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波;李伟生;钱兴龙;郁明惠;刘燕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肿瘤特异系膜切除(L-TSME)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方法 将2014年01月-2016年05月手术的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L-TSME组(n=20)和TME(全直肠系膜切除)组(n=2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清除情况等,评价TSME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L-TSME组与TME组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清除、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SME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T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TSME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T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SME能够保证直肠癌手术根治性,与传统TME手术比较,L-TSME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L-TSME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强;石志良;郭健;韩复;李雪峰;何宋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2015年7月-12月的血液科病人用Capture-P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统计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病例并分析.结果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有44例,占6.72%.根据655例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分类,其中有输血史的190例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6.32%,138例妊娠史中17例阳性,阳性率为12.32%,111例为输血史和妊娠史都有的患者15例阳性,阳性率为13.51%.结论 输血和妊娠导致HLA同种异体免疫的产生.
作者:王佳怡;王雪明;蒋敏;郑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髓系肉瘤(MS)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孤立性M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 15例孤立性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13 ~5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子宫、皮肤、胃肠系统等.在病理学免疫分析结果中,绝大部分表达MPO、LCA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5例患者有6例患者截止随访日期仍存活,中位生存期30.5(4~ 100)个月.结论 孤立性MS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早期(未进展至白血病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
作者:汪清源;范祎;韩悦;吴德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槐杞黄颗粒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以呼吸道感染为病因的慢性咳嗽患儿8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槐杞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3个月;另选取年龄1~6岁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测定治疗前后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及对照组儿童免疫功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咳嗽发病的次数.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槐杞黄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与对照组相比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槐杞黄组IgG、IgA水平和CD8+水平明显升高,CD3+、CD4+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组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较健康儿童低下,存在T淋巴免疫功能障碍,槐杞黄颗粒可改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次数,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曲艳;孙一丹;孙晓晗;曲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腋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以来通过选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62例,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容易掌握,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腋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柴筠;赵斌;张佳;张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手术切除及骨修复重建方法.方法 对2013年01月-2015年06月共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结构不良,单纯性骨囊肿等.给予病灶彻底刮除及植骨,并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其中单纯肿瘤刮除6例,髓内固定4例,髓外固定20例,人工关节置换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2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未见复发及骨折,未见股骨头囊性变及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MSTS93评分26~30分,平均28.08分.结论 依据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生物学特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及全身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以减少复发,预防病理性骨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立宇;杨同其;张志刚;吴贵忠;杨惠林;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ypeⅡ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s,TTS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全外显子基因芯片数据,计算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肺癌组织中TT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筛查NSCL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TTSPs,并分析其在不同分期肺癌中的表达差异;检测肺癌细胞株中TTSPs mRNA的表达.结果 TMPRSS4、Matdptase、TMPRSS 13在NSCLC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TMPRSS4的表达在不同分期的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株中检测到TMPRSS4、Matriptase、TMPRSS 13的表达.结论 TTSPs中的TMPRSS4、Matriptase和TMPRSS13在NSCLC中有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张志伟;周智超;王泽根;周田甜;刘萌;董宁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氨酸、可乐定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GH)分泌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矮小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28例,精氨酸、可乐定清晨一次同时给予进行GH激发;序贯组26例,精氨酸、可乐定方案分两天分别进行GH激发,试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评估疗效.结果 复合组GH峰值阳性率高于序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士的精心护理,精氨酸、可乐定复合试验较两日序贯GH激发试验更能节省时间,减少患儿痛苦,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高红兰;毛玲玲;周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该文从病理诊断的角度,论证了免疫组化在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该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免疫组化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汪娟;丁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10蛋白(BCL-1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BCL-10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收集68例AML患者外周血样本以及59名健康人群外周血样本.RT-PCR法检测BCL-10在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样本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相关细胞的数目.结果 BCL-10在AML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均有表达.BCL-10在AML组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AML组外周血中CD56阳性NK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下降,可能与BCL-10的表达降低有关;BCL-10表达降低、NK细胞数量下降可能是AML发病的参与因素.
