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祥;李菊林;周华云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p15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为进一步鉴定该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了1个RNA聚合酶转录因子(SⅢ-p15)全长cDNA序列,克隆及序列测定后,将该片段正向及反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重组载体采用氨苄青霉素LB培养基筛选、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经鉴定,SⅢ-p15-pc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构建成功SⅢ-p15-pc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为下一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包俊英;吴忠道;徐劲;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对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执行情况及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于1999年进行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潜江市疫区人口55.32万人,钉螺面积12 km2,其中易感地带7.9 km2.1992年血吸虫病人28 758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316人,急性感染295人,病牛2 248头.
作者:张汉忠;王文梁;田祖洪;刘凤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钉螺属软体动物门(Phylum Mollusca)、腹足纲(Class Gastropoda)、前鳃亚纲(Subclass Prosobranchia)、麂眼螺超科(Superfamily Rissocea)、圆口螺科(Family Pomatiopsidae)、圆口螺亚科(Subclass Pomatiopsinae).根据形态学上的特征,钉螺属又分为两个种: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和微小钉螺(Oncomelania minima)[1].
作者:许静;郑江;周晓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2001年10月9日至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预防与控制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现将有关血吸虫病的交流及讨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陈名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用透明胶纸肛门周围粘贴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甲苯咪唑集体服药加健康教育进行综合防治.结果幼儿与低年级小学生蛲虫感染率27.76%(83/299),其他人群在5%以下;阳性儿童家庭的感染率38.62%(95/246),阴性户感染率则为1.67%(5/299);甲苯咪唑400mg顿服10 d阴转率90.57%,3次服药1年后为78.46%;综合防治群体的蛲虫感染率从25%降至9.24%,原阳性者家庭感染率从38.62%降至4.12%.结论盐城市农村蛲虫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儿童,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在感染率较高地区,对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及阳性者家庭采用定期集体服药驱虫加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作者:夏秒英;丁郑春;陆明;曾玉林;陆志明;张继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门静脉内径宽度及其压力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我们对51例晚血脾切除手术患者和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病人进行了对照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1例晚血行脾切除手术病人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16-60岁,平均37岁.手术中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其中血吸虫肝纤维化34例,混合型肝硬化17例.
作者:杨军;张命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室25 C浸泡杀螺.结果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 ml浸杀时,24 h的LC50值分别为0.224 2、0.176 8、0.106 4、0.078 8、0.078 8和0.065 4 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 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 h的LC50值分别为0.067 0、0.116 7、0.075 4、0.064 0、0.061 1和0.036 7 mg/L,1.0 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 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 ml.
作者:戴建荣;张燕萍;姜玉骥;奚伟萍;杨国静;梁幼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阳光曝晒对杀虫丁灭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药液配制、稀释并置入阳光下曝晒不同时间后移至室内,采用浸泡法进行杀灭钉螺的实验观察.结果阳光曝晒2-24 h(3 d)后,钉螺接触1.0、2.0 mg/L杀虫丁药液24、48 h和72 h的死亡率与相同浓度的未晒组相比,分别下降21.41%-100.0%、23.86%-88.18%;0-92.56%、3.30%-85.74%;0-77.78%、0-44.8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P<0.05).结论经阳光曝晒后的杀虫丁溶液,其浸泡24h的杀螺效果随曝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浸泡48 h以上的杀虫丁溶液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因此,建议在实际使用时,应避免强烈阳光,好选择多云或阴天使用该药进行灭螺,以确保灭螺质量.
作者:吴锋;洪青标;孙乐平;戴建荣;黄轶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幸福垸总面积59.7 km2,南北长10.0 km.1996年7月下旬,长江、东洞庭湖出现高洪,使垸堤于7月21日相继出现北、南两处溃口,钉螺随洪水扩散至垸内.为了解溃堤后钉螺扩散情况,我们于1997年春季进行了调查,并连续进行了4年灭螺,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一;彭新民;朱南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溧阳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有16个血吸虫病流行镇(场)、83个流行村,历史有螺条块1 558个,历史有螺面积928.50 hm2.经过反复防治,于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于1997年通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省级考核.
作者:刘建平;陈达金;潘和富;卞梅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湖北省四湖区域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综合治理效益.方法选择该区域的荷花村以渠系增设防螺设施、环境改造、工程灭螺为主的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措施,运用卫生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钉螺面积和居民感染率均明显下降,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和新发晚血病例;(CBA)费用效益比为1:9.62,净效益费用比为8.62:1.结论增设防螺设施,实施环改灭螺综合治理,是渠网地区控制并消灭钉螺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作者:张建华;段盛洪;熊家俊;胡军;敖红平;李家香;周安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湖南省城市新发现血吸虫病流行区发生、发展的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现场调查掌握近5年来城市钉螺面积、人畜感染率状况,收集有关自然地理、水文等资料,分析钉螺孳生地形成与发展因素,探讨城市血防对策.结果1996年以来,先后在长沙、株洲、常德3个市的城区或城郊发现新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新发现钉螺面积1 246.6 hm2,居民感染率2.3%-22.5%.有螺环境多为江滩和丘陵沟渠.长沙市城区有螺地带可能因白沙洲淤积演变为草洲,渔船停靠、芦苇转运夹带钉螺于此逐步形成;株洲、常德2个市城区和城郊有螺地带可能历史上即已存在,加之传染源流动,形成城市流行区.结论城市血防具有流行区人口密集、有螺环境复杂、干部群众血防意识不强、血防技术力量较弱等特点.防治工作应以传播阻断为目标,采取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组建灭螺开发公司,按市场机制运作,要及时公布疫情,充实技术力量,加强监测.
