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患者心电图的演变

程普新;程刚;高诚明;刘长彦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心电图演变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冠脉再通者的心电图演变.方法根据冠脉再通指标,定时对18例溶栓成功者,观察溶栓前后的心电演变.结果①ST段抬高导联下降50%时间1/3~2.0(平均0.82)h;ST段回到等电位线时间1~12(平均5.14)h.②T波:溶栓前2例T波低平、浅倒者逐日加深,原T高耸者溶栓后转为倒置时间0.5~72(平均38.2)h.18例溶栓成功在第30d时ST段抬高导联均有T倒置.③Q波:原11例ST段抬高导联无Q,7例未出现Q;7例呈Qr者中溶栓后Q波扩展、无变化、缩小者各3例,1例消失.6例有再灌注心肌损伤,13例有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溶栓可挽救濒临死亡心肌,冠脉再通有时间依赖性.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早伴房内、室内差异传导1例

    患者男,65岁.因心悸、气急3年、加重两月来我院就诊.查体:BP130/80 mmHg,双下肺可闻及干罗音,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三尖瓣返流.临床诊断:肺心病、心律不齐,性质待查.心电图长Ⅱ导(图1)示:窦律,P波高尖,P波电压≥0.25mV.R3、10、14的联律间期≤0.44s,QRS波与窦性者不同(呈3种状态),系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AVC)所致.

    作者:陈勇;鲍新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45岁.因误服乌头药酒20ml后,流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6h入院.体检: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45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黄显娥;丛玉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08例高频心电图的初步分析

    高频心电图(HFECG)是1种快速而细小的电信号,目前主要分析出现在QRS波上的高频成份,表现为切迹、扭结、顿挫,能显示常规心电图不能反映的高频信号.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远在常规心电图发生异常以前,HFEGG就已经显示了许多心脏疾病的早期信息.文献报道它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及病变程度的价有一定的作用[1].

    作者:张亚玲;赵家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房颤1例

    患者男,37岁,无器质性心脏病.5年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速(PSVT)及房颤,多在紧张、劳累、饱餐及用力过猛时发作,此次是心前区不适2h来院急诊,心率211次/min,节律绝对不整,血压90/60 mmHg.

    作者: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长期误诊为变异型心绞痛1例分析

    患者男,48岁.因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3年,加重2h于1999年5月16日就诊.3年前患者元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在当地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住院治疗后以上症状消失.后长期口服消心痛、肠溶阿斯匹林及复方丹参滴丸等.

    作者:骆楚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度房室阻滞、逸搏激发4:3文氏传导1例

    患者女,70岁.因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持续4h急诊入院.体检:大汗,血压:76/54 mmHg,血清CPK:3667 IU/L,GOT:397IU/L,LDH:799IU/L.心电图示:膈面、正后壁及右室急性心梗(AMI).临床诊断:AMI.图1为入院第2d24h动态心电记录:上、中、下行分别为CMV1、CMavF.PP间期0.46s(130次/min),规则.P2、4、6、8、-10呈双向改变(图1上行).

    作者:胡伟国;陈万春;盛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室早后心搏ST段下移的意义

    目的探讨室早(PVS)后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PVS后ST段下移组(A组)与无ST段下移组(B组)的心电图一般特性、运动试验(TET)及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①PVS的配对间期两组显示明显差异(431±50)ms对(447±56)ms,P<0.01,PVS的QRS时间存在差异(131±11)ms对(125±10)ms,P<0.05.前者来源与左心室的早搏比例较高(52%对20%);②两组阳性结果率为95%对8%,前者与阳性密切相关;③对照冠脉造影结果,对冠心病的检测价值为敏感性78%,特异性86%.结论 PVS后ST段下移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步高;李品君;张荣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颤时室早与差传鉴别的新方法-类Brugada法

    目的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房颤时鉴别室早(PVS)或差异性传导(AVC)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有宽大畸形QRS波出现的房颤病例,随机分为传统组(I组,62例),类Brugada法组(Ⅱ组,61例).对2种方法诊断为PVS及AVC的病例,分别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和西地兰进行试验性治疗.根据制定的标准,判别是否为PVS或AVC.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种方法判别PVS或AVC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性治疗表明,类Brugada法(新方法)在特异性上优于传统方法.结论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虽有一定相关性,但特异性更高、更可靠;且方法简便,无灰色带(不能判别).

