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叶春艳;陈国春
目的 为了探讨血浆ATⅡ、IGF-Ⅰ和hs-CRP水平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218例原发性高血压(EH)血浆中ATⅡ、IGF-Ⅰ和hs-CRP水平分别由RIA、酶联免疫分析和生化法进行了测定,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218例EH患者的血浆ATⅡ、IGF-Ⅰ和hs-CRP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30例血压控制达标的EH患者较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68例EH1级、62例EH2级和58例EH3级患者随着E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高,血浆ATⅡ、IGF-Ⅰ和hs-CRP的水平不断增高(P<0.05~0.01),从而表明:血浆ATⅡ、IGF-Ⅰ和hs-CRP 水平与EH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ATⅡ、IGF-Ⅰ和hs-CRP水平是判断EH患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并具有随访、观察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倪雪红;尤凤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 convulsions,FC)是临床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一般由感染引起机体急性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后出现,临床表现为双眼上翻、斜视、牙关紧闭,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意识丧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停止.因此力争在短时间里及时控制高热患儿的体温,做好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是避免惊厥发作和改善愈后关键[1].
作者:陆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对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2008年19例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术前4例经内镜活检确诊,术前误诊率为78.9%.手术切除18例(94.7%).随访到16例手术加化疗或化疗患者,其中9例(56.3%)术后生存超过3年.结论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手术切除加系统的化疗和放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刘丰;赵宏;周友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家犬实验颅脑爆震致伤动物模型,静脉输注甘露醇并连续观测犬血流变、颅内压、脑组织病理及生存变化.方法 实验家犬20只,制作成新型颅脑震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及实验组(n=12),观察每一组血流变、颅内压、脑组织病理及死亡率.结果 实验家犬爆震伤后,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ηb)、颅内压指标(ICP)均出现持续升高,白细胞(WBC)先下降后升高,血小板(PLT )则持续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T、ηb、WBC、PLT 、ICP指标明显改善(P<0.05),受伤部位的成活神经元也明显增多(P<0.01),实验组死亡率(2/12) 明显低于对照组(6/8)(P<0.05).结论 静脉输注甘露醇可改善血液流变特性,进一步改善脑部微循环,颅内压较快回降,减轻实验家犬爆震伤后神经元的缺血性损害,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惠中;张雷;张广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2IgB7-H3基因转染细胞株和4IgB7-H3基因转染细胞株,探讨B7-H3两种异构体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作用.方法 RT-PCR 法从诱导成熟的DC细胞中克隆人B7-H3两种异构体基因2IgB7-H3和4IgB7-H3的编码区,经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后插入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IRES2-EGFP/2IgB7-H3和pIRES2-EGFP/4IgB7-H3重组子,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经G418抗性筛选,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2IgB7-H3和4IgB7-H3在SHG44细胞上的表达.继而,利用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两种异构体基因转染细胞株对T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成功构建了可以稳定表达2IgB7-H3和4IgB7-H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体外生物学功能分析表明,与转染空载体的SHG44/mock细胞相比,SHG44/2IgB7-H3和SHG44/4IgB7-H3均能有效抑制T细胞增殖以及对IFN-γ的分泌,且两者的协同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B7-H3两种异构体分子均能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但两者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作者:邱天宇;陈永井;张光波;孙静;蒋俊华;周迎会;张学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中期因子(M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产科住院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各112 例,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110 例,检测各组母体入院时、分娩前、分娩后血清MK的含量.结果 入院时和分娩前轻度子痫前期母体血清MK值较正常妊娠晚期组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和分娩前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晚期对照组明显降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后轻度子痫前期母体血清MK值较入院时和分娩前明显降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较入院时和分娩前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K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廖琪;杜绍敏;刘衍华;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讨血中铁蛋白过多与感染、心脏病、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对机体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方法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析了65例败血症、75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89例2型糖尿病、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18 例子宫颈癌(32例Ⅱ期、45例Ⅲ期、41例Ⅳ期)和107例粒细胞白血病(5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4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101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研究.结果 全部病人的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118 例子宫颈癌中Ⅳ期子宫颈癌的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Ⅲ期,而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均<0.05),从而表明随着子宫颈癌的严重程度血清铁蛋白亦增高.结论 血清铁蛋白是败血症、冠心病、2型糖尿病、原发性肝细胞癌、子宫癌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良好诊断指标并是治疗后随访的有效工具.
作者:吴卫元;杨永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0例纳入研究.在持续药物镇静状态下给予基础通气条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模式,吸气压力(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h)=25cmH2O,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5cmH2O,控制通气频率(frequency,F)=20次/min,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0cmH2O,氧浓度(FiO2)根据氧合情况调整,脉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调整PEEPh,从25cmH2O 开始,以2cmH2O递增或递减,至转变为完全控制通气时为止,此时的PEEPh为所需设定值.将每位患者的F按随机顺序设置为20次/min(F20组)、15次/min(F15组)、10次/min(F10组)、5次/min(F5组).通气20min后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①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自主呼吸比例增加,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t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控制通气频率与心率(heart rate,HR)、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组间比较:F5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MAP增加,SVRI、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增加,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5组与F20组相比,仅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VLWI 、HR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降低,具有相关性(P<0.05).F5组与F20组相比Ppeak和Pmean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氧代谢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增加(P<0.01),氧合指数下降(P<0.05),均具有相关性.氧合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5组DO2值大,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F15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着控制通气比例的降低,自主呼吸比率增加,使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增加,提高了氧输送,可能与气道压降低有关.
