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制作脂肪组织常规切片方法的改良

丁亚云

关键词:脂肪组织, 切片
摘要:目的 改良脂肪组织常规切片的方法,提高其制片的质量.方法 选取含有脂肪组织的脂肪瘤,淋巴结,乳腺等标本200例,对标本的制片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组织脱水充分,切片完整,染色清晰明艳.结论 脂肪组织标本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可以提高制片的质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矮小症患者两种不同方式激发试验的护理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精氨酸、可乐定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GH)分泌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矮小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28例,精氨酸、可乐定清晨一次同时给予进行GH激发;序贯组26例,精氨酸、可乐定方案分两天分别进行GH激发,试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评估疗效.结果 复合组GH峰值阳性率高于序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士的精心护理,精氨酸、可乐定复合试验较两日序贯GH激发试验更能节省时间,减少患儿痛苦,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高红兰;毛玲玲;周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手术切除及骨修复重建方法.方法 对2013年01月-2015年06月共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结构不良,单纯性骨囊肿等.给予病灶彻底刮除及植骨,并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其中单纯肿瘤刮除6例,髓内固定4例,髓外固定20例,人工关节置换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2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未见复发及骨折,未见股骨头囊性变及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MSTS93评分26~30分,平均28.08分.结论 依据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生物学特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及全身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以减少复发,预防病理性骨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立宇;杨同其;张志刚;吴贵忠;杨惠林;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高黏滞可并发四种危害

    我国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曾经迅猛发展,广泛普及,但也多有波折,早已处于目的不明,方向不清,近几年更是大幅降温.研究目的在于竭力研究血液高黏滞对健康的危害,揭示临床应用的正确目的,使血液流变学在人类保健事业中健康发展.依据前人的大量研究文献和临床应用经验与教训,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学习心得,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科学归纳,而获得预期的创新见解.首次指出:血液高黏滞可并发微循环障碍、高血压、高剪应力和血瘀证四种危害;应该尝试把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目的定格为诊断血液高黏滞,防治其并发的四种危害.

    作者:赵晓艳;秦任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胚层疗法在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滚轮微针组31例、射频微针组39例、微滴皮内注射组23例、药物对照组29例.前三组分别采用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的方式治疗;药物对照组,外用吡美莫司药膏治疗,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 滚轮微针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4.8%;射频微针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6.4%;微滴皮内注射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药物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34.5%;中胚层疗法总有效率(58.1%)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是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方法之一,有效率高,值得关注.

    作者:赵静;黄威;王燕;郑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制作脂肪组织常规切片方法的改良

    目的 改良脂肪组织常规切片的方法,提高其制片的质量.方法 选取含有脂肪组织的脂肪瘤,淋巴结,乳腺等标本200例,对标本的制片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组织脱水充分,切片完整,染色清晰明艳.结论 脂肪组织标本制片方法经过改良后可以提高制片的质量.

    作者:丁亚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56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78例和Ⅳ级39例)和60名对照组血清TH(T3,T4和TSH)和HCY水平以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CHF患者TH水平随心功能Ⅱ~Ⅳ级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T3和T4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SH水平稍增高,而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TH和HCY水平是早期诊断和衡量老年CHF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王婷婷;李辉;范建国;范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PE)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6例疑似PE患者进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CTPA)、Lung Vessles图,对每一例正常者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 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分析,做Kappa系数检验.以CTPA为诊断标准,计算以Lung Vessles软件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每一例正常者(共32例)肺部任意一部位的CTPA图像及Lung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好,Kapp值为0.71,P<0.05.Lung Vessles软件诊断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但存在假阳性,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双源CT Lung Vessles软件显示肺动脉与CTPA显示肺动脉一致性好;LungVessles软件诊断PE患者灵敏度高为100%,特异性为93.8%.

    作者:朱建国;高亚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孤立性髓系肉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髓系肉瘤(MS)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孤立性M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 15例孤立性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13 ~5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子宫、皮肤、胃肠系统等.在病理学免疫分析结果中,绝大部分表达MPO、LCA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5例患者有6例患者截止随访日期仍存活,中位生存期30.5(4~ 100)个月.结论 孤立性MS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早期(未进展至白血病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

    作者:汪清源;范祎;韩悦;吴德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评估患者疼痛、功能状态及椎体高度、局部后凸畸形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患者术前疼痛VAS为(8.3±1.2),术后为(2.1±0.8),疼痛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评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患者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ODI仍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部高度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也是类似.但椎体中部高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双凹形椎体骨折的疼痛及生活质量,恢复椎体形态.

    作者:阙振峰;杨惠林;陆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的应用

    该文从病理诊断的角度,论证了免疫组化在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该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免疫组化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汪娟;丁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血管球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例胃G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胃GT中发生于胃窦3例,胃体1例,男性2例,女性2例,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HE染色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较小,细胞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圆形,胞质嗜双染至微嗜酸性染色,围绕血管排列.结论 GT属于胃部非常少见的肿瘤,文献较少见报道,需与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瘤等鉴别.

