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和原肌球蛋白调节蛋白1(Tmod1)基因双敲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的改变。方法将心脏过表达而全身其他部位敲除Tmod1的小鼠(TOT/Tmod1-/-)与ApoE-/-小鼠杂交获得ApoE和Tmod1的双敲小鼠(ApoE-/-/TOT/Tmod1-/-),并进行基因型鉴定。从ApoE-/-和双敲小鼠取血检测血细胞计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结果同ApoE-/-小鼠相比,双敲小鼠血细胞计数部分指标有显著性改变;红细胞的大变形指数和变形曲线积分面积明显降低;渗透脆性显著变差;血脂中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升高。结论 Tmod1的敲除能够引起小鼠红细胞流变性和血脂水平的改变。
作者:丁方;许丁文;刘鲜梅;崔雨萌;李葵花;谢利德;姚伟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发生及诊治。方法对2009年—2014年收治的18例残余胆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单纯开腹残余胆囊切除术9例,腹腔镜转开腹残余胆囊切除术1例,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5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再行残余胆囊切除术1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行保守治疗2例,后因多次复发胆囊炎症状于外院行残余胆囊切除术,所有病人随访5~57个月,恢复良好。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结合CT扫描和ERCP检查对诊断残余胆囊具有重要价值,且残余胆囊的病人应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徐燕;金祯;毛忠琦;许津;殷俊;陈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与免疫不孕症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及30名正常生育者(正常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tPA及PAI-1表达,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不孕组子宫内膜uPA (1.33±2.18)明显低于正常组(2.8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子宫内膜PAI-1(2.68±1.72)明显高于正常组(1.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孕组子宫内膜tPA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1.64、1.60±2.08,P>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PAI-1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与免疫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具有密切关联。
作者:杨红;鱼瑛;顾惠芳;陆维娜;杨嫣红;俞莉雯;奚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中对心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客观、全面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患有心脏瓣膜病变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50%者有76例,而低于50%者有44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而选取非瓣膜性病变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非瓣膜病变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进行打分,将此分数与同期测定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Tei指数和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心衰超声指数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心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探讨其与血浆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的相关性;分析瓣膜病变不同程度瓣膜因素对患者整体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纽约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大;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与其血浆BN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将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浆BNP水平、Tei指数及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联合用于对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整体心功能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在瓣膜病变过程中,瓣膜因素可作为心衰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马逸宜;蒋燕东;朱栋晓;刘小铭;施晶晶;陈冲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的CT影像表现,并对照病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回顾分析其CT图像并对照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病灶均单发,1例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5例可见包膜样结构,手术证实3例有完整的真性包膜,2例有不完整包膜,1例无包膜。瘤体在CT上均表现为稍低密度,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其中1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有显著强化,另外1例动脉期中轻度强化,而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并达高峰,平衡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瘤内脂肪成分始终无强化;4例瘤内可见粗大的中心血管。结论 HAML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作者:孙琪;谢道海;郭凌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等检测87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内皮素(endothelium, ET)、D-二聚体(D-dimer, 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水平并与62例正常孕妇进行比对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P<0.001或P<0.01),血清ET与血清D-D、CRP和LP-PLA2呈正相关(r=0.7542、0.5618、0.8643,P均<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ET、D-D、CRP和LP-PLA2水平评估子痫前期孕妇早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915、0.691、0.753和0.892;截断值分别为80.18 ng/mL、421.32μg/L、0.71 mg/L和152.78 ng/mL;敏感度分别为85.6%、62.8%、67.3%和84.3%;特异度分别为94.3%、60.6%、65.2%和92.8%。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佳。结论炎性标志物是早期诊断子痫前期孕妇有价值指标,并以血清ET和LP-PLA2水平为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市某三级专科医院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同期用药总金额的比例皆逐年下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用药金额,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陈炜;陈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在拉尖牙向后时,评价使用Smartclip、Quick两种尖牙自锁托槽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需要牵引上颌尖牙至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位置的恒牙合患者。两种自锁尖牙托槽随机粘贴于上颌左右尖牙上。使用弹力链圈牵引尖牙远中移动。每个月在石膏模型上评价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及扭转的角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支抗丧失情况。结果粘贴Smartclip托槽的尖牙比粘贴Quick托槽的尖牙能更快地向远中移动(P<0.05),尖牙扭转的角度及上颌第一磨牙支抗损失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托槽不同的设计理念导致在尖牙沿着弓丝向远中移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导致尖牙不同的移动速率。
作者:董文玉;张小红;葛自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处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常规营养;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胃肠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5 d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普通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肝硬化行单纯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和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孙青;徐清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 HAL)患者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诊断特征。方法2008年—2010年住院的急性杂合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10例,选择其中5例典型病例及特殊病例,取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置于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杂合细胞白血病骨髓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骨髓原始细胞的比例较高,细胞分化程度均较差;细胞胞体可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表现,胞核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细致,但是细致程度粗细不等,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多偏少,除个别特殊病例外,多不见颗粒或颗粒较少。结论双表型杂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既具有淋系特点,又具有髓系特征,因此诊断时需紧密结合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朱凤;刘丹丹;朱明清;潘金兰;陈苏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96只1月龄健康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1 d、7 d、14 d、28 d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Y-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TTC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β-链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身体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同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片TTC染色海马区出现白色梗死灶,透射电镜显示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核固缩,核膜间隙扩大。