作者:卢军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赵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寻枇杷花95%乙醇提取物 (Flower of Eriobotrya japonica,FEJ) 的止咳活性部位.方法 枇杷花醇提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层萃取,得4个部位.分别给予小鼠灌胃,采用氨水喷雾法记录小鼠3min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结果 FEJ氯仿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层高剂量组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P<0.01).结论 FEJ有镇咳作用,其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均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尤其是氯仿和水层高剂量组效果好.
作者:梁慧;陈晓芳;刘春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BSP干扰表达载体,有效沉默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BSP基因表达,研究其对MC3T3-E1 Subclone 14增殖分化过程中OCN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利用互联网资源针对BSP基因mRNA序列设计四条可能的小干扰RNA(siRNA),将这四条小干扰RNA插入到RNA干扰载体pGPU6/GFP/Neo中构建成四条干扰载体.②将构建好的BSP siRNA 表达载体pGPU6/GFP/Neo-siBSP-1、pGPU6/GFP/Neo-siBSP-2、pGPU6/GFP/Neo-siBSP-3、pGPU6/GFP/Neo-siBSP-4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表达质粒分别转染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质粒的转染效率,以RT-PCR 检测BSP和OCN等成骨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构建四条正确的BSP siRNA 表达载体;②成功筛选出一条对BSP有明显抑制作用的siRNA干扰载体,阻断BSP表达后,成骨相关基因cbfa1和OCN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构建的BSP siRNA 表达载体可以有效抑制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BSP基因表达,同时抑制相关基因cbfa1和OCN的表达,从而影响该成骨细胞形态与功能,为骨转移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王建浩;徐岚;丁庆伟;郑磊;姜智;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辨证分型中的不同及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组(早期组)、肝肾阴虚,血瘀风动组(中期组)、脾肾阳虚,痰瘀互阻组(晚期组)4组,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及其波幅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结果 各证型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晚期组检出周围神经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周围神经损害较轻,较局限,而脾肾阳虚,痰瘀互阻型损害较重,较广泛.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在各证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马立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性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 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40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均为男性)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5,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也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1).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由于存在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B异常,进而影响到血浆黏度的异常.又由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的改变影响到局部或全身血流量的改变.提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脂紊乱造成血液流变性的异常,从而导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微循环障碍,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阻止和延缓其转归为DM,降低DM的发病率.
作者:沙洪;张浩军;赵婷婷;黄小洁;王萍;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在苏州地区进行孕中期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erkinElmer公司1420型半自动时间分辨仪检测孕15~20周的孕妇血清中AFP、free-β-HCG浓度.结合孕妇临床资料,联合应用分析软件Lifecycle 3.0和2T评估出生缺陷胎儿发生的风险率.结果 2008年~2009年40,645例孕妇筛查出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高风险2,242例,占5.52%;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ES)高风险100例,占0.25%;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高风险445例,占1.1%.经诊断检测出DS 13例,ES 5例,NTD 11 例;低风险中随访出生DS 7例,特异性为65%.较之前仅用2T-RISK 分析,检出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联合应用Lifecycle 3.0和2T对孕中期孕妇血清学产前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苏州地区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琼;王挺;孙健;陈亚平;姜东;李海波;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治疗过期流产的疗效.方法 对38例诊断过期流产患者,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后给予清宫术,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8例过期流产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口服乙烯雌酚,作为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100%,组织排出时间短,阴道出血量少.所有病例清宫时均宫口松弛,无需扩宫,无人流综合症发生,无一例再次清宫.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平均5d,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成功率66.67%,阴道出血量多,4例二次刮宫,4例出现人流综合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平均9d.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治疗过期流产成功率高,阴道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是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俭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83名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女性患者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
作者:蔡杰;林静华;胡俊妍;李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感染后咳嗽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7d,分别评价第4d、第7d、第14d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两组在治疗后第4d、第7d、第14d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可显著提高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缩短病程,操作简便,无副作用.
作者:张文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偏侧舞蹈症为核心症状的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结果 17例偏侧舞蹈症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氯丙嗪药物可降低多巴胺功能.疗效满意,预后好.结论 偏侧舞蹈症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其解剖通路复杂,与脑缺血后抑制性神经元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神经元失衡有关.
作者:周勇;徐树军;袁玉英;刘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探讨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和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参照BIOMED-2协作组制定的Ig和(或)TCR检测方法,对儿童ALL患儿114 例,分别检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gH、IgK、TCRG和TCRB基因重排.结果 在105例B系儿童ALL患者中,克隆重排的检出率分别为IgH 73%、IgK34%、TCRG 44%和TCRB 35%,所有B-ALL患者Ig基因重排检出率可达85%;在11例T系ALL患者中,克隆重排的检出率分别为TCRB 82%和TCRG 73%,T-ALL 患者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可达100%.结论 BIOMED-2引物系统可以检测出绝大多数儿童AL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艾晓非;李楠;刘燕;阮敏;李庆华;曹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6例择期下肢手术,年龄65~94岁,ASA分级1~3级.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命体征,预先输入平衡盐溶液300~500mL,补充血容量.病人取患侧在下侧卧位,于L3,4或L2,3间隙,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针内针法作腰麻,注入布比卡因6~10.5mg.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后平卧,调整麻醉平面,观察麻醉效果.酌情于硬膜外加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3~5mL.以后视手术时间长短适当追加硬膜外给药.结果 全部病人中阻滞平面均在T6以下.麻醉起效时间短,效果确切.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头痛等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满足大部分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需要,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作者:史俊武;缪新宇;车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