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目的观察D-半乳糖诱发氧自由基升高对大鼠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40mg/kg连续7周,造成氧自由基升高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模型与对照动物的血浆MDA、SOD,并采用廖福龙设计的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管段的顺应性.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略有下降.血管顺应性测量发现模型组弹性速率和弹性面积升高,其中弹性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造模后动物的动脉的顺应性下降.结论 D-半乳糖诱导大鼠氧自由基升高使颈动脉弹性受损、顺应性下降.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李文;李斌;殷小杰;廖福龙;陈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金钠多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SMI患者应用金钠多注射液治疗,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等变化.结论金钠多注射液具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血液动力学改善作用和组织保护作用,是治疗SMI的有效药物.
作者:颜建忠;翁丽;陈佩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作对照.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晚期肺癌(Ⅲ期、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作者:李烜;胡华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自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临床并非少见,轻者造成血栓后综合症,长期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因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我院1993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汤文娟;张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分析糖尿病病变机理以达有效的预防治疗糖尿病.方法对3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16例非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显示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粘稠度增高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赵晓玲;郝丽红;马建华;金明磊;姜利;白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能直观、准确表现狭窄及闭塞血管,以及颅底毛细血管网;由于失位相和饱和效应以及小血管流空效应,导致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影.结论 MRA可提示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DSA相结合,可明确烟雾病的诊断.
作者:盛蕾;周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合并相关机会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检测了44例病人的CD4+/CD8+T细胞,对33例病人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结果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感染以真菌感染为常见,结核杆菌感染次之,病毒感染以疱疹病毒感染常见.结论对于青壮年并发真菌、结核杆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如不能用常规原因解释,应检查抗HIV以便尽早确诊.在HAART治疗的基础上,预防、诊断和治疗机会感染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杨桂林;胡毅文;骆子义;刘艳;袁静;周伯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7例挤压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24h内的血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CK)浓度,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 (AIS-ISS) 及血肌红蛋白浓度分为3组:Ⅰ组11例,AIS-ISS<16,MYO<1 000ng/mL;Ⅱ组10例,AIS-ISS>16,MYO>1 000ng/mL,未行血液滤过治疗;Ⅲ组6例,AIS-ISS>16,MYO>1 000ng/mL ,创伤后48h内即行血液滤过治疗.动态监测每位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结果Ⅰ组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治愈;Ⅱ组均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死亡;Ⅲ组均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除一人死于迟发性脑出血外全部治愈.结论血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指标;早期血液滤过可以避免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曾元英;邵素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作者:石志革;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无明显酮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障碍或昏迷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见于老人,常有诱因.来势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极其重要.我院1996年6月~2004年1月共收治DM高渗性昏迷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抢救处理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娟;邹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初步创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低密度基因芯片,并对人两种肿瘤细胞中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进行表达谱分析.方法主要为PCR和分子杂交技术.结果制成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低密度表达谱基因芯片,通过此芯片采用化学发光法能够检测到人肿瘤细胞中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不同程度的阳性信号.结论在不同肿瘤细胞中,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表达谱有差异,但它们之间具体的联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贾伟;史宁;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沉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浆中有相对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缓慢.但在很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1].其测定在许多疾病的鉴别诊断、病情变化观察及健康状况检查中有重要意义,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魏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作者:余小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疏血通注射液10mL,静滴,1次/d,共14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疗效好,安全无毒,无过敏反应,且能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塞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许多疾病有关,血中tHcy升高可致流产、新生儿缺陷直至中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及老视,尤其被认为tHcy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酶和维生素缺乏有关.作者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顾炳权;王多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3年1月~12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448例,结果小于49d的完全流产率为90.16%,其中初产妇完全流产率达96.18%,第二胎完全流产率为87.36%,三胎或以上完全流产率为77.14%.该法效果满意、方法简单,作用快,副反应轻.其缺点是有一定的不完全流产率或失败率,且存在阴道出血时间长的缺点,对此可加用生化汤或丙酸睾丸酮提高完全流产率.对于初产妇、手术人流的高危对象或对手术有顾虑心理者,特别适用.
作者:刘琼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CHF患者在洋地黄,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依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应用组(A组),和单用依那普利的对照组(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对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均有显著改善.但A组比B组改善更显著.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更显著.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伊贝沙坦治疗CHF能更显著改善疗效,且可逆转心室重构,可作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
作者:赵建祥;高长文;邓新桃;房爱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1月以来使用异丙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荣琴英;高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与15例非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患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谈代勇;刘树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产妇分3组,一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CSEA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组),另一组未做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CSEA组和PCEA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CSEA组镇痛优于PCEA组.结论 CSEA组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作者:孙红梅;郭雪林;孙东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