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路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叶迎安

关键词:路路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摘要:目的观察路路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2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基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 01).结论路路通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肝豆状核变性21例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在各脏器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蓄积,临床上可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89~2001年诊治的21例肝豆状核变性(HLD)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升;胡宛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服庆大霉素致口唇麻木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5岁.主因腹泻、发热1d于2002年2月15日入院.

    作者:齐增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方法及护理

    我们对63例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进行了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脱水等治疗,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小云;刘群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分析

    本文总结了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其中单纯性血肿33例,现就其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冯国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自1999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丽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0例,并与脉络宁、复方丹参各20例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疏血通治疗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脑梗死病人,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并与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梗死有显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蓓蕾;袁成林;张桁忠;许俊;李军;赵海宁;俞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因其影响进食而引起营养不良;易发生误吸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所以,给予早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极为重要,同时辅以电疗等方法,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本文总结了我院80例延髓性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殷春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意外事件是指病人突然发生的人身损伤及破坏行为,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属于非医疗过失意外事件的发生极少数系在意识不清醒、冲动状态时发生,但更多的是在意识清醒、在精神病理作用下,有预谋、有计划、有对象的,故它的发生给医院和病人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为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谭龙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方新诺明致痉挛性斜颈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80岁.因腹痛、腹泻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6h后出现头颈部向右侧扭转,同时发现全身多处散在圆形及椭圆形皮下红斑于2002年6月27日入院.病前未服过任何药物.

    作者:王东生;庞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脑梗死26例颅脑CT分析

    现就我院2000 02~2002 02收治的2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颅脑CT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治疗体会

    我们对1996年以来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金霞;张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单瘫为表现的周期性瘫痪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右上肢瘫痪6h,于2002 3 12入院.

    作者:秦宏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β2 微球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β2 M测定,并与4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β2 M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作者:孙宏春;张锋;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的呼吸道护理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呼吸功能不全则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低氧血症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高达48%~72 3%[1].故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是至关重要的,现将其呼吸道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许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经脑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显效率达73 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芳;王龙安;崔淑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成功后再瘫痪16例分析

    脑梗死发病1~6h内称超早期,我们把发病6~24h内的脑梗死称急性期.我院自1999~2001年期间,采用小剂量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根据临床判断,24h内再通46例,溶栓成功后均继以抗凝治疗,每日监测血液凝集及纤维溶解系统,使APTT维持于溶栓前的1 5~2 5倍,持续1周.其中16例于1周内再瘫痪,根据进一步治疗及24h后复查脑CT结果等,证实再梗死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脑出血(灶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纯文;王来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与尼莫地平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疗效观察

    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有运;刘君梅;余振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0 03~2002 06我们对10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七叶皂苷钠、甘露醇及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后对其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1临床资料从198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79例,男486例,女293例,年龄112~78岁,按格拉斯哥计分均6~12分.

    作者:高秋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脑出血41例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41例,与常规治疗的40例作比较.10~15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特征、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68%,显效率为82 92%;对照组分别为77 5%和55 0%,经χ2检验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组的意识障碍及发热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 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增强脑细胞活力,改善供氧,对急性重型脑出血有良好疗效,特别是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发热者效果更好.

    作者:郝清华;杨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