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亚;何海龙;何军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自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合并相关机会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检测了44例病人的CD4+/CD8+T细胞,对33例病人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结果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感染以真菌感染为常见,结核杆菌感染次之,病毒感染以疱疹病毒感染常见.结论对于青壮年并发真菌、结核杆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如不能用常规原因解释,应检查抗HIV以便尽早确诊.在HAART治疗的基础上,预防、诊断和治疗机会感染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杨桂林;胡毅文;骆子义;刘艳;袁静;周伯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34例无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2%(31/34),无效率8.8%(3/34).提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无内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琴芬;胡建铭;黄亚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方法选健康人30例,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LG-B-190血液红细胞变型/聚集仪,于艾灸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作者:张周良;李斌;刘树林;马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33例婴儿急性白血病(infant acute leukemia, IA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发现24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数目上以假二倍体多见,结构上转位多见,常伴有11q23异常和HRX基因重排.这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利亚;何海龙;何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能直观、准确表现狭窄及闭塞血管,以及颅底毛细血管网;由于失位相和饱和效应以及小血管流空效应,导致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影.结论 MRA可提示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DSA相结合,可明确烟雾病的诊断.
作者:盛蕾;周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在体外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在rhGM-CSF、IL-4和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功能,辣根过氧化酶(HRP)内吞实验检测其群体内吞能力.结果 PBMNCs经过rh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d后,具典型的DCs形态,细胞表型为MHCⅡ类分子(HLA-DR)93.5%、CD80 96%、CD86 92.6%、CD1a 60.4%、CD83 82.6%和CD14 10.5%,具有极强的激发MLR的能力,显示成熟DCs的特征.DCs群体的内吞能力约在培养第6d达高峰,之后有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诱导、扩增DCs的方法,为DCs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雨岗;汪良;张雁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尝试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旨在使老年高龄患者亦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方法采用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收治老年高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31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50×104U)30min 静脉滴入;并与非溶栓组34例对照观察.结果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五周病死率、休克、心衰分别为54.8%、6.4%、3.2%、9.7%;而对照组分别为14.7%、23.5%、26.5%:41.2%,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依然有可能实施小剂量尿激酶对老年高龄患者的溶栓治疗,且可挽救更多老年高龄患者的生命.
作者:杨天斌;丁碧俊;梁从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血液流变学关系.方法采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R-80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异常变化可为糖尿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荣霞;杨晶;张炜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作者:石志革;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3年1月~12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448例,结果小于49d的完全流产率为90.16%,其中初产妇完全流产率达96.18%,第二胎完全流产率为87.36%,三胎或以上完全流产率为77.14%.该法效果满意、方法简单,作用快,副反应轻.其缺点是有一定的不完全流产率或失败率,且存在阴道出血时间长的缺点,对此可加用生化汤或丙酸睾丸酮提高完全流产率.对于初产妇、手术人流的高危对象或对手术有顾虑心理者,特别适用.
作者:刘琼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小儿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回顾近7年来对6例患儿实施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分析术后患儿的围手术期恢复、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儿术后均顺利恢复,随访5例至今无复发,无疤痕挛缩,无胸锁乳突肌纤维化,3例患儿有程度不等耳后皮肤麻木,颈部、肩部外形基本满意.结论通过严格掌握颈淋巴结清扫适应证,精心切口选择,细致手术操作,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小儿甲状腺癌的治疗有突出优越性.
作者:褚东明;顾兵;李端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大肠癌术前后化疗及外科直接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电子肠镜直视下肉眼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43例大肠癌,均属中晚期.分为A、B两组,A组21例,应用中西药、鸦胆子、羟基喜树硷、5-FU及丝裂霉素化疗后再手术和术后再化疗;B组22例,直接外科手术,进行其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及全身临床症状、血常规、肾功能、B超、CT随访跟踪.结果两组病人生存率差异很大.A组两年生存率95.23%,B组两年后生存率9.10%,两年后A组仅1例死亡,能正常上班14例,6例生活能自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黄福娟;陈南生;钮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149例因颅脑损伤而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发颅脑损伤多原因系车祸所致,占82.5%;受伤人群以青壮年多占74.4%;死亡病例的GCS≤8分占85.9%,同时该组病例有合并伤较多,尤其合并休克占34.8%,颅脑外伤后三天内死亡占74.5%;死亡病例脑组织挫伤伴血肿普遍,发生脑疝50.3%.提示: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交通事故以青壮年为主,颅脑损伤GCS≤8分,伤后发生脑疝和合并休克和其它器官损伤与死亡率极高.
作者:潘天鸿;张曙光;孙学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致中轻度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符合COPD住院患者分为3组:A组10例,PaO2<55mmHg且60mmHg>PaCO2>45mmHg;B组12例,PaO2<55mmHg且PaCO2>60mmHg;C组16例,PaO2<55mmHg且PaCO2>45mmHg,拒绝无创通气治疗.A、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C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1h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24h继续改善,常规治疗组1h上述指标无改善,24h时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较无创正压通气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作者:盛泽波;缪正鸣;张丽萍;曹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使用技巧.方法使用电刀对329例乳癌病人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统计术后皮瓣分离时间、手术全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征及术后局部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关键是在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
作者:沈祥;陆福年;周萃阶;许永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80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视力:眼轴27~30mm组术后视力>0.8,8只眼占15.7%;0.5~0.8,20只眼占39.2%;0.3~0.5, 19只眼占37.3%;0.1~0.3,4只眼占7.8%;眼轴>30mm组术后视力>0.8,1只眼占3.4%;0.5~0.8,2只眼占6.9%,0.3~0.5,6只眼占20.7%;0.1~0.3,20只眼占69.0%.其中3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未能Ⅰ期植入,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郁建平;梅小飞;洪流;徐常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无明显酮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障碍或昏迷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见于老人,常有诱因.来势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极其重要.我院1996年6月~2004年1月共收治DM高渗性昏迷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抢救处理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娟;邹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通过对一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道积血术后先后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MODS)的患者(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左心衰,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代谢障碍)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配合其他抢救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朱伟雯;汪克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7例挤压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24h内的血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CK)浓度,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 (AIS-ISS) 及血肌红蛋白浓度分为3组:Ⅰ组11例,AIS-ISS<16,MYO<1 000ng/mL;Ⅱ组10例,AIS-ISS>16,MYO>1 000ng/mL,未行血液滤过治疗;Ⅲ组6例,AIS-ISS>16,MYO>1 000ng/mL ,创伤后48h内即行血液滤过治疗.动态监测每位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结果Ⅰ组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治愈;Ⅱ组均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死亡;Ⅲ组均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除一人死于迟发性脑出血外全部治愈.结论血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指标;早期血液滤过可以避免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曾元英;邵素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