    作者:张传峰;张海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6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分析

    为了解脑出血(CH)急性期心电图变化特点,对我院106例住院CH者急性期的心电图(ECG)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陆爱霞;于荣波;丛燕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左束支阻滞中偶见QRS波正常化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20年,加重2d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既往有心动过缓及高血压病史.胸片示:心影普遍增大,心胸比0.62,主动脉迂曲硬化.心电图诊断:①房颤;②偶发室早;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入院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

    作者:包贞贞;王敏;李川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得安试验诱发LGL综合征1例

    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心悸2月加重3天就诊.体检:BP170/170/90mm-Hg,心率101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透: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陈晓婕;张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多种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75岁,主因阵发性胸闷、气短1个月,持续性胸痛5h就诊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发作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治疗(药物不详),好转后仍间断发作.于5h前患者元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大汗,阵发性加重,伴头晕眼黑,急送我院急诊科,并在诉说病史过程中,突然头部后仰,意识不清,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并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I型房室阻滞(AVB)(平均心室率42bpm),室早、房早,约5min后意识转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BP130/90 mmHg,神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5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肌酶示:

    作者:张晓峰;肖翠君;高春燕;英俊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患者憋气发生阵发性室速1例

    患者男,31岁,原身体不适,近日出现憋气心慌症状,发作时心慌、头晕、眼前发黑、无汗,约有数秒~1分钟内时间恢复正常,于2000年10月6日来院就诊,经查体:BP 120/70-mmHg,HR 68次/min,无杂音,律整;胸透:心肺(-);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常规心电图:①窦律;②阵发性室速.(图1)

    作者:姜冬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水肿患者甲襞微循环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水肿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其对EH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牛氏加权积分法观察有、无水肿者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流态和襻周等16项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EH并水肿组(A组)的总积分值显著高于无水肿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并水肿患者甲襞微循环以管襻形态和襻周状态改变为主,其改变可能是出现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张书亚;史满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P波的变化与左室舒张功能(LDF)的关系.方法对80例HHD(A组)进行常规心电图(ECG)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UCG)检查,测定P波的宽度和LDF,并与40例非心血管疾病(B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比较P波宽度和E/A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HD可引起P波增宽,可作为判断LDH的指标.

    作者:徐道华;闫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右冠脉PTCA后缺血性ST-T改变消失

    经皮穿刺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可有效地扩张狭窄的冠脉,使缺血心肌恢复供血.判断PTCA后有无冠脉再狭窄的常用方法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现报告1例右冠脉几乎闭塞TET示下壁及前侧壁阳性,PTCA后TET转为阴性.

    作者:帅莉;阎保国;卢喜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心病右心衰与PtfV1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肺心病右心衰与PV1终末电势(Ptfv.)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45例肺心病人资料及100例健康 1 1体检病人,作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常规12导联均为窦律者,观察Ptfv1情况.结果肺心并右心衰(A1组)异常Ptfv1值 1 1敏感性明显高于无心衰组(A2组);(82.25与37.34,P<0.01)肺P与异常Ptfv.敏感性(62.75%与57.24%,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1例出现Ptfv.负值增大.结论异常Ptfv,与肺P在肺心诊断价值上是一致的,两者数值增大均可作为判断肺心并右 1心衰的1项敏感指标.

    作者:吴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早诱发典型A型预激综合征1例

    预激综合征(WPW)的发病率约为0.10%~0.15%,一般在窦律中显示出来,但有预激波仅在房早(PAS)、房扑或房颤等心律失常中表现明显,更能确定诊断.现将遇到的1例酷似多源室早的PAS伴典型WPW报告如下:

    作者:卢喜烈;阎保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电图机抗干扰键对左室肥厚诊断的影响

    目前,所有心电图机均配备有抗交流电干扰(HUM)和抗肌电干扰(EMG)装置,使心电图的清晰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应用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的振幅有一定衰减作用,从而影响诊断.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隐匿性交接早致伪文氏现象1例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心悸、气短两年余,近1个月来加重入院.查体:BP120/78 mmHg,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7~10次/min,心尖部Ⅱ级SM,返流性,肺元罗音,肝肋下二横指,下肢浮肿(+).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郭浩溶;张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