作者:蒋磊;周颖;王银花;王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急诊行CT和CTA或DSA检查,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颈,清除颅内血肿,根据颅内压力情况去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25例患者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4例合并脑室出血,1例患者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颅脑外伤术后复查发现动脉瘤,CTA明确诊断24例,1例DSA明确诊断,2例急诊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术后CTA或DSA检查,全部患者脑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无瘤颈残留.出院后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18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2例,2级(植物生存)7例.结论 在紧急情况下CTA可作为诊断急诊破裂动脉瘤的首要影像学方法,DSA仍是动脉瘤诊断金标准,可与CTA相结合提高动脉瘤诊断率,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能减少再出血,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急性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侯红波;李伟生;钱兴龙;郁明惠;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生化法测定89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和64例非高血压患者以及78名对照组血清性激素[催乳激素(PRL)、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在性激素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RL、FSH和LH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 0.05或P<0.01),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HOMA-IR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和性激素代谢紊乱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是产生IR的原因,早期营养干预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IR.
作者:陆惠娟;陈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该文提出了血液屈服应力增加与衰老的关系,并讨论了前者的相关因素,包括血浆黏度的增加与红细胞电泳率的下降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的,也涉及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也是随着年龄而增高的,同时引起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下降和红细胞间聚集性的增加,系与血浆中等电点高的蛋白如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增加,而等电点低的白蛋白比例下降有关,对此提出了对策思路.
作者:施永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共7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3d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测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变化,记录术后再骨折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平均随访19.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伤椎前、中椎体高度,Cobb's角,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椎椎体和髋部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新的椎体骨折.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张志明;吴勰星;陆英杰;毛海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分为单个椎体压缩组(A组)70例和椎体多节段压缩(2个节段以上)组(B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MRI资料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70例患者70椎皆为单一疼痛责任椎体,MRI的STIR(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序列皆为高信号.B组MRI的STⅡR序列提示为高信号的椎体89椎,形态呈压缩性改变的62椎,形态无明显改变的27椎.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的STI序列可以有效确认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
作者:顾晨琦;陈广东;顾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先后行磁共振类PET成像与PET/CT成像,以PET/CT结果为参照,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磁共振类PE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28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73.7%.PET/C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34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89.5%.结论 磁共振类PET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鲍水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 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组,并行DWI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较.结果 (1)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加,DWI信号强度呈增加趋势,而ADC值逐渐减小.(2)b值为600 s/mm2和800 s/mm2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22,P< 0.001;F=16.637,P<0.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r=-0.628,P<0.001).结论 磁共振DWI的ADC值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梯度因子b=800s/mm2时ADC值对肝纤维化的分期更敏感.
作者:王启苑;张维;范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Cho+Cre)/Cit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SignaHDx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心脏相控线圈对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波谱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进行标准化分区,得到穿刺阳性组(癌区)与穿刺阴性组(非癌区)的(Cho+Cre)/Cit比值与ADC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活检发现前列腺癌16例,13例未检出肿瘤证据,共有174个分区得到组织学证实,穿刺阳性组73个,穿刺阴性组101个.穿刺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平均(Cho+Cre)/Cit比值分别为(2.59±1.89)、(0.71±0.1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1),将(Cho+Cre)/Cit值作为预测穿刺阳性的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0),佳临界值为(Cho+Cre)/Cit=1.04,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2.3%.穿刺阳性组与穿刺阴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1.13±0.12)×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 0.01),将ADC值作为预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穿刺阳性率的指标,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0),佳临界值为1.06×10-3 mm2/s,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77.3%.结论 3.0T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平小夏;王希明;黄周;孟倩;胡春洪;李勇刚;谢道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10 mL(n=27),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每份标本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MLT组.每组均加入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以抑制淋巴细胞MLT的内源性合成,并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下培养.于20 h后取部分培养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69+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72h取剩余部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和CD4+ HLA-DR+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经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分析数据,观察MLT对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在PCPA抑制淋巴细胞内源性MLT合成和PHA的刺激下,外源性MLT能有效增强CD4+T细胞的活化,使得CD25、CD69、HLA-DR的CD4+T细胞表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但间接用于表示单个细胞表面分子数量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不明显增加(P>0.05).结论 MLT能有效地增强PHA对成人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但并不能增加单个CD4+T细胞表面CD25、CD69、HLA-DR分子表达的量.
作者:薛建;徐俊;黄辉;计雪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56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78例和Ⅳ级39例)和60名对照组血清TH(T3,T4和TSH)和HCY水平以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CHF患者TH水平随心功能Ⅱ~Ⅳ级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T3和T4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SH水平稍增高,而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TH和HCY水平是早期诊断和衡量老年CHF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王婷婷;李辉;范建国;范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