作者:李华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374例脑囊虫病患者中,男200例,女174例,年龄1-68岁.374例患者均有食生肉、生菜史.就诊前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扫描提示脑囊虫368例.就诊时主诉头痛、头昏115例,占30.75%.癫痫发作247例,占66.04%,其中局限性发作42例,全身性发作205例.有12例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失语,大小便失禁,偏瘫,半身不遂.
作者:杨秀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吴某,男,1946年出生,桐城市黄铺乡黄铺村人.1997年8月23日因下腹部疼痛,解粘液脓血便到桐城市人民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手术,切除物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阑尾壁、腔内均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积,茚三酮染色检查为近期变性虫卵(病理检验号971011),于该年9月10 日转入我院.
作者:江龙志;赵爱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糖蛋白抗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SDS-PAGE、银染色、PAS及脂类染色对SIEA组分进行分析,并根据标准分子量迁移率Rf值,用半对数坐标纸绘图,测算各区带的分子量.结果 SIEA有10种糖蛋白分子,其分子量为101、97、91、87、77、74、66、62、56、50 kDa;1条37 kDa脂蛋白区带.结论 SIEA含有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抗原分子,可能在宿主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作者:汪世平;朱平安;刘立鹏;曾宪芳;徐绍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云南省1992-2000年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防治效果评估.方法每年9-10月进行病情监测,对监测村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一、二层监测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先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定性,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定量;三层监测村采用IHA法筛查,阳性者用集卵孵化检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定量;耕牛用顶管孵化法检查.每年4 5月进行螺情监测,对一、二层村用系统抽样法,查到钉螺用压碎法解剖;三层村用环境抽样,所获活螺全部解剖.结果全省一层村由1992年的111个减到18个,二层村由132个减到31个,三层村由198个增至394个:项目执行的12个县(市)中已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在未控制的3个县中已有38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8个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通过项目实施,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减轻,流行范围缩小,人、畜感染率、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均有显著下降.
作者:罗天鹏;李远林;张显清;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洞庭湖区不同人群灾年感染血吸虫的主要暴露方式.方法在该区选择有溃垸的2个受灾村和没有溃垸的2个对照村,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受灾村成年男性和女性主要感染方式相同,均为抗洪、日常生活、生产和游泳.未成年人灾年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嬉水和日常生活接触.结论洪灾期间,居民接触疫水的各种方式在频次、持续时间和暴露强度上都有较大的改变,日常生活和游泳是3组人群在洪灾期间的共同感染方式.灾年成年女性主要是日常生活接触疫水,成年男性和未成年人接触疫水的强度以游泳或嬉水为主.
作者:杨美霞;谭红专;周艺彪;唐光明;李佩安;云从亚;徐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岁以上单纯钩虫、蛔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251例随机分组,比较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400 mg或阿苯达唑400 mg治疗钩虫感染和蛲虫感染,三苯双脒300 mg或阿苯达唑400 mg治疗蛔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8.0%(49/50)和100.0%;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0%(46/50)和74.0%(37/50);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10和9/10.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结论三苯双脒400 mg治疗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感染有显著疗效,300 mg组与阿苯达唑400 mg组治疗蛔虫感染的效果相当,对蛲虫感染也有效,并且有排虫快,服药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作者:方悦怡;梁文佳;张启明;潘波;朱观平;刘恩钿;廖章深;黄关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灭螺工程质量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状调查,对1990-2000年31项灭螺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现状及灭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1项灭螺重点工程中江滩14项,山区1 6项,河道1项.实施灭螺工程前(1990年)有螺面积616.51 hm2,钉螺平均密度4.70只/框,2001年查出有螺工程12项,有螺面积156.89 hm2,钉螺密度2.55只/框,灭螺效果巩固19项,占61.29%.
作者:宋鸿焘;蒋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使中华按蚊接触药纸30 min,倒入清洁蚊笼,置饲养室.抗性分级按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进行评价.结果连续灭蚊5年以上的盱眙县,3-5年的洪泽县,3年以下的泗洪县现场中华按蚊,接触溴氰菊酯药膜30 min,24 h后死亡率为98.1%-100%,接触二氯苯醚菊酯药膜30 min,24 h后死亡率分别为89.4%、98.5%、99.5%.结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敏感,在长期(5年以上)使用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后,中华按蚊对二氯苯醚菊酯能产生初级抗性.
作者:沈宝祥;李菊林;周华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