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杨翼;洪婷;袁霞;董万利

关键词:脑梗死, 血压, 预后, 脑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其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h) 107例,按血管狭窄情况分组,无狭窄组20例,轻中度狭窄组43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入院后监测血压,并于入院时、住院14 d及恢复期(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统计分析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发病14 d内血压总体均有下降趋势,以前3 d下降幅度大.2、患者6个月时的预后与急性期收缩压呈明显U型关系,即急性期收缩压位于120~140mmHg的患者远期预后优于其他两组;但14d时各评分在不同急性期血压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重度狭窄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及轻中度狭窄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重度狭窄组中,前3d收缩压平均值≤145mmHg的患者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收缩压>145mmHg者;但14 d时各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存在自主下调趋势,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相关,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调控在轻度升高的范围可能有助改善远期预后,对于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防止血压过高.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槐杞黄颗粒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以呼吸道感染为病因的慢性咳嗽患儿8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槐杞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3个月;另选取年龄1~6岁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测定治疗前后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及对照组儿童免疫功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咳嗽发病的次数.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槐杞黄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与对照组相比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槐杞黄组IgG、IgA水平和CD8+水平明显升高,CD3+、CD4+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组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较健康儿童低下,存在T淋巴免疫功能障碍,槐杞黄颗粒可改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次数,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曲艳;孙一丹;孙晓晗;曲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鼠肝纤维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 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组,并行DWI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较.结果 (1)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加,DWI信号强度呈增加趋势,而ADC值逐渐减小.(2)b值为600 s/mm2和800 s/mm2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22,P< 0.001;F=16.637,P<0.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r=-0.628,P<0.001).结论 磁共振DWI的ADC值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梯度因子b=800s/mm2时ADC值对肝纤维化的分期更敏感.

    作者:王启苑;张维;范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手术切除及骨修复重建方法.方法 对2013年01月-2015年06月共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结构不良,单纯性骨囊肿等.给予病灶彻底刮除及植骨,并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其中单纯肿瘤刮除6例,髓内固定4例,髓外固定20例,人工关节置换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2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未见复发及骨折,未见股骨头囊性变及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MSTS93评分26~30分,平均28.08分.结论 依据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生物学特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及全身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以减少复发,预防病理性骨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立宇;杨同其;张志刚;吴贵忠;杨惠林;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Cho+Cre)/Cit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SignaHDx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心脏相控线圈对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波谱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进行标准化分区,得到穿刺阳性组(癌区)与穿刺阴性组(非癌区)的(Cho+Cre)/Cit比值与ADC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活检发现前列腺癌16例,13例未检出肿瘤证据,共有174个分区得到组织学证实,穿刺阳性组73个,穿刺阴性组101个.穿刺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平均(Cho+Cre)/Cit比值分别为(2.59±1.89)、(0.71±0.1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1),将(Cho+Cre)/Cit值作为预测穿刺阳性的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0),佳临界值为(Cho+Cre)/Cit=1.04,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2.3%.穿刺阳性组与穿刺阴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1.13±0.12)×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 0.01),将ADC值作为预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穿刺阳性率的指标,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0),佳临界值为1.06×10-3 mm2/s,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77.3%.结论 3.0T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平小夏;王希明;黄周;孟倩;胡春洪;李勇刚;谢道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搜集19例行MRI检查的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DF病例,分析其MRI特征与病理表现.结果 腹外型18例,腹内型1例;肿瘤大径平均8.5 cm,19例均沿肌肉间隙生长,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信号轻度不均匀;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1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一强化、渐进性强化模式,其中13例瘤体内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区域.3例行DWI扫描,瘤体呈高信号.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瘤体形态及周围关系组织侵犯关系,瘤体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肿瘤沿肌间隙生长是DF的特征性MRI表现,MRI对DF手术范围的确定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秋怡;陆紫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其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h) 107例,按血管狭窄情况分组,无狭窄组20例,轻中度狭窄组43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入院后监测血压,并于入院时、住院14 d及恢复期(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统计分析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发病14 d内血压总体均有下降趋势,以前3 d下降幅度大.2、患者6个月时的预后与急性期收缩压呈明显U型关系,即急性期收缩压位于120~140mmHg的患者远期预后优于其他两组;但14d时各评分在不同急性期血压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重度狭窄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及轻中度狭窄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重度狭窄组中,前3d收缩压平均值≤145mmHg的患者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收缩压>145mmHg者;但14 d时各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存在自主下调趋势,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相关,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调控在轻度升高的范围可能有助改善远期预后,对于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防止血压过高.

    作者:杨翼;洪婷;袁霞;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分为单个椎体压缩组(A组)70例和椎体多节段压缩(2个节段以上)组(B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MRI资料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70例患者70椎皆为单一疼痛责任椎体,MRI的STIR(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序列皆为高信号.B组MRI的STⅡR序列提示为高信号的椎体89椎,形态呈压缩性改变的62椎,形态无明显改变的27椎.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的STI序列可以有效确认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

    作者:顾晨琦;陈广东;顾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制作脂肪组织常规切片方法的改良

    目的 改良脂肪组织常规切片的方法,提高其制片的质量.方法 选取含有脂肪组织的脂肪瘤,淋巴结,乳腺等标本200例,对标本的制片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组织脱水充分,切片完整,染色清晰明艳.结论 脂肪组织标本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可以提高制片的质量.

