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谈代勇;刘树红

关键词:尿酸,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与15例非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患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作对照.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晚期肺癌(Ⅲ期、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作者:李烜;胡华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两组联合咪唑安定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咪唑安定与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与丙泊酚两组联合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它副反应的对比观察.方法 146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组(Ⅰ组,n=77)和咪唑安定联合丙泊酚组(Ⅱ组,n=69),两组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诱导时发生的胸壁肌僵硬和肌阵的例数.结果丙咪组(Ⅱ组)诱导前后MAP变化明显,下降幅度达30%,HR也多数下降;而依咪组(Ⅰ组)MAP在诱导前后变化小,肌阵挛等副反应较单独使用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结论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联合应用更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诱导快、副作用轻等特点,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全身麻醉联合诱导麻醉用药.

    作者:张洪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评价试验报告

    目的对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评价并报告.方法用手工方法和COULTER STKS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与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密度:WBC、RBC、HGB、HCT、PLT的CV值(%)分别小于2.40%、0.86%、0.60%、0.85%、5.06%;线性试验:WBC在(0.03~48.8×109/L),RBC在(0.63~6.70×1012/L),HGB在(19.5~208.0g/L),HCT在(0.059~0.630),PLT在(12~610×109/L)之间有较好的线性;携带污染率:WBC、RBC、HGB、PLT的携带污染率均小于0.32%;血细胞参数与COULTER STKS进行对照,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在0.984以上;白细胞分类与手工分类结果对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29,0.960,0.554;两种测量模式的对照,除MXD%的相关系数为0.5604外,其它实验项目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一种性能较为优良,值得应用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作者:顾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诊断肿瘤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的患者,空腹静脉注射18F-FDG 370~555MBq后45~60min,采用PhilipsIRIX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进行显像,经迭代重建,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以目测双盲阅片和计算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L/B)的放射性比值进行诊断分析,并与手术、组织病理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作出的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44例患者中后确诊为恶性者34例,良性者10例.恶性组L/B值为5.76±3.38,良性组L/B值为2.01±0.74.两组患者的L/B比值差异显著(P=0.000).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值2.0为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时,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或其转移复发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4.1%(32/34)、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90.1%(40/44).结论 18 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寻找肿瘤转移复发灶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尹立杰;张玮;何杨;吴翼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晚期胰腺癌随机分成2组.A组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化疗为28d重复,鸦胆子油乳20d为一周期.结果 A组总有效率(RR)43.75%,中位生存期8.6个月,一年生存率25%.B组总有效率(RR)12.5%,中位生存期6.4个月,一年生存率18.75%;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A、B二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Ⅰ度12.5%vs25%,Ⅱ度25%vs37.5%,Ⅲ度12.5%vs18.75%,Ⅳ度6.25%vs6.25%.结论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疗效好于单纯化疗组,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姜洪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4例分析

    对34例无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予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2%(31/34),无效率8.8%(3/34).提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无内出血或内出血少的早期异位妊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黄琴芬;胡建铭;黄亚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能直观、准确表现狭窄及闭塞血管,以及颅底毛细血管网;由于失位相和饱和效应以及小血管流空效应,导致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影.结论 MRA可提示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DSA相结合,可明确烟雾病的诊断.

    作者:盛蕾;周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的升高与脑梗死有关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组、脑梗死组进行血清尿酸(UA)、血脂、血糖等测定.结果脑梗死组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尿酸升高有关.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索慢性酒精中毒的原因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共32例,其中震颤谵妄10例,酒中毒幻觉症8例,酒中毒妄想症7例,酒中毒记忆障碍4例,酒中毒人格障碍3例.结果发现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精神症状的产生与饮酒的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初次发病的酒精中毒病人均有10年以上的饮酒史,而有1例每天仅饮用500mL啤酒,也出现了精神症状.结论提示酒依赖和酒中毒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使社会上的肇事案件增加,也破坏了家庭关系.所以要适量饮酒,理智饮酒.

