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关键词:腹腔镜, 小儿, 十二指肠梗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10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梗阻,术中分别在脐周,右上腹及右中腹置入5 mm trocar,将回盲部、小肠推移至左侧腹,显露十二指肠,分别予以解除梗阻,回复扭转肠管,并切除阑尾。结果15例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例为环状胰腺,3例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环状胰腺患儿中转手术,其余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时间为109.5 min,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3~5 d,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为8~12 d;术后均无明显呕吐、腹胀、迟发性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的23例急性跟睫断裂患者进行随访。男22例,女1例,年龄20~48岁,平均34.1岁。所有患者术前Thompson试验阳性。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并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肌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等发生。AOFAS标准评分为89~98分,平均为93.5分。结论 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有效、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干旻峰;邹俊;张洪涛;徐明;陆俭;杨惠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女性免疫不孕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与免疫不孕症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及30名正常生育者(正常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tPA及PAI-1表达,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不孕组子宫内膜uPA (1.33±2.18)明显低于正常组(2.8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子宫内膜PAI-1(2.68±1.72)明显高于正常组(1.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孕组子宫内膜tPA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1.64、1.60±2.08,P>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PAI-1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与免疫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具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红;鱼瑛;顾惠芳;陆维娜;杨嫣红;俞莉雯;奚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给予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并结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77例OVCFs患者分为两组,入院评估全身情况后,在全麻下后路行经皮JACK撑开器撑开椎体复位骨水泥充填术(PKP)。对照组患者仅予PKP手术,而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1年予腰背部疼痛视觉评估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vertebral body height, VH)及上下节段Cobb角,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以及调查术后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VH均明显增高(P<0.01),Cobb角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股骨颈BMD值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略低于术前,而与术后3个月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实验组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OVCFs患者在实施PKP手术镇痛纠正后凸畸形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抗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作者:郭锐;左华;王卓;沈铁城;李大鹏;黄永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苏州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同期用药总金额的比例皆逐年下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用药金额,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陈炜;陈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7-H4促进B细胞凋亡

    目的:检测B7-H4受体在B细胞表面的表达,研究B7-H4蛋白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7-H4通过未知受体传递的下游信号机制。方法分选扁桃体中CD19+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B细胞的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和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的AKT、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变化。结果 CD19+B细胞表面存在B7-H4未知受体,经LPS与anti-CD40刺激受体表达增加;B7-H4蛋白抑制B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的凋亡,并抑制AKT和MAPK的信号通路。结论 B7-H4蛋白通过B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促进细胞凋亡,这为B7-H4未知受体的寻找及其进一步介导的信号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时正朋;陈翰卿;孙静;樊明月;傅丰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BBB)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STEMI合并BBB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17例,包括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48例和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69例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24 h的首次RDW,按照其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二组(RDW<12.8%和RDW≥1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检查结果,入院时Killip分级、LVEF值、恶性心律失常、术后30 d及90 d的死亡率等指标有无差别。结果 RDW≥12.8%组患者术后1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及术后30 d及90 d的死亡率均高于RDW<12.8%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对预测合并BBB的STEMI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RDW升高的合并BBB的STEMI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刘洋;蒋廷波;王钰;薛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读片及特点总结

    目的:探讨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 HAL)患者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诊断特征。方法2008年—2010年住院的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10例,选择其中5例典型病例及特殊病例,取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置于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杂合细胞白血病骨髓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骨髓原始细胞的比例较高,细胞分化程度均较差;细胞胞体可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表现,胞核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细致,但是细致程度粗细不等,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多偏少,除个别特殊病例外,多不见颗粒或颗粒较少。结论双表型杂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既具有淋系特点,又具有髓系特征,因此诊断时需紧密结合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朱凤;刘丹丹;朱明清;潘金兰;陈苏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并比较SWI的瘤体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 ITSS)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SC-PWI)序列的相对脑血容积(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两个指标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依次行常规MRI平扫、SWI、DSC-PWI及常规增强检查的41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对扫描得出的SWI图像进行ITSS分级,PWI数据计算出rCBV值,分析相同层面的ITSS分级和rCBV值。分别比较ITSS分级及rCBV值与病理级别的差异性;分析ITSS分级、rCBV值和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评价两种方法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ITSS分级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TSS分级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16, P<0.001);ANOVA检验显示rCBV值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CBV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676,P<0.001);ITSS分级与rCBV值呈正相关(r=0.557,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ITSS分级与rCBV值对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1)ITSS分级、rCBV值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正相关;(2)SWI与DSC-PWI均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但SWI的ITSS级别诊断效能更高,且无需注射对比剂。

    作者:高茜;胡春洪;张追阳;吴文娟;张英;谢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多发乳房良性微小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多发乳房良性微小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的监控下,利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960例(3,680个)乳腺微小肿块进行活检并将肿块完全切除。结果958例3,678个(99.95%)肿块被准确地完全切除,2例2个(0.05%)肿块被漏切,局部血肿42例,皮肤瘀血24例,均自行吸收,无其它并发症。946例患者对疗效满意(98.7%),956例患者主观较为满意(99.8%),952例患者经复查客观效果满意(99.4%)。结论 Mammotome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由于整个操作过程在高分辨率声像图上可视性进行,定位准确,切除彻底,创伤小,并发症少,几乎不影响乳房外观,尤其适用于年轻多发乳房良性微小肿块。

