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中;唐宗江;梁珠明;刘小健
我们自1995年2月起,采用内镜下局部注药与静脉化疗及中医药扶正、对症方法联合治疗了24例失去手术或放疗机会的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并根据患者意愿另设单纯静脉化疗加中医药治疗1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并发症、生存情况等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辛献运;李宗风;赵开健;侯爱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肠腺瘤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并且在内镜下或手术治疗后的病例中,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判断其是否易复发,对指导进一步治疗很有意义,但预测复发的方法较少,特别是用有效的生物学标记来预测病变的发展.我们通过检测大肠腺瘤增殖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结合随访结果,了解细胞增殖动力学与其复发的关系.
作者:周毅;林涛;刘迎利;钟筱兰;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内镜超声检查(EUS)是诊断消化系疾病较重要的手段,尤其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与分期有较大的价值.近年来,EUS相关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管腔内超声(ID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技术(EUS-FNA)的应用,使胰胆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许晓倩;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其在操作中与患者的体液、组织、血液等密切接触,由此带来的病毒和细菌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胃镜的消毒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戊二醛超声雾化对胃镜进行消毒,以观察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作用及有效的消毒时间.
作者:吕宾;孙翠萍;包海标;范一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治疗方法上与克罗恩病相比,近年来进展不大.其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的黏膜炎症为特征,涉及细胞外基质的更新和伴有上皮下结缔组织的重建.早期的研究者们疑及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有关.为进一步了解明胶酶A(MMP-2)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C患者内镜活检肠黏膜中MMP-2的表达.
作者:缪应雷;欧阳钦;段丽平;李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WHO肿瘤新分类系列丛书之一的<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册对胃肿瘤的叙述有许多新颖和独到的观点[1],对临床和病理医生的实际工作均有指导意义.现就胃肿瘤分类的一些新特点作一介绍.
作者:张新华;周晓军;李德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87年8月至今,共收治食管贲门癌性狭窄258例,其中223例行内镜下介入治疗,部分病例结合小剂量放疗、化疗,20例单纯化疗、15例单纯放疗作为对照.现将相关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作一比较,以期找出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方道连;马祖胜;蔡华;杨红旗;石光丽;李志红;杜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SARS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它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分泌物传播,也有体液传播的可能,因此,SARS患者内镜检查治疗术前的准备、检查治疗术中的防护以及术后的处理甚为重要.2003年3月7日山西省发生了第一例SARS,到2003年5月7日为止共报告448例.我院是SARS病的定点医院,在SARS暴发期共收治SARS 89 例.我内镜中心在此期间共接受内镜检查治疗患者205 例,并于4月9 日为一位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术,术后第2 d患者出现发热,被确诊为SARS收住我院SARS病区.由于内镜检查术中、术后作了严格的消毒和一系列防护措施,我院未发生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感染.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变英;刘丽萍;王大骏;原丽莉;汪嵘;侯波;康艳;毕淑娟;杨嫦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内科用药疗效差,内镜下治疗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我院1998年3月以来经内镜检查治疗本病2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世斌;马菁;葛林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上消化道异物处理至今尚无一份完善的处理指南,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1],我们择其要点作了节译,以便同行临床工作中参考.
作者:孔庆印;曾宪忠;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甲硝唑耐药幽门螺杆菌(Hp)株中rdxA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随机收集51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的胃窦部黏膜,体外微需氧培养.甲硝唑耐药率检测分别用E试验和临界点药敏法.选取对甲硝唑高度耐药菌株(MIC值> 256 mg/L),在含16 mg/L甲硝唑及不含甲硝唑培养基中分组培养,半定量RT-PCR法检测rdxA基因的表达,用galE基因作外参照.结果共分离出Hp临床分离菌47株.E试验法甲硝唑耐药率为34%(16/47),临界点药敏法为32%(15/47),其中15株(包括5株高度耐药菌株)2种方法均耐药.5株高度耐药菌中rdxA基因在甲硝唑存在的情况下表达量减少,而参照galE基因表达均不变.结论rdxA基因的表达减少在Hp对甲硝唑高度耐药形成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林辉;彭孝纬;何利平;潘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癌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者极为罕见[1].现报道我院2001年以来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5例.
作者:李贞;张铁权;乔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Olympus CF-230 I电子结肠镜及其附件治疗大肠息肉839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卫中;唐宗江;梁珠明;刘小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变化与出血危险性有关,及时准确的了解曲张静脉压力可为预防曲张静脉出血提供参考,我们从2000年起对内镜气囊测压法进行了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法测压数据的可靠性,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门静脉血流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验证该项技术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磊;许建明;孔德润;王玲;谢惠君;胡乃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者男,74岁,因颈部疼痛4个月,伴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CT示左侧甲状腺肿物,约4 cm×6 cm,侵及气管.食管钡餐造影示食管中上段狭窄,狭窄段长约5 cm,钡剂通过困难.胃镜检查,距门齿约22 cm食管后壁有不规则的菜花样肿物,累及食管左、右侧壁,食管腔隙约2 mm.住院后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行食管内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萨氏探条依次扩张狭窄段至11 mm,选择直径18 mm、长80 mm的杯形球口附膜支架,置入器插入深度距门齿约30 cm释放支架.术后患者不同意进镜观察支架位置.
作者:马兴;卢国强;庄汝玉;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1986以来,发现早期胃癌243例(243/18 052),检出率为1.3%,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谢中华;王杭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吡罗昔康(Piroxicam)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并结合COX-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结肠癌的预防.方法细胞株选用SW 1116结肠腺癌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COX-2蛋白表达;用DNA云梯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吡罗昔康能够抑制结肠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1.0 mmol/L时呈现细胞毒作用.吡罗昔康作用12 h即可显著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作用24 h后,蛋白水平恢复程度与浓度成负相关.吡罗昔康浓度≥0.1 mmol/L时可以诱导SW 1116细胞的凋亡.结论吡罗昔康抑制结肠腺癌细胞的增殖与抑制COX-2过度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由于吡罗昔康的效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进行预防或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时,要考虑其有效剂量和用药间隔.
作者:于成功;陈慧;徐肇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导丝(guide-wire)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操作中使用为频繁的器械之一,导丝在ERCP操作中的基本作用是进行各种器械的交换,此外,导丝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一是在胆/胰管深部插管发生困难时,借助导丝头端纤细、柔软、滑爽的特性,可顺利插入胆/胰管,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二是通过导丝与导管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导丝顺利超选到肝内胆管分支或特定部位,这在成功完成内镜下胆管引流等治疗操作时,具有特殊意义.因而,导丝及其操作技术在ERCP操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熟悉导丝的性能,掌握导丝的应用技巧,是保证ERCP诊疗操作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书智;胡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的病因之一.为观察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我们将本市2家医院1991年1月以来的大肠癌患者,分为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简称血吸虫病组)和单纯性大肠癌(简称非血吸虫病组)两组,对其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梅军;洪慧玲;丁永沛;方耀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2年以来,我院经胃镜检查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及有黑便等患者753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PU)1215例.现将汉族和藏族患者的检出率、性别、溃疡部位等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陈友伟;蒋海波;包文辉;马明桥;刘小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