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立性髓系肉瘤15例临床分析

汪清源;范祎;韩悦;吴德沛

关键词:孤立性髓系肉瘤, 临床特点,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孤立性髓系肉瘤(MS)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孤立性M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 15例孤立性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13 ~5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子宫、皮肤、胃肠系统等.在病理学免疫分析结果中,绝大部分表达MPO、LCA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5例患者有6例患者截止随访日期仍存活,中位生存期30.5(4~ 100)个月.结论 孤立性MS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早期(未进展至白血病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药物性肝炎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Th17、Treg及Th 17/Treg在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DIH)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7例药物性肝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Treg频数,分析其频数的变化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的相关性.结果 1.Th17在重度药物性肝炎(SDIH)、重型药物性肝炎(GDIH)组明显升高,对照组与任意一组,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组分别与轻中度药物性肝炎(MMDIH)、重度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2,-4.432,-4.578,-3.908,-2.823;P< 0.05);Treg在轻中度药物性肝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与任意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5.055,-5.028;P<0.05);Th17/Treg在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对照组分别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及重型药肝组与轻中度药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4,-4.513,-4.225;P<0.05).2.Th17、Th17/Treg均与Tbil、PT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均成正相关.3.药物性肝炎加重组与好转组比较,加重组其Th17、Th 17/Treg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2.309;P<0.05).结论 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Th17、Th1 7/Treg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艳;黄小平;顾静;崔娟娟;甘建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分为单个椎体压缩组(A组)70例和椎体多节段压缩(2个节段以上)组(B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MRI资料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70例患者70椎皆为单一疼痛责任椎体,MRI的STIR(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序列皆为高信号.B组MRI的STⅡR序列提示为高信号的椎体89椎,形态呈压缩性改变的62椎,形态无明显改变的27椎.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的STI序列可以有效确认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

    作者:顾晨琦;陈广东;顾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血管球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例胃G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胃GT中发生于胃窦3例,胃体1例,男性2例,女性2例,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HE染色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较小,细胞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圆形,胞质嗜双染至微嗜酸性染色,围绕血管排列.结论 GT属于胃部非常少见的肿瘤,文献较少见报道,需与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瘤等鉴别.

    作者:杜明占;黄仁鹏;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先后行磁共振类PET成像与PET/CT成像,以PET/CT结果为参照,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磁共振类PE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28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73.7%.PET/C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34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89.5%.结论 磁共振类PET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鲍水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评估患者疼痛、功能状态及椎体高度、局部后凸畸形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患者术前疼痛VAS为(8.3±1.2),术后为(2.1±0.8),疼痛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评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患者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ODI仍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部高度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也是类似.但椎体中部高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的疼痛及生活质量,恢复椎体形态.

    作者:阙振峰;杨惠林;陆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10 mL(n=27),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每份标本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MLT组.每组均加入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以抑制淋巴细胞MLT的内源性合成,并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下培养.于20 h后取部分培养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69+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72h取剩余部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和CD4+ HLA-DR+细胞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经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分析数据,观察MLT对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在PCPA抑制淋巴细胞内源性MLT合成和PHA的刺激下,外源性MLT能有效增强CD4+T细胞的活化,使得CD25、CD69、HLA-DR的CD4+T细胞表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但间接用于表示单个细胞表面分子数量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不明显增加(P>0.05).结论 MLT能有效地增强PHA对成人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但并不能增加单个CD4+T细胞表面CD25、CD69、HLA-DR分子表达的量.

    作者:薛建;徐俊;黄辉;计雪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共7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3d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测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变化,记录术后再骨折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平均随访19.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伤椎前、中椎体高度,Cobb's角,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椎椎体和髋部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新的椎体骨折.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张志明;吴勰星;陆英杰;毛海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PE)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6例疑似PE患者进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CTPA)、Lung Vessles图,对每一例正常者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 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分析,做Kappa系数检验.以CTPA为诊断标准,计算以Lung Vessles软件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每一例正常者(共32例)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好,Kapp值为0.71,P<0.05.Lung Vessles软件诊断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但存在假阳性,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显示肺动脉与CTPA显示肺动脉一致性好;LungVessles软件诊断PE患者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

    作者:朱建国;高亚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腋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以来通过选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62例,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容易掌握,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腋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柴筠;赵斌;张佳;张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MRI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皆在总结HPC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 1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HPC 8例单发,2例多发,8例分叶状,7例窄基底与硬膜附着,T1WI肿瘤呈等信号,T2WI肿瘤呈等、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7例瘤体内可见迂曲血管,7例可见坏死、囊变,5例可见瘤周水肿.10例免疫组化均显示瘤细胞Vimentin,CD34阳性,Ki-67阳性(5%~15%).结论 HPC具有分叶状,T2WI、DWI呈稍高信号,肿瘤内部有迂曲血管等MRI特点,借助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马俊;陆紫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 分析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植物血凝素(PHA)以及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4种不同活化方式激发人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RT-PCR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上OX40和OX40L的表达;通过CCK-8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通过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PHA等非特异方式激发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后,CD4+和CD8+T细胞上OX40和OX40L均呈短暂表达,而DC特异激发后上调表达的OX40和OX40L则呈低水平持续表达,而且只表达在CD4+T细胞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T细胞活化24 h后表达的OX40L能激发同种异体或自体活化T细胞上表达的OX40,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 特异和非特异方式活化的T细胞均能上调表达OX40和OX40L,但在表达水平、持续时间、表达的T细胞亚群上有所差异,且上调表达在T细胞上的OX40和OX40L具有生物学功能,能相互结合促进自身或邻近T细胞的增殖.

