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海侠;陆春伟
对30位跆拳道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前后观察血液流变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大强度训练后测定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运动前(P<0.01).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运动员能力下降和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
作者:樊道明;顾洪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低分子肝素的干预,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药物,是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关键.方法 (1)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5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凝血功能(TT、PT、APTT、FIB)、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表观粘度)、肺功能(FEV1),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略有改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有所改善(P<0.05),显示常规治疗虽能使肺心病患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且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肺心病患者常规治疗同时必需配合降粘、抗凝及降纤治疗,效果肯定,对病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重视.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人进行血液磁极化治疗,观察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液磁极化疗法共治疗了42例脑血管病人,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中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磁极化疗法能够明显地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作者:马臣;胡泽溪;李岚;崔旻;杜国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测定15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曹伟建;钱义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保证仪器正常运行,使化验结果更加准确.方法根据仪器工作原理和平时工作经验.结果有效排除故障保证仪器正常运行,节省人力物力使化验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杜桂芹;权奇善;金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分别设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后治疗组注射左旋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Hb、Hct.记录血压升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b、Hct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副作用发生率.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陈强;王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4例AMF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复习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境界清楚,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瘤细胞Vimentin(4/4)、Actin(2/4)、SMA(2/4)、CD34(2/4)、ER(2/4)、PR(2/4)阳性,Desmin、S-100、Ck均阴性.结论 AM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浅表性血管粘液瘤、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鉴别.
作者:赵华;陆以农;印永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PaCO2、pH)、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SPAP、CI、PaO2、PaCO2、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作者:杨玲;林建海;王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因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受累靶器官先后顺序、轻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不同,极易误诊、误治.同时利用有关检查,可正确评估疾病的预后.
作者:徐荣香;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方法测定503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0.55±1.41、6.28±0.65和5.20±0.53,8.96±1.32、5.47±0.57和4.50±0.50;血浆粘度分别为1.36±0.12和1.38±0.11;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44.38±3.02和39.60±2.99.男女除血浆粘度值外,其他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北京地区血液流变学各参考值比较,男性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它四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五项指标除HCT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各有差异,所以有必要确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孙朝晖;蔡振华;张卫云;徐德兴;朱爱辛;符玉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心源性休克病人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者22例,重症心肌炎引起者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发的心源性休克5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结果 32例心源性休克存活20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62.5%.死于泵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要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必须尽早明确诊断,鉴别病因,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应用血管活性药、迅速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对心肌梗死者进行溶栓或冠脉内放置支架,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施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注意消除诱因,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还要强调严密观察,动态分析,包括意识和表情、心跳、脉搏和血压、呼吸和尿量及末梢循环.
作者:张海;方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30例AD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AD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其测定对AD的诊断、预后及改善血液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明大;罗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糖尿病组(n=85)和对照组(n=6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结果 (1)2DM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2DM患者PT、APTT显著下降(P<0.05或P<0.01),FIB显著上升(P<0.05或P<0.01),无血管病变组TT的变化没有统计意义;伴血管病变组患者TT显著下降(P<0.01).(2)2DM组组内比较,伴血管病变组凝血指标PT、APTT、TT均较无血管病变组显著下降(P<0.01),且FIB水平显著上升(P<0.05).(3)DM患者血脂异常的分型比较,DM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有血管并发症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阳性率可达28.9%,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TG与四项凝血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障碍,且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凝血活性增强.
作者:林广玲;黄林锋;邱树彬;林美珊;林少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液平衡疗法对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高TG血症患者(治疗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前后及3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TC、TG)、血糖(GLU)及胰岛素(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1)高TG血症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高TG血症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后Ins明显降低(P<0.05);ISI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TG血症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血脂水平的升高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血液平衡疗法的治疗在降脂的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王子布;王保平;张凤岭;商秀娟;陈沛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耳鼻喉科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的7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结果 76例手足口病均为1~5岁儿童.其特点:发热、手足口部疱疹,咽部粘膜均有溃破.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除手足口部疱疹样皮损外,在耳鼻咽喉科也有特征性表现,抗病毒治疗有效.
作者:孙安屏;郑海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等特点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胃癌术前、术后血清T3、T4、TSH,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姑息手术、根治手术前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T4、TSH无显著性变化,且根治术后血清T3有显著升高(P<0.05),而T4、TSH无显著变化(P>0.05),进展期胃癌以血清T3降低为主,其降低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相一致.结论血清T3浓度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分期,监视病情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江;徐峰;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CD40-CD40L的表达与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以及免疫功能,同时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1)HSP组CD40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40L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1).(2)HSP患儿TH2类细胞因子中的IL-4,IL-5及IL-6明显增高,TH2的特异性膜蛋白分子CD30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L-2及IFN-γ分泌减少.(3)HSP存在选择性的IgG的异常增高,血浆中仅IgA、IgE水平高于对照,IgG、IgM无差别.结论 HSP儿童存在CD40-CD40L表达异常与免疫功能紊乱,且二者有内在的联系.
作者:朱国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心血管系统计算机数学模型,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进行数字仿真.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急性失血.结果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处于低值运行或是在高值运行时,静脉非压力容积对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结论仿真模型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脑部微循环.
作者:单桂珍;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金钠多注射液对冠心病(CHD)的疗效.方法病人分为金钠多治疗组(44例)和复方丹参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心电图、心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及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金钠多治疗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对照组(P<0.01).结论金钠多注射液对冠心病有明显疗效,比复方丹参疗效佳.
作者:颜建忠;翁丽;陈佩莹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