    作者:陈宇晖;安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处理方式.方法通过分析1991年~2003年1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治愈15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2例,腹腔脓肿2例,经换药及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引流治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十二指肠修补和改良的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比较实用的,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及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森;陆志荣;刘兆伟;陶国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许多疾病有关,血中tHcy升高可致流产、新生儿缺陷直至中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及老视,尤其被认为tHcy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酶和维生素缺乏有关.作者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顾炳权;王多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血通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改变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及血凝的实验研究,探讨脑血通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脑血通观察组.灌胃给药8d,通过测定血流变各项参数及PT、APTT、FIB观察脑血通对大鼠血凝及血流变的影响.结果脑血通组能显著延长PT和APTT时间,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参考值.结论脑血通能抗血凝和改变血液流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彭丽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作用,其结果有效率(CR+PR)为75%.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功能及胃肠道受到影响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发生.通过临床观察羟基喜树碱和其它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可耐受.

    作者:常藕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证实在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疾病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单纯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造成冠状动脉硬化?方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用酶免疫分析法,叶酸、维生素B12检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用胶体金法,CK-MB用免疫抑制法,TC用酶法比色法,LDL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4±7.80μmol/L)比对照组(13.50±3.00μmol/L)和其他贫血组(12.80±2.50μmol/L)明显升高(P<0.01).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但单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的18例患者无一例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同时合并有高TC、LDL的3例患者中2例出现心肌损害,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冠状动脉硬化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其中有高TC、LDL参与.

    作者:顾炳权;詹晓梅;王作军;徐顺军;董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中加入不等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使血浆中葡萄糖含量约为10、20、40、160mmol/L,测定血沉、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60mmol/L组)及切变率200s-1和3s-1的粘度;比较单纯血糖升高者与对照组的全血粘度.结果与血浆中葡萄糖含量5 mmol/L组比较,葡萄糖含量为10、20、40 mmol/L时,压积平均增加0.02%、5.9%和11.9%,血沉平均减慢29.6%,39.0%和55.3%.低切粘度无差异,高切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由10、20 mmol/L组的无显著性差异到40 mmol/L组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1,P<0.01).当葡萄糖含量为160 mmol/L时,MCV平均增加24.2%,压积平均增加48.1%,粘度大幅上升.单纯血糖升高者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变离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使血流变的一些指标发生改变.单纯血糖升高者的全血粘度不升高.

    作者:何莹;王艳慧;刘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流变指标异常率及其高粘征类型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职业、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HI)异常发生率及其所表现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VS)类型.方法所有受检个体查血液表观粘度(ηa)、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变形指数(DI)、血沉(ESR)以及血小板电泳时间(PET)和红细胞电泳时间(RET)等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按不同职业(公务员、知识分子、工人)和不良生活因素(吸烟、高脂饮食、运动和睡眠缺乏)等统计HI异常发生率,分析这些指标的改变分别属于哪些BHVS类型.结果不同职业人群HI异常发生率为公务员(20.23%)>知识分子(17.81%)>工人(15.26%);不良生活因素引起HI异常发生率为吸烟组(54.05%)>高脂饮食组(39.15%>睡眠不足组(18.10%)>运动缺乏组(11.77%);不同职业BHVS类型为:公务员以Ⅰ型为主,知识分子以Ⅳ型为主,工人则以Ⅱ型为主.不良生活因素引起的BHVS类型为:吸烟组以Ⅳ型为主,高脂饮食组以Ⅱ型为主,睡眠缺乏组以Ⅰ型为主,运动缺乏组以Ⅳ型为主.结论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程度不尽相同,其高粘征以某一类型为主,多型性特点较明显.

    作者:谢忠明;严翔;郑宽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作者:石志革;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5例行无肝素前置稀释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5例病人48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死亡3例.结论 CBP能有效迅速地降低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同时能够改善严重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对于合并轻度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尚难以定论.

    作者:徐志华;虞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体CD4+CD25+T细胞与aGVHD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 1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随访患者移植后Agvhd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Ⅰ (a)GVHD 5例, Ⅱ (a)GVHD 2例 ,ⅣaGVHD 1例.发生aGVHD组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为(1.52±1.25)%,未发生aGVHD组为(2.70±2.08)%,两组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供体CD4+CD25+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aGVHD的发生有相关性,提高供体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有望减低移植后aGVHD发生率.

    作者:刘跃均;吴德沛;李彩霞;曹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3例婴儿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33例婴儿急性白血病(infant acute leukemia, IA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发现24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数目上以假二倍体多见,结构上转位多见,常伴有11q23异常和HRX基因重排.这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利亚;何海龙;何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