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中β-catenin呈弱阳性,GSK-3β呈阳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SK-3β阳性细胞呈低表达,21 d升高;而β-catenin在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阳性表达于7 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28 d降至正常,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初步证实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成功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Wnt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作者:傅马;余资江;罗时鹏;余彦;肖朝伦;孙宝飞;李玉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选择腹腔脓肿12例,配合医生采用腹腔置管;术后加强观察及合理用药,根据脓腔及引流情况,每天采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消失,并总结腹腔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结果10例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脓腔闭合拔除引流管后出院,1例引流1周后带管出院。结论腹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克拉屈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LAG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安全性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克拉屈滨联合治疗的26例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方案;26例难治复发AML患者均使用CLAG方案;克拉屈滨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Ara-C 2 g/m2,静脉滴注,q12 h,第1~5天;G-CSF 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结果完全缓解(CR)率34.6%(9/26),部分缓解(PR)率11.5%(3/26),总有效率(OR)46.1%(12/26)。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性感染为88.5%(23/26),而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受损均为轻度。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克拉屈滨联合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良好,毒副作用轻微。
作者:周海侠;胡晓慧;吴德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39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口服)和对照组39例(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两组患者于治疗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秀琴;杨长志;朱婷婷;杜纳;闵玮;钱齐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 Tim-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子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为研究对象,18例上皮瘤样病变患者组织样本为对照组。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Tim-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上皮瘤样病变组织(P<0.05),且不同病理分级组织的Tim-3表达水平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的Tim-3表达水平依次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P<0.05)。结论 Tim-3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宫颈鳞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浦勇;齐晓薇;金琳芳;冯静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增强多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磁敏感效应评价对胶质瘤分级的指导意义。方法16例成年脑肿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7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于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增强扫描。选择显示脑肿瘤的大横断面的SWI小密度投影(mIP)图像作为标准图像对所示磁敏感效应程度进行评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针对逐个病例SWI mIP图像显示的肿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进行分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2.2778±0.7519),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所示的ITSS平均评分结果为(1.2143±1.1217)。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编秩后,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增强SWI mIP图像的ITSS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增强SWI mIP图的ITSS分级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SWI的mIP图像中ITSS分级对胶质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尚亚雷;戴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accumulated dose of anthracycline, ANTH)治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70例,所有病例均经MICM分型确诊。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CCLG-2008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口服。分别在化疗前及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为120 mg/m2达临床完全缓解3个月以上时收集血标本,并检测化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行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对照组cTnI浓度升高8例,治疗组升高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心脏彩超指标中对照组化疗后左房内径(LAD)(P=0.03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0.014)均较治疗前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P=0.016)、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10)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CK-MB分析发现,两组升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对心电图分析发现,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结论左卡尼汀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所致的心肌损害作用。
作者:刘晓蕾;杨梅;徐秋琴;胡绍燕;严文华;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碳酸锂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肝素钠、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对40例双相情感障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锂进行检测。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血清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和EDTA-K2抗凝的血浆血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检测血锂时EDTA-K2抗凝的血浆和肝素钠抗凝的血浆不能作为检测标本。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的23例急性跟睫断裂患者进行随访。男22例,女1例,年龄20~48岁,平均34.1岁。所有患者术前Thompson试验阳性。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并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肌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等发生。AOFAS标准评分为89~98分,平均为93.5分。结论 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有效、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干旻峰;邹俊;张洪涛;徐明;陆俭;杨惠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 PPI)及脑桥腔隙性梗死(lacunar pontine infarction, LPI)的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区别。方法将58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分为PPI组(n=37)及LPI组(n=21),对PPI组、LPI组及对照组(n=121)三组间的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情况、脑小血管病等比较分析,并回顾分析PPI及LPI的危险因素。结果 PPI组中高血压(91.9% vs 64.5%,χ2=10.330,P=0.001)、高血压控制不佳(56.8% vs 25.6%,χ2=12.442,P<0.001)、糖尿病(40.5% vs 17.4%,χ2=8.658,P=0.003)、糖化血红蛋白[(6.99±1.66)% vs(6.12±1.38)%,t=2.889,P=0.005]、空腹血糖[(6.74±2.15)mmol/L vs(5.62±1.98) mmol/L,t=2.963,P=0.004]、高密度脂蛋白[(1.13±0.26)mmol/L vs(1.29±0.32)mmol/L,t=-2.850,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6±4.92)mmol/L vs(15.02±3.48)mmol/L,t=2.122,P=0.039]、基底动脉硬化(67.6% vs 16.5%,χ2=36.237,P<0.001)及其不规则(62.2% vs 16.5%,χ2=29.788,P<0.001)及颅内血管粥样硬化(64.9% vs 43.8%,χ2=5.032,P=0.025)显著高于对照组。LPI组高血压(95.2% vs 64.5%,χ2=7.925,P=0.005)、高血压控制不佳(66.7% vs 25.6%,χ2=13.920,P<0.001)、糖化血红蛋白[(6.97±1.65)% vs(6.12±1.38)%,t=2.213,P=0.036]、空腹血糖[(6.72±3.05)mmol/L vs(5.62±1.98)mmol/L,t=2.133,P=0.035]、甘油三酯[(2.17±1.96)mmol/L vs(1.41±0.91) mmol/L,t=2.886,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0±4.48)mmol/L vs(15.02±3.48)mmol/L,t=2.067,P=0.041]、基底动脉硬化(52.4% vs 16.5%,χ2=13.478,P<0.001)、不规则(47.6% vs 16.5%,χ2=10.380,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危险因素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7.457,95%CI 2.806~19.820,P<0.001)是P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控制不佳(OR 3.847,95%CI 1.166~12.693,P=0.027)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3.647,95%CI 1.064~12.494,P=0.039)是LP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I组和LPI组组间一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没有明显差异,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是LPI与P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控制不佳仍然是LP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董晓峰;吴冠会;程庆璋;沈明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