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初步研究

徐志华;虞昊

关键词:脑损伤, 高钠血症, 持续血液净化
摘要:目的评价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5例行无肝素前置稀释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5例病人48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死亡3例.结论 CBP能有效迅速地降低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同时能够改善严重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对于合并轻度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尚难以定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证实在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疾病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单纯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造成冠状动脉硬化?方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用酶免疫分析法,叶酸、维生素B12检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用胶体金法,CK-MB用免疫抑制法,TC用酶法比色法,LDL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4±7.80μmol/L)比对照组(13.50±3.00μmol/L)和其他贫血组(12.80±2.50μmol/L)明显升高(P<0.01).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但单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的18例患者无一例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同时合并有高TC、LDL的3例患者中2例出现心肌损害,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冠状动脉硬化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其中有高TC、LDL参与.

    作者:顾炳权;詹晓梅;王作军;徐顺军;董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的影像学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痰中、胃液内找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的11例IPH患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紊乱、毛玻璃样、云絮片状、网状、网结状、粟粒状或上述几种改变的复合征象,同时心影多有增大.结论 X线胸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有效的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对IPH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作者:王琪;周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晚期胰腺癌随机分成2组.A组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化疗为28d重复,鸦胆子油乳20d为一周期.结果 A组总有效率(RR)43.75%,中位生存期8.6个月,一年生存率25%.B组总有效率(RR)12.5%,中位生存期6.4个月,一年生存率18.75%;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A、B二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Ⅰ度12.5%vs25%,Ⅱ度25%vs37.5%,Ⅲ度12.5%vs18.75%,Ⅳ度6.25%vs6.25%.结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疗效好于单纯化疗组,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姜洪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传统公式计算脑CT灌注量的缺陷及其修正途径

    目的用CT灌注模型研究传统犬斜率方法的缺陷,并探讨其修正途径.方法建立CT灌注模型,将动脉端的团对比剂看作许多不同浓度的小节段组成,它们在流经毛细血管时相互分离,然后在静脉端再重聚在一起.模拟常规和较高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的CT灌注过程,分别形成两组动脉和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用公式F=(dQ(t)/dt)/(Ca(t))计算两组的每个时间段的灌注值.结果常规注射流率下,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已有对比剂进入,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偏低.提高注射流率后,当输入动脉TDC达峰值时,静脉内无对比剂进入,此时用大斜率方法计算出的F值准确.结论大斜率方法的缺陷是它的假设前提实际情况下很难满足,以致计算出的F值偏低.可通过增加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或预先对动脉TDC进行人工处理的方法加以纠正.

    作者:吴庆德;胡春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

    目的了解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对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测定血清CRP,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DM)患者53例,无糖尿病患者38例.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DM较无DM者CRP显著增高;而且冠心病患者中DM合并陈旧性心梗者的CRP亦较无DM的陈旧性心梗者显著增高;单因素回归分析示CRP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HDL显著负相关.结论 CRP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中更显著增高,提示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雪荣;王育林;陈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替硝唑、甲硝唑注射液对185株厌氧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目的评价替硝唑、甲硝唑注射液对临床分离的185株常见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取2mL置于无菌平皿中,加入已融化并冷却至55℃左右的琼脂18mL制成含药琼脂平板,用以检测对不同厌氧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并选用2株厌氧菌进行杀菌曲线试验(KCS).结果替硝唑和甲硝唑注射液对受试菌株的MIC在0.39~200μg/L,对2株厌氧菌的杀菌曲线试验结果亦基本相同.结论两种药物对185株临床常见的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其抗菌效果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徐培君;顾冠彬;杨珠英;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低密度表达谱芯片建立

    目的初步创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低密度基因芯片,并对人两种肿瘤细胞中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进行表达谱分析.方法主要为PCR和分子杂交技术.结果制成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低密度表达谱基因芯片,通过此芯片采用化学发光法能够检测到人肿瘤细胞中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不同程度的阳性信号.结论在不同肿瘤细胞中,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表达谱有差异,但它们之间具体的联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贾伟;史宁;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作用,其结果有效率(CR+PR)为75%.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功能及胃肠道受到影响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发生.通过临床观察羟基喜树碱和其它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可耐受.

    作者:常藕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丙酚、芬太尼合用于人工流产麻醉380例分析

    我院2002年1月以来使用异丙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荣琴英;高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49例颅脑损伤死亡分析

    回顾性分析149例因颅脑损伤而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发颅脑损伤多原因系车祸所致,占82.5%;受伤人群以青壮年多占74.4%;死亡病例的GCS≤8分占85.9%,同时该组病例有合并伤较多,尤其合并休克占34.8%,颅脑外伤后三天内死亡占74.5%;死亡病例脑组织挫伤伴血肿普遍,发生脑疝50.3%.提示: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交通事故以青壮年为主,颅脑损伤GCS≤8分,伤后发生脑疝和合并休克和其它器官损伤与死亡率极高.

    作者:潘天鸿;张曙光;孙学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四项血凝指标结果分析

    我们检测了40例肝硬化患者4项血凝指标(PT,ATPP,TT,Fbg),来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邱善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

    目的提高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14例均行手术(心包穿刺、心脏修补).结果抢救成功率为85.7%.结论正确诊断、迅速有效的急救十分重要.

    作者:吴晓阳;王伟录;樊勇军;张小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肠癌术前后化疗的随访跟踪

    目的大肠癌术前后化疗及外科直接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电子肠镜直视下肉眼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43例大肠癌,均属中晚期.分为A、B两组,A组21例,应用中西药、鸦胆子、羟基喜树硷、5-FU及丝裂霉素化疗后再手术和术后再化疗;B组22例,直接外科手术,进行其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及全身临床症状、血常规、肾功能、B超、CT随访跟踪.结果两组病人生存率差异很大.A组两年生存率95.23%,B组两年后生存率9.10%,两年后A组仅1例死亡,能正常上班14例,6例生活能自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黄福娟;陈南生;钮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功能脏器衰竭治疗中的运用

    通过对一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道积血术后先后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MODS)的患者(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左心衰,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代谢障碍)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配合其他抢救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朱伟雯;汪克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无明显酮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障碍或昏迷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见于老人,常有诱因.来势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极其重要.我院1996年6月~2004年1月共收治DM高渗性昏迷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抢救处理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娟;邹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合并感染,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s-CRP测定, 分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无感染组再分微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进行组间及正常健康人的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感染组hs-CRP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P<0.01,与无感染组对照P<0.01;糖尿病无感染组hs-CRP亦增高, 与正常对照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hs-CRP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结论监测hs-CRP与微量白蛋白尿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作者:吕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可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房晶萍;线利波;巨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4例分析

    对34例无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2%(31/34),无效率8.8%(3/34).提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无内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琴芬;胡建铭;黄亚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作者:石志革;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4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切除囊壁,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镜行囊壁剥离是治疗囊肿的佳方法.

    作者:虞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