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安洁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在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胸腺瘤和23例前纵隔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血清LDH水平,对比分析SUVmax、MTV以及LDH.结果 胸腺瘤患者的SUVmax、MTV、LDH分别为(6.11±4.13)、(50.6±32.63)cm3、(204±83)U/L,淋巴瘤患者为(12.19±7.20)、(134±131.29)cm3、(341±156)U/L,纵隔淋巴瘤患者的SUVmax、MTV、LDH均高于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SUVmax与MTV呈正相关(r=0.62,P<0.05),胸腺瘤SUVmax与LDH无明显相关性(r=0.448,P>0.05).淋巴瘤SUVmax与MTV、LDH均呈明显正相关(r=0.79,0.572,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继会;徐鑫;桑士标;张玮;邓胜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疾病诊断的影响,探究纤维蛋白原输注对DIC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0例DI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同期不具有DIC的110例相同基础疾病的病人作为对照,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IC病人疾病的诊断、诱因、进展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采用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进行DIC诊断,110例DIC病人中男58例,女52例,中位年龄42(13~77)岁,其中恶性血液病65例(59.0%),感染13例(11.8%),实体肿瘤13例(11.8%),病理产科8例(7.3%),手术外伤6例(5.5%),其它疾病5例(4.5%).多因素分析显示APTT延长、P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较高及低纤维蛋白原较低均是D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IC病人死亡率40.9%,多因素分析显示DIC病人的年龄、APT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调整后,纤维蛋白原制品输注有效提高了DI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恢复速度(中位时间分别为9 d和16 d).ROC曲线显示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用于诊断D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佳界值为1.575 g/L.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DIC患者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和预后预测的价值,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品有助于加速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
作者:吕欣;韩悦;唐雅琼;戚嘉乾;楚甜甜;范祎;陈佳;徐杨;李云;胡淑鸿;陈苏宁;赵益明;武艺;黄玉辉;王兆鉞;吴德沛;阮长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肿瘤异常蛋白(TAP)在大肠息肉(CRP)、大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AP对CRC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消化内科、胃肠肿瘤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CRP患者63例、CRC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查体的健康成人42名为对照,分析TAP的检测结果,探讨CRP、CRC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病理分型等临床特点与TAP的相关性.结果近1年来,健康成人、CRP患者、CRC患者的TAP阳性率分别为2.38%、14.29%、73.33%.TAP在CRC检测中,灵敏度亦高于肿瘤标志物CEA.CRP的发病年龄、性别、息肉个数、大小、病理分型对TAP无影响(P>0.05),但直肠、乙降结肠息肉患者的TAP阳性率显著高于横结肠、升结肠息肉患者(P<0.05).CR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TAP无关(P>0.05),但Ⅳ期TAP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Ⅲ期(P<0.05),而不同分期患者的TAP凝集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直肠癌患者的TAP阳性率也明显高于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 TAP在正常人群、CRP患者、CRC患者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直肠息肉、直肠癌患者的TAP阳性率更高.同时,TAP检测CRC时较CE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提示TAP联合CEA检测有助于早期干预CRC癌前病变,并作为CRC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李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形成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3年6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227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是否等于3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其中无复流组33例,正常血流组194例.结果 (1)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侧支循环形成更多(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吸烟、卒中、血小板计数和侧支循环形成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保护)因素.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可以减少无复流发生.
