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ieulafoy病的内镜下诊治

郭世斌;马菁;葛林梅

关键词:内镜下, 内镜检查治疗, 治疗疗效, 破裂出血, 恒径动脉, 黏膜下, 出血量, 内科
摘要: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内科用药疗效差,内镜下治疗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我院1998年3月以来经内镜检查治疗本病20例,现总结如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243例分析

    我院1986以来,发现早期胃癌243例(243/18 052),检出率为1.3%,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谢中华;王杭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戊二醛超声雾化对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胃镜的消毒

    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其在操作中与患者的体液、组织、血液等密切接触,由此带来的病毒和细菌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胃镜的消毒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戊二醛超声雾化对胃镜进行消毒,以观察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作用及有效的消毒时间.

    作者:吕宾;孙翠萍;包海标;范一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肿瘤WHO分类之2002年版新特点

    WHO肿瘤新分类系列丛书之一的<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册对胃肿瘤的叙述有许多新颖和独到的观点[1],对临床和病理医生的实际工作均有指导意义.现就胃肿瘤分类的一些新特点作一介绍.

    作者:张新华;周晓军;李德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肠腺瘤增殖核抗原表达与腺瘤复发的关系

    大肠腺瘤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并且在内镜下或手术治疗后的病例中,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判断其是否易复发,对指导进一步治疗很有意义,但预测复发的方法较少,特别是用有效的生物学标记来预测病变的发展.我们通过检测大肠腺瘤增殖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结合随访结果,了解细胞增殖动力学与其复发的关系.

    作者:周毅;林涛;刘迎利;钟筱兰;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在胆道损伤的临床应用

    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所上升[1],胆道损伤后及时诊断和正确的处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17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患者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向国安;陈规划;王汉宁;周继舜;肖方联;刘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暴发期消化内镜及工作区的防护体会

    SARS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它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分泌物传播,也有体液传播的可能,因此,SARS患者内镜检查治疗术前的准备、检查治疗术中的防护以及术后的处理甚为重要.2003年3月7日山西省发生了第一例SARS,到2003年5月7日为止共报告448例.我院是SARS病的定点医院,在SARS暴发期共收治SARS 89 例.我内镜中心在此期间共接受内镜检查治疗患者205 例,并于4月9 日为一位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术,术后第2 d患者出现发热,被确诊为SARS收住我院SARS病区.由于内镜检查术中、术后作了严格的消毒和一系列防护措施,我院未发生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感染.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变英;刘丽萍;王大骏;原丽莉;汪嵘;侯波;康艳;毕淑娟;杨嫦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3年美国消化内镜年会学术交流简况

    作者:郑家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胆管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结石复发的防治.方法43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窦道扩张后,经皮经肝胆管镜(PTCS)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2例术后T管留置>3周者,行术后胆管镜(POCS)治疗.该65例中肝内胆管结石(IHS)40例(I型12例, IE型28例),胆总管结石(CBD结石)25例.结果43例PTCS扩张窦道直径平均19.1 F, 建立窦道时间平均17.1 d.65例中11例直接取石, 54例行液电碎石(EHL)后取石,其中25例配合乳头括约肌切开.40例IHS至结石清除每例治疗次数平均5.2次,25例CBD结石平均1.9次.37例(56.9%)有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用探条或气囊扩张,3例留置金属支架,结石清除率98.5%(64/65).11例合并胆道感染,1例IHS伴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死亡.平均随访30.8个月,结石复发率7.1%.结论经皮胆管镜和EHL是治疗胆系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长度<0.5 cm者,器械扩张效果良好;治疗狭窄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结石复发率.

    作者:任旭;唐秀芬;司丽娟;朱春兰;张国梁;孙秀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肠镜治疗大肠息肉839例

    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Olympus CF-230 I电子结肠镜及其附件治疗大肠息肉839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卫中;唐宗江;梁珠明;刘小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气囊测压法的应用研究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变化与出血危险性有关,及时准确的了解曲张静脉压力可为预防曲张静脉出血提供参考,我们从2000年起对内镜气囊测压法进行了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法测压数据的可靠性,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门静脉血流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验证该项技术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磊;许建明;孔德润;王玲;谢惠君;胡乃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球部癌五例报道

    原发性癌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者极为罕见[1].现报道我院2001年以来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5例.

    作者:李贞;张铁权;乔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慢性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的病因之一.为观察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我们将本市2家医院1991年1月以来的大肠癌患者,分为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简称血吸虫病组)和单纯性大肠癌(简称非血吸虫病组)两组,对其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梅军;洪慧玲;丁永沛;方耀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吡罗昔康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吡罗昔康(Piroxicam)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并结合COX-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结肠癌的预防.方法细胞株选用SW 1116结肠腺癌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COX-2蛋白表达;用DNA云梯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吡罗昔康能够抑制结肠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1.0 mmol/L时呈现细胞毒作用.吡罗昔康作用12 h即可显著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作用24 h后,蛋白水平恢复程度与浓度成负相关.吡罗昔康浓度≥0.1 mmol/L时可以诱导SW 1116细胞的凋亡.结论吡罗昔康抑制结肠腺癌细胞的增殖与抑制COX-2过度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由于吡罗昔康的效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进行预防或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时,要考虑其有效剂量和用药间隔.

    作者:于成功;陈慧;徐肇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132例临床分析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近年来随着结肠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UC检出率逐年提高.现结合文献复习我院1992年~2002年确诊的132例UC资料.

    作者:马建霞;刘顺英;江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介入结合中西医全身疗法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

    我们自1995年2月起,采用内镜下局部注药与静脉化疗及中医药扶正、对症方法联合治疗了24例失去手术或放疗机会的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并根据患者意愿另设单纯静脉化疗加中医药治疗1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并发症、生存情况等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辛献运;李宗风;赵开健;侯爱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Dieulafoy病的内镜下诊治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内科用药疗效差,内镜下治疗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我院1998年3月以来经内镜检查治疗本病2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世斌;马菁;葛林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临床研究

    我院自1987年8月至今,共收治食管贲门癌性狭窄258例,其中223例行内镜下介入治疗,部分病例结合小剂量放疗、化疗,20例单纯化疗、15例单纯放疗作为对照.现将相关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作一比较,以期找出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方道连;马祖胜;蔡华;杨红旗;石光丽;李志红;杜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美国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

    临床上消化道异物处理至今尚无一份完善的处理指南,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1],我们择其要点作了节译,以便同行临床工作中参考.

    作者:孔庆印;曾宪忠;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以念珠菌性食管炎首诊的AIDS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一般只有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临床上一些以消化道症状就诊、并在胃镜下诊断为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患者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以下合称AIDS),应引起临床高度注意.下面将我院以念珠菌性食管炎首诊的AIDS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徐芸;魏岩岩;李兴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在胰胆肿瘤诊治中的进展

    内镜超声检查(EUS)是诊断消化系疾病较重要的手段,尤其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与分期有较大的价值.近年来,EUS相关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管腔内超声(ID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技术(EUS-FNA)的应用,使胰胆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许晓倩;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