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渊
目的 总结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特点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共73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特点、血生化指标、诊治分析及疗效预后.结果 73例患者平均年龄(63.28±14.12)岁,单次复发56例,多次复发17例.有胆囊切除史51例,胆道切开手术史28例,有乳头旁憩室26例,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40例,结石大小平均(10.25±6.14)cm,胆总管直径平均(13.95±4.31)cm.胆汁培养阳性率为89.0%.大多数患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偏高,41.1%患者总胆红素偏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12±4.87)d.ERCP取石术后乳头出血2例,并发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经治疗好转.结论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认识这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能有益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作者:石玉琪;陆婷;许春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术中有无保留左结肠动脉、有无新辅助放化疗、有无一期预防性造口等因素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3例术后出血,5例吻合口漏,其中3例保守治疗,2例行肠造口术,终愈合出院.结论 术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有无新辅助放化疗、是否行预防性肠造口术等因素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可采取保留左结肠动脉、放置双套管及肛管等措施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作者:姚志刚;黄资彦;钱冬明;殷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03例,穿支动脉病型(PAD)109例.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结果 脑梗死组血压、CHE、Hcy、FBG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收缩压、CHE、Hcy、FBG的OR大于1(P均<0.05);LAA组CHE、Hcy、LDL、NIHSS评分均高于PAD组(P<0.05).结论 CHE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又一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沈明强;石冬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别从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密度、边缘、境界、邻近血管、增强表现以及邻近胸膜改变、胸部淋巴结、胸腔积液及肺内转移灶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例行平扫,5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病灶以类圆形为主,境界清晰,边缘光整,密度及强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出现血管通入,4例患者伴有胸膜增厚,其中2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6例患者均无胸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有肺内多发转移灶.结论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但是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王军;黄仁军;李勇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中的近远期预后.方法 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成2组.一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另一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4.08±1.25)h]、术后住院天数[(3.05±0.41)d]更短(P均<0.05).结论 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基本疗效相当,但前者有利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总体疗效稍好.
作者:胡中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回输对于体外循坏的心脏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输注效果与体外保存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注重无菌操作的同时,需要了解各种评价血小板和血浆的质量方法及临床应用条件,以期提高输注效果.
作者:郑强虎;田阿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吸烟对男性肥胖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减重手术的男性肥胖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清晨空腹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栓弹力图.根据是否吸烟,将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R、K、Angle、MA.结果 110例肥胖患者中共89例符合入组标准,非吸烟者51例,吸烟者38例.吸烟组患者的R值[(5.61±1.69)min vs(6.96±2.34)min]、K值[(2.26±1.94)min vs(3.19±2.07)min]较非吸烟组均缩短(P<0.05),Angle值[(69.92±6.10)°vs(64.33±8.69)°]、MA值[(58.26±10.28)mm vs(52.36±13.07)mm]较非吸烟组均增大(P<0.05).结论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肥胖症患者的血液更加高凝.
作者:吴笑敏;陈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肠道受照剂量和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1年—2016年符合入组条件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仰卧位组(n=77)采用真空垫固定,俯卧位组(n=81)采用碳纤维腹板固定,处方剂量:45~50 Gy/23~25次,对两组患者肠道受照剂量、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9.7%、40.3%和76.5%、23.5%,俯卧位组2-3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仰卧位组(P=0.024).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患者0-1级、2-3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62.3%、37.7%和54.3%、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俯卧位体位固定可减少患者小肠的受照射体积,降低严重(2-3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
作者:芦玉婷;孟庆红;王坚;孙志强;汪建林;武艾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使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年龄20~35岁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维生素D+二甲双胍)和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各20例.用药前及药物干预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的BMI、胰岛素抵抗指数、25-OH-D3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MI、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下降,25-OH-D3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用药后可以改善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能力,可以作为PCOS辅助治疗的新路径.