    作者:周杨;刘诚林;刘俊逸;王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淫羊藿苷对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大鼠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增殖和成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细胞,克隆化分离培养大鼠DP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34和CD44的表达情况,以成骨分化培养基为对照组,以加入1×106mol/L淫羊藿苷的成骨分化培养基为实验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DPSCs的增殖能力的变化,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结节形成的差异,Real-time PCR检测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DPSCs高表达CD44和CD105,低表达CD34,实验组DPSCs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淫羊藿苷明显增强了DPSCs的钙结节形成能力,且实验组BMP-2、OCN和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淫羊藿苷对大鼠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晓菲;严鹏;袁苏健;周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肺癌根治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分期为ⅠA-ⅢB期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其中41例接受培美曲塞+卡铂(500 mg/m2,ivdrip,d1;卡铂:AUC=5,ivdrip,d1/q21)及3例接受单药培美曲塞化疗,患者术后接受2~6疗程化疗.观察术后疾病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 患者4周期化疗完成率达86.4%,平均接受化疗周期4.1个,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5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酶升高,且主要为Ⅰ级和Ⅱ级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良好,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秦凯;张鹏;张菁;熊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Cho+Cre)/Cit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SignaHDx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心脏相控线圈对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波谱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进行标准化分区,得到穿刺阳性组(癌区)与穿刺阴性组(非癌区)的(Cho+Cre)/Cit比值与ADC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活检发现前列腺癌16例,13例未检出肿瘤证据,共有174个分区得到组织学证实,穿刺阳性组73个,穿刺阴性组101个.穿刺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平均(Cho+Cre)/Cit比值分别为(2.59±1.89)、(0.71±0.1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1),将(Cho+Cre)/Cit值作为预测穿刺阳性的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0),佳临界值为(Cho+Cre)/Cit=1.04,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2.3%.穿刺阳性组与穿刺阴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1.13±0.12)×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 0.01),将ADC值作为预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穿刺阳性率的指标,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0),佳临界值为1.06×10-3 mm2/s,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77.3%.结论 3.0T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平小夏;王希明;黄周;孟倩;胡春洪;李勇刚;谢道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2015年7月-12月的血液科病人用Capture-P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统计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病例并分析.结果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有44例,占6.72%.根据655例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分类,其中有输血史的190例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6.32%,138例妊娠史中17例阳性,阳性率为12.32%,111例为输血史和妊娠史都有的患者15例阳性,阳性率为13.51%.结论 输血和妊娠导致HLA同种异体免疫的产生.

    作者:王佳怡;王雪明;蒋敏;郑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ypeⅡ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s,TTS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全外显子基因芯片数据,计算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肺癌组织中TT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筛查NSCL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TTSPs,并分析其在不同分期肺癌中的表达差异;检测肺癌细胞株中TTSPs mRNA的表达.结果 TMPRSS4、Matdptase、TMPRSS 13在NSCLC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TMPRSS4的表达在不同分期的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株中检测到TMPRSS4、Matriptase、TMPRSS 13的表达.结论 TTSPs中的TMPRSS4、Matriptase和TMPRSS13在NSCLC中有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张志伟;周智超;王泽根;周田甜;刘萌;董宁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槐杞黄颗粒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以呼吸道感染为病因的慢性咳嗽患儿8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槐杞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3个月;另选取年龄1~6岁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测定治疗前后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及对照组儿童免疫功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咳嗽发病的次数.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槐杞黄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与对照组相比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槐杞黄组IgG、IgA水平和CD8+水平明显升高,CD3+、CD4+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组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较健康儿童低下,存在T淋巴免疫功能障碍,槐杞黄颗粒可改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次数,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曲艳;孙一丹;孙晓晗;曲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甘西鼠尾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复方甘西鼠尾(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和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清和灌流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在体心肌的梗死面积.结果 复方甘西鼠尾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在体和离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MDA、CK、LDH水平,升高SOD和GSH-Px,缩小心肌的梗死面积,增加心脏冠脉流量,作用相似于复方丹参.结论 复方甘西鼠尾注射液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苏彦宏;段为钢;李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矮小症患者两种不同方式激发试验的护理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精氨酸、可乐定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GH)分泌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矮小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28例,精氨酸、可乐定清晨一次同时给予进行GH激发;序贯组26例,精氨酸、可乐定方案分两天分别进行GH激发,试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评估疗效.结果 复合组GH峰值阳性率高于序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士的精心护理,精氨酸、可乐定复合试验较两日序贯GH激发试验更能节省时间,减少患儿痛苦,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高红兰;毛玲玲;周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胚层疗法在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滚轮微针组31例、射频微针组39例、微滴皮内注射组23例、药物对照组29例.前三组分别采用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的方式治疗;药物对照组,外用吡美莫司药膏治疗,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 滚轮微针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4.8%;射频微针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6.4%;微滴皮内注射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药物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34.5%;中胚层疗法总有效率(58.1%)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是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方法之一,有效率高,值得关注.

    作者:赵静;黄威;王燕;郑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