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房晶萍;线利波;巨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血沉,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可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可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房晶萍;线利波;巨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导数光谱法测定非那根止咳糖浆中愈创木酚磺酸钾的含量

    目的建立非那根止咳糖浆中愈创木酚磺酸钾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愈创木酚磺酸钾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8nm.结果愈创木酚磺酸钾在浓度为15~40μg/mL内呈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998.浓度为15.0、25.0、40.0μg/mL样品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5%、100.48%、99.18%,RSD值为0.68%.结论该方法可消除其它组分的干扰,简便易行,适合医院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沈惠明;尚尔宁;樊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四项血凝指标结果分析

    我们检测了40例肝硬化患者4项血凝指标(PT,ATPP,TT,Fbg),来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邱善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空腹血标本,测定尿酸(UA)、空腹血糖(FBG)、肌酐(C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间Ccr、FBG、TG、TC及LDL-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UAP组及AMI组的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UAP组及AMI组尿酸异常升高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SAP组;但UAP组与AMI组之间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ACS的独立的预测因子,能促进并预示老年ACS的发生.

    作者:葛正中;吴永华;王晓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细胞功能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Th1细胞所承担的肿瘤负荷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例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IFN-γ的CD4+细胞(Th1细胞)和表达IL-4的CD4+细胞(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分析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Th2细胞分别为(0.48±0.10)%、(0.24±0.19)%、2.31±0.76;而MDS患者分别为:(0.36±0.11)%、(0.76±0.35)%、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细胞/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三者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Th1细胞明显增多、Th1细胞/ Th2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随着MDS及MDS转为的AML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白血病转化倾向细胞,即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 1. 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Th2细胞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低下.2.随着MDS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两者呈负相关.3.MDS是一类髓系造血克隆趋癌性间变伴T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这提示在清除MDS恶性造血克隆过程中应增强T细胞免疫,切勿抑制之.

    作者:王秀丽;何广胜;姚程;邵宗鸿;吴德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灸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方法选健康人30例,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LG-B-190血液红细胞变型/聚集仪,于艾灸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作者:张周良;李斌;刘树林;马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

    目的提高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14例均行手术(心包穿刺、心脏修补).结果抢救成功率为85.7%.结论正确诊断、迅速有效的急救十分重要.

    作者:吴晓阳;王伟录;樊勇军;张小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诊治(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43例,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且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谭纪伏;狄琳娜;孙茂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附29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临床并非少见,轻者造成血栓后综合症,长期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因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我院1993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汤文娟;张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血通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改变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及血凝的实验研究,探讨脑血通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脑血通观察组.灌胃给药8d,通过测定血流变各项参数及PT、APTT、FIB观察脑血通对大鼠血凝及血流变的影响.结果脑血通组能显著延长PT和APTT时间,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参考值.结论脑血通能抗血凝和改变血液流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彭丽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43例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自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D-半乳糖诱发氧自由基升高对大鼠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D-半乳糖诱发氧自由基升高对大鼠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40mg/kg连续7周,造成氧自由基升高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模型与对照动物的血浆MDA、SOD,并采用廖福龙设计的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管段的顺应性.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略有下降.血管顺应性测量发现模型组弹性速率和弹性面积升高,其中弹性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造模后动物的动脉的顺应性下降.结论 D-半乳糖诱导大鼠氧自由基升高使颈动脉弹性受损、顺应性下降.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文;李斌;殷小杰;廖福龙;陈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16例救治分析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入院时GCS计分8~12分6例,13~15分10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0例, 其中7例于伤后1~13d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冠状切口, 双侧额部脑挫裂伤灶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6例, 皆痊愈,手术治疗10例, 治愈6例,轻残2例,死亡2例.因此,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应予以高度重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头颅CT复查,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丁志良;阮文华;成之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分析研究,探讨动态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0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A、B、C3组,比较3组间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差异.结果 LVMI随脉压的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与A组比较,B、C组的LVMI均显著增加(P<0.01),C组较B组亦有显著增加(P<0.05).同时,随着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增加,脉压亦显著增大,3组间年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脉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允;张虹;金福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4例分析

    对34例无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2%(31/34),无效率8.8%(3/34).提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无内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琴芬;胡建铭;黄亚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讨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小儿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回顾近7年来对6例患儿实施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分析术后患儿的围手术期恢复、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儿术后均顺利恢复,随访5例至今无复发,无疤痕挛缩,无胸锁乳突肌纤维化,3例患儿有程度不等耳后皮肤麻木,颈部、肩部外形基本满意.结论通过严格掌握颈淋巴结清扫适应证,精心切口选择,细致手术操作,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小儿甲状腺癌的治疗有突出优越性.

    作者:褚东明;顾兵;李端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4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切除囊壁,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镜行囊壁剥离是治疗囊肿的佳方法.

    作者:虞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80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视力:眼轴27~30mm组术后视力>0.8,8只眼占15.7%;0.5~0.8,20只眼占39.2%;0.3~0.5, 19只眼占37.3%;0.1~0.3,4只眼占7.8%;眼轴>30mm组术后视力>0.8,1只眼占3.4%;0.5~0.8,2只眼占6.9%,0.3~0.5,6只眼占20.7%;0.1~0.3,20只眼占69.0%.其中3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未能Ⅰ期植入,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郁建平;梅小飞;洪流;徐常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4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TgAb、TmAb及TPOAb血清水平比较分析

    通过测定4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TgAb、TmAb及TPOAb的水平,比较分析了三者的敏感度及临床价值.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TgAb和TmAb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TPOAb.结果显示:血清TgAb、TmAb的阳性率相近,而TPOA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甲状腺良性疾病组高达69.1%,明显高于TgAb(50.0%)和TmAb(47.6%).分析认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血清TPOAb水平测定较TgAb和TmAb敏感度更高,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李清茹;吴翼伟;徐峰坡;苏成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流变指标异常率及其高粘征类型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职业、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HI)异常发生率及其所表现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VS)类型.方法所有受检个体查血液表观粘度(ηa)、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变形指数(DI)、血沉(ESR)以及血小板电泳时间(PET)和红细胞电泳时间(RET)等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按不同职业(公务员、知识分子、工人)和不良生活因素(吸烟、高脂饮食、运动和睡眠缺乏)等统计HI异常发生率,分析这些指标的改变分别属于哪些BHVS类型.结果不同职业人群HI异常发生率为公务员(20.23%)>知识分子(17.81%)>工人(15.26%);不良生活因素引起HI异常发生率为吸烟组(54.05%)>高脂饮食组(39.15%>睡眠不足组(18.10%)>运动缺乏组(11.77%);不同职业BHVS类型为:公务员以Ⅰ型为主,知识分子以Ⅳ型为主,工人则以Ⅱ型为主.不良生活因素引起的BHVS类型为:吸烟组以Ⅳ型为主,高脂饮食组以Ⅱ型为主,睡眠缺乏组以Ⅰ型为主,运动缺乏组以Ⅳ型为主.结论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程度不尽相同,其高粘征以某一类型为主,多型性特点较明显.

    作者:谢忠明;严翔;郑宽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