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聪敏;李亚娟
儿童癫(癎)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56例儿童原发性癫(癎),就影响其疗效与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总结.
作者:白振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混合性脑卒中是指脑内2个血管区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出血和梗死[1].混合性脑卒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它既有出血又有梗死,治疗存在着矛盾.治疗的共同点:卧床,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防止压疮,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脑水肿,防止感染及应激性溃疡.
作者:许建国;贵航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科在1998-2006年从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共做脑脊液置换239例,脑脊液置换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随即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为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丁咯地尔100mg/d,奥扎格雷80mg/d),40例为对照组,静滴血栓通针280mg/d,15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液诊断系统(TCD)测定VA、BA、PCA血流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后VA、BA、PCA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结论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作用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奎;柴京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观察护理治疗是否合理及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及愈后 .我院从2005-01~2007-12共收住院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6例,经进行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段慧玲;高重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以及总结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及临床观察.方法 2006-06~2008-04期间,选择我院儿科住院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19例,在其发病后6d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血浆分离速度3~5ml/min,一次置换血浆的量占患者体重的4%,治疗次数≥2次.结果 14例患者痊愈后出院,5例患者好转后出院退出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治疗过程中正确的临床观察为该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14d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6±6.4)和(10.2±7.3),对照组分别为(20.5±7.8)和(13.4±8.6),2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分别是(11.3±2.6)和(7.1±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显效率为46.6%,总有效率为70%,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冯晓丽;冯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部位及容积与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SCT扫描资料.结果 78例脑出血病人37%伴随脑室内出血,丘脑和脑干的血肿合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40%.结论 约1/3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室内出血,脑出血的部位和容积预示脑室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陈哲;郭君武;冯广森;李兆强;郑惠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的54例进行跟踪观察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首次检查正常6例(10.0%),异常54例(90.0%).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多以弥漫性θ、δ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48例,占88.9%.以低波幅δ波为主的重度异常和局限性阵发性异常者多见后遗症和继发性癫NFDCC.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虽无显著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病毒性脑炎后的继发性癫NFDCC在临床发作前可捕捉到癫NFDCC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康复中脑功能恢复的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的产生等监测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义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 Sturge-Weber 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提高对Sturge-Weber 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6例Sturge-Weber 综合征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疾病,以癫NFDCC为首发症状,同时伴面部血管瘤、青光眼.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治疗不同,预后不同.结论 Sturge-Webe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颜面和颅内血管瘤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增强MRI是首选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治疗可防止病变的发展.
作者:陈国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本组2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双侧丘脑、基底节病变,经头MRV证实为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本病发病因素多,临床表现复杂,头MRV检查是重要确诊手段,及时合理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赵利;杨清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选择适当的时机吸痰.方法 采用无菌吸痰方法,吸取病人的痰液.结果 病人呼吸道通畅,减少了支气管黏膜损伤.结论 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颀;吴开丽;张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本科2000-01~2008-02收治的脑梗死268例中继发癫(癎)36例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文;杨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在近5年的时间里,共收治88例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和(或)MRI证实,年龄56~68岁.
作者:王传花;康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诱导:A组瑞芬太尼2.5μg/ml+丙泊酚3.0μg/ml,B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后均置入喉罩.术中维持:A、B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ml),分别采用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后(T2)、拔除喉罩(T3)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诱导时间(A>B)、术毕睁眼时间(A>B)、定向力恢复时间(A>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A组;A组T1、T2、T3时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姚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50%).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多(49%),其次是颈总动脉(31%)、颈内动脉(2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和推迟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要点.方法 做好入院评估及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防压疮、防粘连,康复训练.结果 397例中367例伤口1期愈合,28例发生脑脊液漏后伤口延期愈合,19例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愈合,2例死亡.多数患儿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做好小儿TCS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儿家长对手术治疗和护理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及早防治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敏;武慧玲;刘福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0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对并发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2次/d,共2周,其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以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 预防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2%、18%和19.4%、33.01%(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作者:叶科军;冯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科学实施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提高标本送验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设置标本存放间,制订标本送验程序及管理条例,实行巡回护士、专职标本核对护士、病理室人员三级签名负责制.结果 保障病理标本的安全送验, 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结论 实施手术标本安全管理,保证了病人术后治疗的安全性,为手术人员自我防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作者:曾昭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25mg,3次/d,3周后疗效欠佳者可逐渐递增至150~300mg/d,维持量50~150mg/d;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汉密顿量表评分(HA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经德龙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