作者:徐家梁;何志松;周亚峰;蒋廷波;杨向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03例,穿支动脉病型(PAD)109例.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结果 脑梗死组血压、CHE、Hcy、FBG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收缩压、CHE、Hcy、FBG的OR大于1(P均<0.05);LAA组CHE、Hcy、LDL、NIHSS评分均高于PAD组(P<0.05).结论 CHE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又一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沈明强;石冬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特点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共73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特点、血生化指标、诊治分析及疗效预后.结果 73例患者平均年龄(63.28±14.12)岁,单次复发56例,多次复发17例.有胆囊切除史51例,胆道切开手术史28例,有乳头旁憩室26例,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40例,结石大小平均(10.25±6.14)cm,胆总管直径平均(13.95±4.31)cm.胆汁培养阳性率为89.0%.大多数患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偏高,41.1%患者总胆红素偏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12±4.87)d.ERCP取石术后乳头出血2例,并发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经治疗好转.结论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认识这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能有益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作者:石玉琪;陆婷;许春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水平对宫颈机能不全环扎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60例宫颈机能不全行环扎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贫血组28例,非贫血组32例,分析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贫血组[(104.18±7.91)g/L vs(124.69±6.59)g/L,P<0.05],贫血组的早产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50.00%vs 25.00%,P<0.05);贫血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21.43%vs 15.62%,P<0.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流产发生率(7.14%vs 6.25%)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71%vs 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作者:周影;陈友国;冯剑文;张祎;朱晓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疾病各阶段中的表达量的特点.方法 通过Taqman荧光探针RQ-PCR方法分别对188例初诊CML的患者的WT1目的基因及ABL内参基因进行检测,利用标准曲线法对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WT1与10000倍ABL基因拷贝数比值(WT1/10000 ABL)表示.结果 初诊188例CML患者中有慢性期158例,WT1表达量范围在4~470 copies/10000 ABL copies;加速期患者26例WT1表达量范围在386~14439 copies/10000 ABL copies;急淋变期患者4例WT1表达量范围在26~667 copies/10000 ABL copies.结论 WT1基因在CML患者各疾病期均有表达,并且加速期患者的WT1表达量高,明显高于慢性期和急淋变期;WT1表达量的多少可以预示CML所处疾病阶段.
作者:徐超;岑建农;祁小飞;陈艳;姚利;王元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6025例体检者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糖及合并TC、TG升高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高TG组及合并高TC、TG组与高血糖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血糖合并血脂升高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更显著.
作者:许德英;孙真真;常永超;王小利;董仕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衰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3.3%(22/30)(P<0.05),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栾彤;赖会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十色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免疫表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十色荧光抗体组合,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对106例MM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浆细胞表面CD19、CD56、CD117、CD81、CD137L及胞质轻链cKappa、cLambda进行检测;并采用以上组合对20名健康志愿者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十色流式细胞术在MM患者治疗前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cPCs)的阳性率为92.6%.与正常浆细胞不同,MM患者cPCs异常表达CD19-(97.4%)、CD56+(89.6%)、CD81±(60.4%)、CD117+(18.6%)、CD137L+(12.6%),且各抗原的表达在正常浆细胞与MM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PCs的抗原表达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色流式细胞术有助于检出cPCs,更好地区分良恶性浆细胞,辅助临床对MM患者进行诊断,为其治疗及治疗后监测提供依据.
作者:戴兰;何林燕;沈文红;袁靖;梅仁;王兆钺;朱明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期排尿困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方法 将2014年9月—2017年9月门诊收治的接受前列腺电切汽化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术后期排尿困难的比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出现排尿因难患者:9例为尿道狭窄,6例为膀胱功能异常及逼尿肌无力,5例有腺体组织残留,3例膀胱出现挛缩,2例尿道出现水肿与感染,1例有碎组织条及血块堵塞.所有排尿困难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多种原因可造成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期排尿困难,因此必须严格实施手术操作流程,提高疗效,以降低排尿困难的发生.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常规超声检查技术是乳腺肿瘤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全自动超声容积成像、超声光学散射成像、MicroPure成像技术等超声波新技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正逐步运用于临床.该文分析各项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与弊端,并加以综述.
