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边忠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采取临床治疗,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60例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其中五天便恢复体温正常的为50例(83.33%),七天恢复正常的为2例(3.33%),十天恢复正常的为6例(20.00%),剩余2例(3.333%)由于病情较重,在十天之后才恢复正常体温;60例患儿中的55例在出院时对胸片进行检查,病灶完全吸收,13例恢复正常体温,病情好转并出院.全部患儿在出院之后1-10周进行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患儿住院时间为6-21天,平均为(5.6±6.3)天.结论 针对惠儿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方法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预后,比如说小儿肺炎性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同时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可以结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作者:王敏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式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我院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针对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前提下同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结果 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远远高于单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数值远远高于对照组,而测量PaCO2的数值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安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中频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及具体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接收诊治的100病例,将全部病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病例采用超短波方法治疗,观察组50病例采用超短波联合中频方法治疗.结果 在椎动脉管径上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椎动脉血流峰速,每搏血流量和每分钟血流检测指标方面观察组差异性极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中频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使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浅析

    目的 分析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对抢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3个月至24个月的跟踪随访,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常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但其他诸如前置胎盘,胎盘剥离不全,软产道撕伤和巨大儿等也是造成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 产后大出血是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更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应予以重视,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应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保证产后大出血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葵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导致不良药物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导致不良药物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发生的左氧氟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相关因素包括护理操作技术、住院时间、导管堵塞、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使用的广泛而逐渐增加,临床应重视这些不良反应,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于滨;高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实验100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78例显效,占78%,21例有效,占21%,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为99%.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湿化护理、引流护理等,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气管切开术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3例(53.4%),好转10例(23.3%),自动出院8例(18.6%),植物状态生存2例(4.7%).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适量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可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改善通气和脑缺氧,促进其脑功能恢复.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口腔护理,早期实施院内感染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典清;顾梅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肠梗阻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肠梗阻80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肠梗阻中治愈75例,占93.75%;好转4例,占5%;死亡1例,占1.25%.结论 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较高,根据病因部位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应广泛应用手术治疗肠梗阻.

    作者:李牧;陈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现状,为促进ICU护理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工作相关疾病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2所三甲医院的12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结果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98%;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等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排在前十位;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越高(P<0.05).30岁以上的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高于30岁及以下护士(P<0.05).结论 ICU护士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主要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等,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年龄越大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越高.

    作者:罗德连;罗彬;罗露;刘利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某院校4起水痘病例的调查报告

    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2日,某院校发生水痘病例4例,现将此4起病例调查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队学员张某于2012年11月6日以上呼吸道感染入院,与2队李某(肺炎)同一病室.11月8日张某首发出现明显水痘临床表现,立即被隔离治疗.同病房李某给予预防服用板蓝根及前期治疗,于19日肺炎治愈,无其他不适出院.22日李某出现水痘病症收住,即对其密切接触者(同宿舍人员)6人进行医学隔离观察,观察期满其他人员无新发病例.2队第二病例于12月14日出现,隔离观察3人,密切接触者自诉有既往史未隔离人员中1人于2013年1月2日发病.

    作者:易永红;赵艳青;高文青;贺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食管扩张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对食管扩张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行食管扩张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且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为明显,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护理后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达到90.7%,而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食管扩张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更多应用.

    作者:刘增艳;董效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云南白药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80例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组,以云南白药及善宁联合治疗作为治疗组,其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时间为5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52.5%(P <0.05).结论 云南白药联合善宁对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00例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抽足跟血的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关于出生72小时后抽足跟血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平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喂奶后抽血,实验组采血前30分钟先喂足够的水约(40-50ml)后,再喂足够的奶约(30-40ml).并用热水热敷足部.结果 对照组一次抽血成功的占50%.实验组一次成功的占98%.

    作者:穆兴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在医疗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整体评价活动,其目的是树立人们对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意识,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以及健康群体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来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本文针对目前内科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内科疾病健康护理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指导建议,如何帮助个人及群体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观念以及行为

    作者:张漫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间入选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局部取穴针灸疗法,平补平泻,10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熏蒸疗法,1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构成不同(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痊愈(35.3%)与显效(36.8%)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4.2%、32.3%);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水平(85.5%),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可明显提高针灸效果与总体有效率,具备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顾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沈阳市大东区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调查和乙肝预防

    目的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滴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保护力的强弱,为了解大东区学龄前儿童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我们调查了2053名儿童的HBsAb阳性率水平,据此来指导本地区乙肝的免疫预防工作.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本地区幼儿园的205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HB-sAb检测,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2053名儿童阳性者1329名,总阳性率为64.73%;2.0-3.0岁、3.1-4.0、4.1-5.0、5.1-6.0四组HBsAb的阳性率分别为67.08%、61.85%、66.87%、64.54%,虽四组HBsAb阳性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X2=4.282,P >0.05,但在3.1-4.0岁HB-sAb阳性率下降5%后又重新增加;对四组儿童阳性者S/CO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后X2 =51.907,P <0.01,表明不同年龄组S/CO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入托或者3岁左右体检时应该检测乙肝五项,发现没有抗体的学龄前儿童应该按要求重新注射乙肝疫苗(三针),对于S/CO值小于10的阳性儿童应该加强免疫一次,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王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ICU患者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07年4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对其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结果 重症监护室中,老年患者出现感染的较多,感染率较高的是呼吸系统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性疾病等,此外,治疗时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务人员对感染缺乏认识、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也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麻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PPH治疗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300例PPH患者通过术前的宣教,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的护理,饮食以及尿潴留的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经过积极介入,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恢复良好,有一例尿潴留,经过处理后患者小便正常,其它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围手术期的关键.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至一年,无一例复发及大便失禁情况.

    作者:韩林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目的 探究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活的7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小儿外科急腹症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通过观测患者在治疗前后一至三周的疾病疗效,比较二组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结果 7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有21例患者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通过手术后期治疗后痊愈.未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之后身体恢复良好.P <0.05.对比患者治疗三周之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二组治疗组疗效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 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治疗前细致检查,根据检查记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陈卫东;叶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7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胃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0,平均住院天数为(6±2.5)天,平均住院费用为6478.45元,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49,7%,平均住院天数为(13±4.5)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3859.48元.结论 通过采用药物联合胃镜下套扎术治疗,患者大大降低了再出血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惠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