作者:周琴;安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水平对宫颈机能不全环扎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60例宫颈机能不全行环扎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贫血组28例,非贫血组32例,分析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贫血组[(104.18±7.91)g/L vs(124.69±6.59)g/L,P<0.05],贫血组的早产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50.00%vs 25.00%,P<0.05);贫血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21.43%vs 15.62%,P<0.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流产发生率(7.14%vs 6.25%)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71%vs 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作者:周影;陈友国;冯剑文;张祎;朱晓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口服卡络磺钠片,20 mg/次,3次/d.对照组使用肾上腺色腙片口服,2.5 mg/次,3次/d.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 d,观察止血疗效.结果 治疗2 d后,治疗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91.0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69.66%.对照组肉眼血尿消失率为49.41%,镜下血尿消失率为25.88%.治疗组血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卡络磺钠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大量血尿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徐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2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hs-CRP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89%)较对照组(67.21%)高,且治疗后试验组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BNP和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红;刘建中;杨兵;王彪;段宝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形成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3年6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227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是否等于3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其中无复流组33例,正常血流组194例.结果 (1)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侧支循环形成更多(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吸烟、卒中、血小板计数和侧支循环形成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保护)因素.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可以减少无复流发生.
作者:徐家梁;何志松;周亚峰;蒋廷波;杨向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疾病各阶段中的表达量的特点.方法 通过Taqman荧光探针RQ-PCR方法分别对188例初诊CML的患者的WT1目的基因及ABL内参基因进行检测,利用标准曲线法对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WT1与10000倍ABL基因拷贝数比值(WT1/10000 ABL)表示.结果 初诊188例CML患者中有慢性期158例,WT1表达量范围在4~470 copies/10000 ABL copies;加速期患者26例WT1表达量范围在386~14439 copies/10000 ABL copies;急淋变期患者4例WT1表达量范围在26~667 copies/10000 ABL copies.结论 WT1基因在CML患者各疾病期均有表达,并且加速期患者的WT1表达量高,明显高于慢性期和急淋变期;WT1表达量的多少可以预示CML所处疾病阶段.
作者:徐超;岑建农;祁小飞;陈艳;姚利;王元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十色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免疫表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十色荧光抗体组合,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对106例MM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浆细胞表面CD19、CD56、CD117、CD81、CD137L及胞质轻链cKappa、cLambda进行检测;并采用以上组合对20名健康志愿者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十色流式细胞术在MM患者治疗前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cPCs)的阳性率为92.6%.与正常浆细胞不同,MM患者cPCs异常表达CD19-(97.4%)、CD56+(89.6%)、CD81±(60.4%)、CD117+(18.6%)、CD137L+(12.6%),且各抗原的表达在正常浆细胞与MM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PCs的抗原表达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色流式细胞术有助于检出cPCs,更好地区分良恶性浆细胞,辅助临床对MM患者进行诊断,为其治疗及治疗后监测提供依据.
作者:戴兰;何林燕;沈文红;袁靖;梅仁;王兆钺;朱明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常规超声检查技术是乳腺肿瘤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全自动超声容积成像、超声光学散射成像、MicroPure成像技术等超声波新技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正逐步运用于临床.该文分析各项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与弊端,并加以综述.
作者:胡静怡;刘玉龙;邓学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急性血栓事件形成,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处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17例发生了急性血栓事件,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联合静脉低剂量持续给药,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7例患者在动脉瘤介入栓塞过程中发生急性血栓事件.17例患者中12例为破裂动脉瘤,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后急性血栓形成的血管均有再通,顺利完成了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术后CT检查未见有颅内新鲜出血.术后CT复查2例有脑梗塞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需紧急处理,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旭东;季卫阳;徐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TnT)、心肌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T、心肌酶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充血性心衰能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远;王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IL-1β的动态变化,为AL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30);依再灌注时间将模型组分为5个亚组,即CI/R 6h、CI/R 12h、CI/R 24h、CI/R 48h、CI/R 72h组.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含量.结果 PPARγ蛋白及mRNA水平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R 24h其表达达高峰.IL-1β含量在模型组各亚组BALF及血清中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IL-1β含量在CI/R 24h达高峰,血清中IL-1β含量在CI/R 48h达高峰.PPARγ表达趋势与IL-1β一致.结论 PPARγ在CI/R所致ALI中通过降低IL-1β起到抑制炎症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辉;樊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对患者症状缓解、血流变改变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延缓疾病自然进展.
作者:陈军军;张领;李新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