作者:胡静怡;刘玉龙;邓学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肠道受照剂量和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1年—2016年符合入组条件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仰卧位组(n=77)采用真空垫固定,俯卧位组(n=81)采用碳纤维腹板固定,处方剂量:45~50 Gy/23~25次,对两组患者肠道受照剂量、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9.7%、40.3%和76.5%、23.5%,俯卧位组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仰卧位组(P=0.024).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62.3%、37.7%和54.3%、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俯卧位体位固定可减少患者小肠的受照射体积,降低严重(2-3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
作者:芦玉婷;孟庆红;王坚;孙志强;汪建林;武艾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该实验室妊娠早、中、晚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指标FT4、TSH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就诊于产科且符合美国生化研究院(NACB)纳入标准的妊娠女性1048例作为研究组,220名非妊娠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4、TSH浓度水平.结果 以中位数(M)和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1)孕早、中、晚期FT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5.07(11.39~21.66)pmol/L、12.55(9.81~16.03)pmol/L、9.84(8.03~14.92)pmol/L,孕早、中、晚期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至孕晚期低;(2)孕早、中、晚期TSH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47(0.01~4.80)mIU/L、2.05(0.46~4.88)mIU/L、2.10(0.49~5.24)mIU/L,其中孕早期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随孕周呈上升趋势,至孕晚期与非妊娠期接近.结论 建立该实验室妊娠期女性FT4、TSH的参考区间,有利于降低误诊率,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婷婷;李清茹;桑士标;陈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CTPI)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IM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因临床怀疑缺血性脑梗死需行脑CTPI且3 d内行MRI检查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5例、B组50例,分别采用80 kV-30 mAs、80 kV-10 mAs扫描,均采用IMR2重组,并选取其脑灌注正常各45、50侧.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剂量(ED)和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层面2(ASPECT2)水平灰白质的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灌注参数值和不同大小梗死灶的显示率.结果 (1)A、B组ED分别为0.500、0.167 mSv;(2)A组主观评分好,B组中等且出现同心圆和黑洞伪影;2组灰白质CT值及灰质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灰白质SD值B组均大于A组,白质SNR及CNR值B组均小于A组(P<0.05);(3)A、B组灰白质CBV、TTP及灰质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灰白质CBF及白质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组对腔隙性梗死灶显示率分别为4.44%、4.00%,局灶性及大面积梗死灶显示率均为100%.结论 IMR联合10 mAs脑CTPI虽然图像质量较差,但辐射剂量极低,能诊断局灶性和大面积脑梗死,对辐射损伤风险大及需多次动态随访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武;张云;龚建平;胡春洪;范国华;徐亮;张伟;时代;钱铭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2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hs-CRP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89%)较对照组(67.21%)高,且治疗后试验组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BNP和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红;刘建中;杨兵;王彪;段宝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口服卡络磺钠片,20 mg/次,3次/d.对照组使用肾上腺色腙片口服,2.5 mg/次,3次/d.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 d,观察止血疗效.结果 治疗2 d后,治疗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91.0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69.66%.对照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49.4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25.88%.治疗组血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大量血尿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徐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宝石CT低剂量、低扫描时间、低浓度造影剂颅脑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无颅脑疾病患者60例(A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1、A2、A3,每组20例,行颅脑灌注成像,管电压固定80 kV,三组灌注管电流分别为150、100、80 mA.三组均采用ASIR加权算法,ASIR权重选定为100%及50%,三组重建后每组均得两组数据,共计六组数据.比较三组的有效剂量(ED)、不同ASIR权重参数值及信噪比(SNR).慢性脑梗塞病人6例(B组),分别用固定管电压80 kV及管电流150 mA、80 mA行两次颅脑灌注扫描,评价标准同A组.结果 A组三次不同管电流灌注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17、2.11、1.79 mSv,A2组较A1组减少33.44%,A3组较A1组减少43.53%.三组扫描所得灌注参数(CBF、CBV、MTT)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A2与A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与A3、A2与A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组SNR较A1组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两次灌注有效剂量同A组,灌注参数(CBF、CBV、MTT)均值间差异同A组,结果亦同A组实验.结论 宝石CT应用ASIR加权算法,可明显降低灌注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80 kV/100 mA颅脑灌注相对于标准灌注成像条件80 kV/150 mA,有效剂量降低33.44%,灌注参数值及客观指标SNR无差异.80 kV/80 mA灌注参数值及SNR较标准灌注结果稍减低,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可明显发现病灶.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别,仍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提示病灶所在.
作者:汪灵杰;张征宇;朱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中的近远期预后.方法 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成2组.一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另一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4.08±1.25)h]、术后住院天数[(3.05±0.41)d]更短(P均<0.05).结论 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基本疗效相当,但前者有利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总体疗效稍好.
作者:胡中耀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