    作者:丁亚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血管球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例胃G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胃GT中发生于胃窦3例,胃体1例,男性2例,女性2例,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HE染色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较小,细胞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圆形,胞质嗜双染至微嗜酸性染色,围绕血管排列.结论 GT属于胃部非常少见的肿瘤,文献较少见报道,需与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瘤等鉴别.

    作者:杜明占;黄仁鹏;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的应用

    该文从病理诊断的角度,论证了免疫组化在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该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免疫组化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汪娟;丁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先后行磁共振类PET成像与PET/CT成像,以PET/CT结果为参照,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磁共振类PE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28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73.7%.PET/C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34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89.5%.结论 磁共振类PET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鲍水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诊断、显微手术治疗及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急诊行CT和CTA或DSA检查,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颈,清除颅内血肿,根据颅内压力情况去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25例患者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4例合并脑室出血,1例患者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颅脑外伤术后复查发现动脉瘤,CTA明确诊断24例,1例DSA明确诊断,2例急诊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术后CTA或DSA检查,全部患者脑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无瘤颈残留.出院后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18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2例,2级(植物生存)7例.结论 在紧急情况下CTA可作为诊断急诊破裂动脉瘤的首要影像学方法,DSA仍是动脉瘤诊断金标准,可与CTA相结合提高动脉瘤诊断率,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能减少再出血,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急性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侯红波;李伟生;钱兴龙;郁明惠;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评估患者疼痛、功能状态及椎体高度、局部后凸畸形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患者术前疼痛VAS为(8.3±1.2),术后为(2.1±0.8),疼痛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评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患者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ODI仍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部高度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也是类似.但椎体中部高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的疼痛及生活质量,恢复椎体形态.

    作者:阙振峰;杨惠林;陆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2015年7月-12月的血液科病人用Capture-P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统计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病例并分析.结果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有44例,占6.72%.根据655例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分类,其中有输血史的190例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6.32%,138例妊娠史中17例阳性,阳性率为12.32%,111例为输血史和妊娠史都有的患者15例阳性,阳性率为13.51%.结论 输血和妊娠导致HLA同种异体免疫的产生.

    作者:王佳怡;王雪明;蒋敏;郑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 分析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植物血凝素(PHA)以及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4种不同活化方式激发人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RT-PCR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上OX40和OX40L的表达;通过CCK-8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通过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PHA等非特异方式激发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后,CD4+和CD8+T细胞上OX40和OX40L均呈短暂表达,而DC特异激发后上调表达的OX40和OX40L则呈低水平持续表达,而且只表达在CD4+T细胞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T细胞活化24 h后表达的OX40L能激发同种异体或自体活化T细胞上表达的OX40,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 特异和非特异方式活化的T细胞均能上调表达OX40和OX40L,但在表达水平、持续时间、表达的T细胞亚群上有所差异,且上调表达在T细胞上的OX40和OX40L具有生物学功能,能相互结合促进自身或邻近T细胞的增殖.

    作者:周杨;刘诚林;刘俊逸;王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PE)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6例疑似PE患者进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CTPA)、Lung Vessles图,对每一例正常者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 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分析,做Kappa系数检验.以CTPA为诊断标准,计算以Lung Vessles软件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每一例正常者(共32例)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好,Kapp值为0.71,P<0.05.Lung Vessles软件诊断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但存在假阳性,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显示肺动脉与CTPA显示肺动脉一致性好;LungVessles软件诊断PE患者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

    作者:朱建国;高亚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生化法测定89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和64例非高血压患者以及78名对照组血清性激素[催乳激素(PRL)、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在性激素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RL、FSH和LH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 0.05或P<0.01),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HOMA-IR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和性激素代谢紊乱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是产生IR的原因,早期营养干预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IR.

    作者:陆惠娟;陈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襞微循环检测在风湿病中的研究

    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人类很早就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发现异常,逐渐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发现改变,如今甲襞微循环检测已成为系统性硬化症分类诊断标准之一,它操作简便、无创,能够客观反映疾病的微循环情况,人们希望它会给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带来更多的帮助.

    作者:张学翔;魏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腋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以来通过选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62例,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容易掌握,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腋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柴筠;赵斌;张佳;张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高黏滞可并发四种危害

    我国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曾经迅猛发展,广泛普及,但也多有波折,早已处于目的不明,方向不清,近几年更是大幅降温.研究目的在于竭力研究血液高黏滞对健康的危害,揭示临床应用的正确目的,使血液流变学在人类保健事业中健康发展.依据前人的大量研究文献和临床应用经验与教训,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学习心得,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科学归纳,而获得预期的创新见解.首次指出:血液高黏滞可并发微循环障碍、高血压、高剪应力和血瘀证四种危害;应该尝试把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目的定格为诊断血液高黏滞,防治其并发的四种危害.

    作者:赵晓艳;秦任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