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兰;毛玲玲;周惠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相混淆.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探头频率的提高,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弹性成像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等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成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有效方法,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海云;吴桂花;刘亚军;徐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氨酸、可乐定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GH)分泌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矮小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28例,精氨酸、可乐定清晨一次同时给予进行GH激发;序贯组26例,精氨酸、可乐定方案分两天分别进行GH激发,试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评估疗效.结果 复合组GH峰值阳性率高于序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士的精心护理,精氨酸、可乐定复合试验较两日序贯GH激发试验更能节省时间,减少患儿痛苦,不良反应无增加.
作者:高红兰;毛玲玲;周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腋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以来通过选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62例,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容易掌握,无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腋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柴筠;赵斌;张佳;张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滚轮微针组31例、射频微针组39例、微滴皮内注射组23例、药物对照组29例.前三组分别采用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的方式治疗;药物对照组,外用吡美莫司药膏治疗,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 滚轮微针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4.8%;射频微针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6.4%;微滴皮内注射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药物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34.5%;中胚层疗法总有效率(58.1%)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滚轮微针,射频微针,微滴皮内注射三种中胚层疗法是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方法之一,有效率高,值得关注.
作者:赵静;黄威;王燕;郑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病情进展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干部病区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研究组MMSE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邢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分为单个椎体压缩组(A组)70例和椎体多节段压缩(2个节段以上)组(B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MRI资料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70例患者70椎皆为单一疼痛责任椎体,MRI的STIR(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序列皆为高信号.B组MRI的STⅡR序列提示为高信号的椎体89椎,形态呈压缩性改变的62椎,形态无明显改变的27椎.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的STI序列可以有效确认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
作者:顾晨琦;陈广东;顾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h17、Treg及Th 17/Treg在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DIH)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7例药物性肝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Treg频数,分析其频数的变化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的相关性.结果 1.Th17在重度药物性肝炎(SDIH)、重型药物性肝炎(GDIH)组明显升高,对照组与任意一组,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组分别与轻中度药物性肝炎(MMDIH)、重度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2,-4.432,-4.578,-3.908,-2.823;P< 0.05);Treg在轻中度药物性肝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与任意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5.055,-5.028;P<0.05);Th17/Treg在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对照组分别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及重型药肝组与轻中度药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4,-4.513,-4.225;P<0.05).2.Th17、Th17/Treg均与Tbil、PT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均成正相关.3.药物性肝炎加重组与好转组比较,加重组其Th17、Th 17/Treg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2.309;P<0.05).结论 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Th17、Th1 7/Treg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艳;黄小平;顾静;崔娟娟;甘建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共7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3d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测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变化,记录术后再骨折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平均随访19.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伤椎前、中椎体高度,Cobb's角,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椎椎体和髋部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新的椎体骨折.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张志明;吴勰星;陆英杰;毛海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MRI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皆在总结HPC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 1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HPC 8例单发,2例多发,8例分叶状,7例窄基底与硬膜附着,T1WI肿瘤呈等信号,T2WI肿瘤呈等、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7例瘤体内可见迂曲血管,7例可见坏死、囊变,5例可见瘤周水肿.10例免疫组化均显示瘤细胞Vimentin,CD34阳性,Ki-67阳性(5%~15%).结论 HPC具有分叶状,T2WI、DWI呈稍高信号,肿瘤内部有迂曲血管等MRI特点,借助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马俊;陆紫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 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组,并行DWI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较.结果 (1)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加,DWI信号强度呈增加趋势,而ADC值逐渐减小.(2)b值为600 s/mm2和800 s/mm2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22,P< 0.001;F=16.637,P<0.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r=-0.628,P<0.001).结论 磁共振DWI的ADC值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梯度因子b=800s/mm2时ADC值对肝纤维化的分期更敏感.
作者:王启苑;张维;范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生化法测定89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和64例非高血压患者以及78名对照组血清性激素[催乳激素(PRL)、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在性激素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RL、FSH和LH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 0.05或P<0.01),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HOMA-IR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和性激素代谢紊乱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是产生IR的原因,早期营养干预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IR.