    作者:杜明占;黄仁鹏;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局部晚期宫颈癌盆腔精确放疗剂量学研究

    目的 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盆腔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CRT)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以及放疗实施所需时间(MU)进行比较,探讨LACC的佳放疗方式.方法 对10例LACC患者进行盆腔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OAR.临床靶区(CTV)包括宫颈原发肿瘤(GTV)、子宫和宫旁组织、部分阴道及髂内外淋巴引流区、闭孔及骶前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均匀外放10mm.给予6MV X线照射PTV 45 Gy/25次.对每一例患者盆腔放疗分别进行CRT及精确放疗计划设计,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其中,IMRT根据入射野数目的不同,设五野计划(IMRT5f)、七野计划(IMRT7f)及九野计划(IMRT9f).依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五种放疗方式PTV的均匀指数(HI)、靶区适形度(CI)和OAR剂量分布及MU值进行比较.结果 五种放疗方式PTV的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的CI优于3DCRT,3DCRT优于CRT(P<0.01).IMRT7f与 IMRT9f的 CI及对OAR的保护相似,均明显优于其他放疗方式.IMRT7f的MU值为(1,185.1±135.42),明显低于IMRT9f的(1,414.20±198.66)(P=0.003).结论 精确放疗优于CRT,具有更好的CI,可更好地保护OAR.精确放疗中,IMRT优于3DCRT,其中IMRT7f可作为佳的IMRT方式应用于LACC盆腔放疗.

    作者:胡群超;顾科;李成;吴锦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肺癌根治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分期为ⅠA-ⅢB期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其中41例接受培美曲塞+卡铂(500 mg/m2,ivdrip,d1;卡铂:AUC=5,ivdrip,d1/q21)及3例接受单药培美曲塞化疗,患者术后接受2~6疗程化疗.观察术后疾病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 患者4周期化疗完成率达86.4%,平均接受化疗周期4.1个,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5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酶升高,且主要为Ⅰ级和Ⅱ级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方案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良好,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秦凯;张鹏;张菁;熊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腋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以来通过选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62例,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容易掌握,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腋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柴筠;赵斌;张佳;张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左侧4例,右侧7例.肿瘤直径2.6~ 15.1 cm,平均6.62cm;11例肿瘤均有完整包膜.5例呈卵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4例肿瘤部分包绕或推移邻近血管,但血管不呈受侵表现.平扫时肿瘤密度均低于肌肉组织,其中3例见散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1 1例肿瘤均呈轻到中度强化,其中6例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CT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肾上腺其他肿瘤鉴别.

    作者:孟倩;谢道海;平小夏;陆紫微;黄周;方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2015年7月-12月的血液科病人用Capture-P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统计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病例并分析.结果 655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有44例,占6.72%.根据655例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分类,其中有输血史的190例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6.32%,138例妊娠史中17例阳性,阳性率为12.32%,111例为输血史和妊娠史都有的患者15例阳性,阳性率为13.51%.结论 输血和妊娠导致HLA同种异体免疫的产生.

    作者:王佳怡;王雪明;蒋敏;郑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搜集19例行MRI检查的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DF病例,分析其MRI特征与病理表现.结果 腹外型18例,腹内型1例;肿瘤大径平均8.5 cm,19例均沿肌肉间隙生长,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信号轻度不均匀;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1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一强化、渐进性强化模式,其中13例瘤体内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区域.3例行DWI扫描,瘤体呈高信号.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瘤体形态及周围关系组织侵犯关系,瘤体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肿瘤沿肌间隙生长是DF的特征性MRI表现,MRI对DF手术范围的确定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秋怡;陆紫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 分析OX40/OX40L分子在人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植物血凝素(PHA)以及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4种不同活化方式激发人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RT-PCR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上OX40和OX40L的表达;通过CCK-8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通过激发型抗人CD3单抗、激发型抗人CD3单抗联合抗人CD28单抗、PHA等非特异方式激发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后,CD4+和CD8+T细胞上OX40和OX40L均呈短暂表达,而DC特异激发后上调表达的OX40和OX40L则呈低水平持续表达,而且只表达在CD4+T细胞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T细胞活化24 h后表达的OX40L能激发同种异体或自体活化T细胞上表达的OX40,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 特异和非特异方式活化的T细胞均能上调表达OX40和OX40L,但在表达水平、持续时间、表达的T细胞亚群上有所差异,且上调表达在T细胞上的OX40和OX40L具有生物学功能,能相互结合促进自身或邻近T细胞的增殖.

    作者:周杨;刘诚林;刘俊逸;王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肿瘤特异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肿瘤特异系膜切除(L-TSME)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方法 将2014年01月-2016年05月手术的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L-TSME组(n=20)和TME(全直肠系膜切除)组(n=2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清除情况等,评价TSME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L-TSME组与TME组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清除、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SME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T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TSME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T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SME能够保证直肠癌手术根治性,与传统TME手术比较,L-TSME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L-TSME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强;石志良;郭健;韩复;李雪峰;何宋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Cho+Cre)/Cit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SignaHDx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心脏相控线圈对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波谱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进行标准化分区,得到穿刺阳性组(癌区)与穿刺阴性组(非癌区)的(Cho+Cre)/Cit比值与ADC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活检发现前列腺癌16例,13例未检出肿瘤证据,共有174个分区得到组织学证实,穿刺阳性组73个,穿刺阴性组101个.穿刺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平均(Cho+Cre)/Cit比值分别为(2.59±1.89)、(0.71±0.1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1),将(Cho+Cre)/Cit值作为预测穿刺阳性的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P=0.000),佳临界值为(Cho+Cre)/Cit=1.04,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2.3%.穿刺阳性组与穿刺阴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1.13±0.12)×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 0.01),将ADC值作为预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穿刺阳性率的指标,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0),佳临界值为1.06×10-3 mm2/s,此时预测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77.3%.结论 3.0T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扫描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平小夏;王希明;黄周;孟倩;胡春洪;李勇刚;谢道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