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心电图对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分析1例

刘莉;英俊岐;刘满仓;郭建国

关键词:食管心电图, 慢性支气管炎, 肺呼吸音, 哮鸣音, 糖尿病, 冠心病, 肺心病, 陈旧性, 胸闷, 心梗, 男性, 间断, 患者, 查体
摘要:患者男性,73岁.因间断胸闷10余年,加重10余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史10年,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及前间壁心梗)史5年.查体:BP 140/80 mmHg,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老年人左心功能衰竭诊治体会

    老年人左心功能衰竭,常因典型急性肺水肿症状不明显而漏诊、误诊,延误治疗,临床医师应予重视,现将本院1996~2001年收治的56例老年人左心功能衰竭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伪性改善1例报告

    据报道,心电图异常ST-T的伪性改善较为多见,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ST-T的伪性改善相对少见,而急性心肌梗死时异常QRS-ST-T全面伪性改善更为少见,作者近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钾心电图分析

    本文报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钾心电图改变5例.

    作者:周红;汪吉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交接性逸搏伴左后分支阻滞文氏现象的逸搏反复二联律

    患者男性,69岁.胸闷气急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图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图中可见2个心搏为一组的序列反复出现,2个心搏组中:R'1延迟出现,其前无P波,R'2-R'1间期均为1.08s,为房室交接性逸搏.

    作者:赵丽萍;周冀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和观察组(B组)60例,A组用心先安120~180mg加入5%G.S 250ml中静滴,每日1次;B组用烟酰胺200~400mg加入5%G.S 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W.对比观察两组间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两组无差异(P>0.05);心电图表现A组优于B组(P<0.05);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窦房传导时间(SACT)两组无差异(P>0.05),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心先安治疗SSS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传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缺氧致一过性肺型P波改变

    例1患者女性,25岁.因自觉活动后心悸,胸闷,来院就诊.体检T36.5℃,BP 120/70mmHg,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114次/min,Ⅱ、Ⅲ、aVF导联P波形态高尖,振幅为0.25mV,T波低平.

    作者:于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内激光照射不同时间对心绞痛疗效分析

    作者:唐喆;刘立忠;唐书义;费婵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右位心合并左房心律伴右心室肥厚1例

    患者女,23岁.活动后气促20余年来我院就诊.查体:神清,呼吸平稳,心率70次/min,血压120/76mmHg,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双肺无罗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心脏位于右侧,右室内径28.2mm,余腔室内径大小正常,各瓣膜口未探及返流频谱,无明显过隔彩流.

    作者:陈明;谭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潘生丁试验中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小玲;徐崇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对306例已确诊的AMI分为老年组(≥60岁A组)及非老年组(<59岁B组),分析两组的发病特点、心电图(ECG)改变、误诊原因、误诊率.结果A组非典型胸痛发生率较高(28.2%),以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要发病特点,常常误诊为心脏以外的疾病,非Q波ST段抬高明显高于B组(P<0.025).结论A组常缺乏典型胸痛,造成误诊率明显增高;及时做心电图及酶学检查,可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张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分析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Af)为多见,二尖瓣病变合并心力衰竭者几乎都伴有Af.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逐年下降.而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此外也可能与近年来流行的链球菌菌株发生了变异有关.

    作者:王志强;刘敏;姜红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全性左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作者:虞钧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特殊的异-室1:2传导现象

    异-室1:2传导属异室双径路传导,是一种罕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文献将异-室双径路归纳为5类型[1],本文报告的是这5种类型之外的特殊表现.

    作者:张文篪;庄霖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46岁,因正常身体检查,心电图发现V1、V2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型伴ST段下斜型抬高及T波倒置,V3导联ST段呈马鞍型抬高,QRS波时限<0.12s.查体:BP 120/80-mHg,心率75次/min,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血清电解质、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均为正常.

    作者:张姝兰;李敬涛;苏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表现为频率依赖性莫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双结病变

    患者女性,7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0年,加重4d入院.10年间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乏力等.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脂异常5年.查体:BP 150/5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52次/min,律整,无杂音.

    作者:杨彩霞;郭建国;刘满仓;英俊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示双径路传导现象

    患者男,50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图1A)示P-P间距基本规则,频率77次/min,P-R间期0.18s,P5、7形态与窦性不同,其P-R间期为0.48s.图1B,P-P间距基本规则,频率63次/min,P3-4的P-R间期0.40s,余P-R间期为0.18s.

    作者:任燕红;谢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Doll-Bilger 指数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伴右心室肥厚与Doll-Bilger指数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100例正常人作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测.分析V5导联R/S及Doll-Bilger指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V5 R/S及Doll-Bilger指数<1在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时有一定价值.结论Doll-Bilger指数可作为早期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

    作者:王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梗死致三分支阻滞伴右束支阻滞平面下方起源的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性,60岁.因脑梗死于2002年10月18日入院,临床为了解心律失常作心电描记.

    作者:杨妙珍;李楠;许士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39岁.因头晕20多天,晕厥1次入院.体检:T 36.5℃,BP138/78mmHg,心率64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晕厥查因.

    作者:林毓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