0.18s.V5导联ST段水平下移0.1mV,Q-T间期0.40s.动态心电图(图1为不同时段的V5导联片段),每条中的R4均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考虑为交接性早搏,其后分别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分别为室性早搏、成对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交接性早搏诱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哈迪拉;王健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T段抬高Ⅲ>Ⅱ导联对下壁并右室梗死的意义

    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右心室梗死(RMI)的临床诊断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往往很难反应右室的病变情况,故临床上常常漏诊.

    作者:曹丽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室性早搏二联律伴1:1室房传导

    患者男性,28岁.既往身体健康,有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史.主因突感心慌、胸闷就诊.查体: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各瓣膜无杂音.

    作者:王春兰;宿志庆;孙熙旋;赵东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收缩中期房早伴房室意外传导3例

    意外传导是指某一激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传导,但却出乎意外地下传了,以前称之为超常传导现象.Moe等研究证明许多超常传导现象用其它电生理机制,如空隙(裂隙)现象,房室结双径路等解释更为合适.

    作者:张辉;潘登;王向涛;卢永超;潘二明;宋菊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对RHD二尖瓣狭窄的301例分为A组(房颤组)和B组(非房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左房前后径A组(54.2±7.32)m,B组(45.5士6.00)m(P<0.0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其左房前后径为(58.59士10.61)mm,其余为(51.58士8.07)mm(P<0.01).结论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电向量图对起搏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起搏心电图是自主心律与起搏节律的混合体.近十年来随着起搏器功能的日趋完善,起搏心电图表现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成了目前心电领域的一个难点.

    作者:陈德芳;曹明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交替性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32岁.展起时双睑浮肿1年,有时下肢浮肿.既往体健,血压120/8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8次/min,P-R间期长短交替,P-R间期0.06s,QRS时间0.12s,预激波幅大.P-R间期0.08s,QRS时间0.10s,预激波小,V1、V2无P-R段,预激波与QRS主波向下,旁道途径于右前.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交替性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

    作者:宋灼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旨在了解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本文对63例长航后潜艇人员分别在疗养前及疗养后,通过12导联体表同步心电图进行了QT离散度的检测,并与63例未行长航的潜艇人员进行配对性t检验分析.结果潜艇人员长航后在疗养前与疗养后QT离散度具有显著差异,经过疗养后潜艇员的QT离散度也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结论疗养对长航后潜艇员恢复健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强;彭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毒症高血钾窦室传导1例

    窦室传导较为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告于后.患者男性,48岁.患慢性肾小球炎半年,近来出现心慌气短,神志模糊,呼吸快而深症状,给予血液透析,透析前实验室查血钾、钠、氯化物分别为8.2mmol/L、137mmol/L、103mmol/L,CO2结合力为16mmol/L.

    作者:张伊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间位性室早引发逆行性房室结隐匿传导

    患者男性,37岁.因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因加重于2003年8月2日就诊.患者无咽痛、发热史.查体及有关实验室、X线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作者:李乐燕;时莉;张兆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导联同步记录显示极速型尖端逆转性房扑1例

    尖端逆转型房扑已不断见诸于文献,但未见同步记录中显示者,对于深入认识此种类型房扑受到一定限制,现报告1例.

    作者:梁智春;刘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大U波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男性,60岁.间断胸闷气短伴尿少10年,既往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近日症状加重,出现烦躁、气短呈端坐呼吸.血压70/20mmHg,双肺底部闻及湿罗音,心律120次/min,心音遥远,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双下肢浮肿.临床以冠心病、心衰三度急诊人院.

    作者:刘尚武;杨成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35例胸部肿瘤病人QT离散度浅析

    本文对335例胸部肿瘤病人QT离散度(QTd)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335例胸部肿瘤中249例肺癌、74例食道癌、7例纵隔肿瘤、5例胸壁肿瘤.335例中125例作了手术,210例为同期化疗者.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及血电解质紊乱史.男212例、女123例;年龄15~84(平均42.8)岁.

    作者:王蓉;李京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电击伤所致心脏损伤及心电图改变

    目的了解电流流经体内的途径与心脏损伤程度及心电图改变关系.方法对50例电击伤患者,21例(A组)心脏在电流入口(即触电部位)、出口间,29例(B组)心脏不在电流出入口间,均作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及入院24h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出院前心电图检查.结果A组的CK-MB为(31.9±3.2)u/L,其中17例CK-MB异常,心电图异常4例.B组CK-MB为(12.5±2.5)u/L,其中4例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全部正常.结论在电击伤患者中,心脏在电流流经途径之间,其所受损伤程度远大于其它途径.

    作者:刘鸿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跟踪窦性P波心室起搏心律伴干扰性室内脱节

    患者男性,76岁.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窦性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76次/min.起搏器感知P波后,起搏心室,A-V间期0.16s.QRS时间0.12s,Ⅱ、Ⅲ、aVF、V1~V6均呈QS型,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作者:罗少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