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敏;吴元健;钮丽萍
旋转粘度计/流变仪不宜按力矩传递装置(含测量头和样品杯)的结构不同来命名、分类,应当按测量轴的支撑形式和控制变量的不同来命名、分类.
作者:矫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数病人病情危重而且术前均应用过激素治疗无效.经1~2次血浆置换同时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病情显著缓解,3例好转.均未出现严重的与血浆置换有关的并发症.
作者:滕熔;徐瑞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R Ⅰ、Ⅱ(TGF-βR Type Ⅰ,Ⅱ receptor,TGF-βR Ⅰ、Ⅱ)在人类各种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及与凝血纤溶因子(FRA、FN、α2-PI、PLG)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促使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从而寻找影响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GS)、膜性肾病(MN)共41例中TGF-β1、TGF-βR Ⅰ、Ⅱ的表达;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FN和FR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α2-PI和PLG;共65例.全部数据采用Ridit分析、Spearman's等级相关.结果 (1)TGF-β1、TGF-βRⅠ、Ⅱ与FRA、RN、α2-PI、PL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随肾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表达增强.(2)肾小球纤维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TGF-β1、TGF-βRⅠ、Ⅱ与FRA、FN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因素作用.结论 TGF-β1、TGF-βRⅠ、Ⅱ与FRA、FN、α2-PⅠ、PLG在肾组织内的共同表达及协同作用,是促进肾脏纤维化或硬化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玉侠;戚其学;周希静;严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3例高血压病人用自身对照法,给予镇肝熄风汤,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镇肝熄风汤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相应指标.结论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了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关.
作者:姜坤;高璇;宋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1996年10月以来,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法(ILIB)治疗了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等48例,治疗前后均做了血流变及部分生化检验,如血糖、血脂等,发现治疗前,这些指标明显增高,经ILIB治疗后有了显著性差异,为了配合临床应用ILIB治疗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的观察,作了护理观察记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淑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以高纯甲烷(99.9%)以原料气体,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碳镀于金属钛表面获取的硬质碳膜(i-C),测定其理化性能.将其与纯钛、医用不锈钢、纯铜4种材料植入小鼠体内,测定对机体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计算了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价了毒性级,结果表明其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战德松;赵宝红;邹健梧;周兴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Ⅰ型糖病的治疗中调脂治疗不容忽视,甘糖酯是新近研制成的一种低分子量、低抗凝的海洋类肝素药物[1],具有多方面的调脂抗栓作用.我院应用甘糖酯对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巨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瘦素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等作用.血液中瘦素主要由肾脏清除[1],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高瘦素血症[2],为探讨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CRF患者血清瘦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炳华;卢国元;李声宏;钱永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以荷叶、荞麦和山楂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后的有效成分黄酮浓缩液饲喂Wistar大鼠,第4周检测建模成功后再饲喂4周,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证明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且能降低LDL-c的含量,对HDL-c的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LDL/HDL和AI的比值,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特性有改善作用.结论该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为下一步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唐春红;幸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46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测定进行了统计,发现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使缺血缺氧而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可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对该病的治疗、预后判断及病理生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董曼莉;逄淑华;翟关中;叶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血液流变与凝血因子指标的异常特点.方法常规检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凝血因子指标,并设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无明显异常,重型肝炎、肝硬化则明显异常.而凝血因子检查有明显异常.结论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谷米;谷苞;刘素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组(3h,6h,12h,24h,48h),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孙雪波;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皮层下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对17名单一皮层下梗死病灶的卒中患者进行99mTc-SPECT脑血流灌注显象.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梗死灶同侧的额叶皮层的脑血流明显减少,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额叶皮层的灌注减少可能反映了神经功能失联络,推测额叶的某些区域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关键.
作者:李根华;徐元;吴锦昌;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痛苦,而且致残率、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在药物方面已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目前随着国内外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技术的成熟,使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得到良好的控制已成为可能.但PTCA价格昂贵,而且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不是多数病人所能承受及多数医院所能做到的.
作者:赵毅;朱柏祥;范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老年肺心病与健康老人、老年冠心病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同时对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高于健康老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别显著.同时,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由于肺部感染、缺氧,老年肺心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故应给以综合治疗,即在抗炎吸氧同时给以抗凝治疗方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朱正明;王靖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非常重要的一组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并通过甲皱循环这一窗口进行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地奥脂必妥、塞宁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脂的改变.方法应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粘度仪,检测100例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脂血症用地奥脂必妥、塞宁可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地奥脂必妥、塞宁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颖;姜虹;李松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突聋患者病因及发病机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35例突聋患者组同时与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突聋患者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性改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与突聋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突聋患者有必要全面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可为临床有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丹;姒惠;韩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影响,为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塞再发积累经验.方法对50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病人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有效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脑梗塞再发.
作者:李艳;曹丽华;张丽君;闫俊杰;张锦;耿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TC、TG)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TG、T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TC、TG、TGB、FIB、ηb、ηp、TK、HCT、ES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上应重视降脂、抗凝、扩容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作者:李清;熊焰;宋宏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