作者:陆惠娟;陈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该文从病理诊断的角度,论证了免疫组化在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该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了免疫组化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汪娟;丁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56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78例和Ⅳ级39例)和60名对照组血清TH(T3,T4和TSH)和HCY水平以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CHF患者TH水平随心功能Ⅱ~Ⅳ级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T3和T4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SH水平稍增高,而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TH和HCY水平是早期诊断和衡量老年CHF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王婷婷;李辉;范建国;范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先后行磁共振类PET成像与PET/CT成像,以PET/CT结果为参照,研究磁共振类PET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磁共振类PE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28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73.7%.PET/CT成像结果:38例确诊患者中,34例呈阳性表现,灵敏度为89.5%.结论 磁共振类PET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鲍水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例胃G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胃GT中发生于胃窦3例,胃体1例,男性2例,女性2例,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HE染色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较小,细胞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圆形,胞质嗜双染至微嗜酸性染色,围绕血管排列.结论 GT属于胃部非常少见的肿瘤,文献较少见报道,需与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瘤等鉴别.
作者:杜明占;黄仁鹏;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手术切除及骨修复重建方法.方法 对2013年01月-2015年06月共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结构不良,单纯性骨囊肿等.给予病灶彻底刮除及植骨,并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其中单纯肿瘤刮除6例,髓内固定4例,髓外固定20例,人工关节置换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2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未见复发及骨折,未见股骨头囊性变及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MSTS93评分26~30分,平均28.08分.结论 依据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生物学特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及全身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以减少复发,预防病理性骨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立宇;杨同其;张志刚;吴贵忠;杨惠林;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槐杞黄颗粒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以呼吸道感染为病因的慢性咳嗽患儿8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槐杞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3个月;另选取年龄1~6岁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测定治疗前后常规组和槐杞黄组及对照组儿童免疫功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咳嗽发病的次数.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槐杞黄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槐杞黄组与对照组相比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槐杞黄组IgG、IgA水平和CD8+水平明显升高,CD3+、CD4+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组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较健康儿童低下,存在T淋巴免疫功能障碍,槐杞黄颗粒可改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次数,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曲艳;孙一丹;孙晓晗;曲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盆腔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CRT)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以及放疗实施所需时间(MU)进行比较,探讨LACC的佳放疗方式.方法 对10例LACC患者进行盆腔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OAR.临床靶区(CTV)包括宫颈原发肿瘤(GTV)、子宫和宫旁组织、部分阴道及髂内外淋巴引流区、闭孔及骶前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均匀外放10mm.给予6MV X线照射PTV 45 Gy/25次.对每一例患者盆腔放疗分别进行CRT及精确放疗计划设计,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其中,IMRT根据入射野数目的不同,设五野计划(IMRT5f)、七野计划(IMRT7f)及九野计划(IMRT9f).依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五种放疗方式PTV的均匀指数(HI)、靶区适形度(CI)和OAR剂量分布及MU值进行比较.结果 五种放疗方式PTV的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的CI优于3DCRT,3DCRT优于CRT(P<0.01).IMRT7f与 IMRT9f的 CI及对OAR的保护相似,均明显优于其他放疗方式.IMRT7f的MU值为(1,185.1±135.42),明显低于IMRT9f的(1,414.20±198.66)(P=0.003).结论 精确放疗优于CRT,具有更好的CI,可更好地保护OAR.精确放疗中,IMRT优于3DCRT,其中IMRT7f可作为佳的IMRT方式应用于LACC盆腔放疗.
作者:胡群超;顾科;李成;吴锦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我国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曾经迅猛发展,广泛普及,但也多有波折,早已处于目的不明,方向不清,近几年更是大幅降温.研究目的在于竭力研究血液高黏滞对健康的危害,揭示临床应用的正确目的,使血液流变学在人类保健事业中健康发展.依据前人的大量研究文献和临床应用经验与教训,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学习心得,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科学归纳,而获得预期的创新见解.首次指出:血液高黏滞可并发微循环障碍、高血压、高剪应力和血瘀证四种危害;应该尝试把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目的定格为诊断血液高黏滞,防治其并发的四种危害.
作者:赵晓艳;秦任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ypeⅡ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s,TTS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全外显子基因芯片数据,计算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肺癌组织中TT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筛查NSCL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TTSPs,并分析其在不同分期肺癌中的表达差异;检测肺癌细胞株中TTSPs mRNA的表达.结果 TMPRSS4、Matdptase、TMPRSS 13在NSCLC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TMPRSS4的表达在不同分期的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株中检测到TMPRSS4、Matriptase、TMPRSS 13的表达.结论 TTSPs中的TMPRSS4、Matriptase和TMPRSS13在NSCLC中有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张志伟;周智超;王泽根;周田甜;刘萌;董宁征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