    作者:王晓东;傅卫;高泉根;金建文;吴克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围术期垫枕和去枕平卧对术后头疼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垫枕和去枕平卧对患者头痛发生率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垫枕组和去枕组各30例,垫枕组患者围术期垫枕平卧,去枕组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及术后6 h去枕平卧,术后1 d随访并记录患者头痛情况及垫枕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头痛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垫枕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去枕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围术期垫枕不会增加腰硬联合阻滞患者术后头痛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的需求相应给予垫枕会增加患者的舒适满意度。

    作者:张灵威;李小静;高亚蕾;刘思丹;李哲;曹学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39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口服)和对照组39例(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两组患者于治疗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秀琴;杨长志;朱婷婷;杜纳;闵玮;钱齐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oll样受体2介导的分子信号途径对婴幼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婴幼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功能减弱的分子机制,尤其是Toll样受体2(TLR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1.腹膜灌洗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和IL-6。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TLRs的表达。4.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信号传导分子P38 MAPK和ERK1/2。结果1.TLR2激动剂酵母提取物刺激后婴幼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与成年鼠比较显著减少。2.婴幼鼠与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TLR2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LR2激动剂酵母提取物刺激后婴幼鼠腹腔巨噬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P38 MAPK及ERK1/2与成年鼠比较显著减少。4.酵母提取物分别刺激野生型婴幼鼠和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及TLR2-/-型婴幼鼠和成年鼠腹腔巨噬细胞,发现婴幼鼠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野生型和TLR2-/-型比较),成年鼠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野生型和TLR2-/-型比较)。结论 TLRs介导的信号途径缺陷导致婴幼鼠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强。

    作者:葛令清;陈静;胡巧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窄带成像技术下NICE分型对直乙结肠微小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应用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NICE)对直乙结肠微小息肉(≤5 mm)的实时诊断价值。方法在非放大内镜NBI模式下对直乙结肠微小息肉进行观察,根据NICE分型实时预测息肉的病理性质,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7枚直乙结肠息肉中微小息肉75枚。NICE分型诊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6%、95.71%、89.36%、93.06%和93.33%;对于微小息肉, NICE分型诊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91.67%、89.74%、89.19%和92.11%。结论 NBI内镜下应用NICE分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鉴别直乙结肠微小息肉的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对腺瘤的阴性预测值≥90%。

    作者:华婷琰;陈志荣;闵寒;华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克拉屈滨联合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克拉屈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LAG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安全性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克拉屈滨联合治疗的26例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方案;26例难治复发AML患者均使用CLAG方案;克拉屈滨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Ara-C 2 g/m2,静脉滴注,q12 h,第1~5天;G-CSF 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结果完全缓解(CR)率34.6%(9/26),部分缓解(PR)率11.5%(3/26),总有效率(OR)46.1%(12/26)。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性感染为88.5%(23/26),而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受损均为轻度。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克拉屈滨联合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良好,毒副作用轻微。

    作者:周海侠;胡晓慧;吴德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抗凝剂对血锂浓度检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碳酸锂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肝素钠、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对40例双相情感障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锂进行检测。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EDTA-K2抗凝的血浆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检测血锂时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肝素钠抗凝的血浆不能作为检测标本。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G蛋白偶联受体5在卵巢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分子在卵巢癌患者病理组织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由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肿瘤组织以及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腺瘤构建的组织芯片,以大鼠抗人LGR5抗体为第1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大鼠抗体为第2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Aperio病理扫描系统结合两位病理科医师进行读片和结果分析。结果正常卵巢组织表达LGR5分子呈阴性(0/2),而卵巢良性腺瘤组织表达LGR5分子呈阴性或弱表达(0/3)。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腺瘤组织相比,LGR5优势表达于卵巢癌组织(68/97,P<0.05)。结论干细胞标记分子LGR5表达于卵巢癌组织,提示了卵巢癌可能是靶向干预LGR5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陆恬;邓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苏州市区2014年献血人群血样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现患率以及影响无偿献血人群血液复检不合格的因素,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无偿献血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年龄结构、性别、季节、参与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57%,排名前三的不合格项分别为:ALT>梅毒抗体>HBsAg。不合格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21~40岁年龄段低,之后逐渐升高。男女献血比例为1.90:1,男女之间复检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季节分布以2月份与12月份较高,均占1.93%,自愿无偿献血合格率明显优于互助献血。结论严格甄选献血者,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适宜献血人群,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作者:颜瑜;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胃切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3月—2015年03月在外科进行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之前的同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波长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DME患者25例(46眼)。光凝分4次完成,随访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均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光凝前及光凝后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论光凝术前与光凝术后3个月BCVA比较,总计79.3%的患眼视力提高或稳定。患者光凝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可有效地减轻DME,不良反应少,对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臧涵怡;包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10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梗阻,术中分别在脐周,右上腹及右中腹置入5 mm trocar,将回盲部、小肠推移至左侧腹,显露十二指肠,分别予以解除梗阻,回复扭转肠管,并切除阑尾。结果15例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例为环状胰腺,3例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环状胰腺患儿中转手术,其余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时间为109.5 min,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3~5 d,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为8~12 d;术后均无明显呕吐、腹胀、迟发性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