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琦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12年2月——5月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0.7%,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与前提,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许多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的快速检测方法不断出现,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相关方法的新进展.
作者:刘蓉;邹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介绍了新生儿游泳的准备工作、方法、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对新生儿游泳时啼哭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后指出了新生儿游泳对于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意义,并建议广大医护、家长、社会积极推广.
作者:吴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护士工作笔记对职业素养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0-2012年进入我院60名新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其中实验组的新护士在从事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要求撰写工作笔记,对照组不要求其撰写工作笔记,其中工作笔记的内容包括:学习经验、工作体会、护理收获、和职业建议四个方面.结果 新护士通过撰写工作笔记,较快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护理工作护理方式与技巧较快趋于成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 新护士通过撰写工作笔记,可使自己及时意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调整心态,适时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能够胜任护士这一职业打下有力的基础.
作者:陈红梅;章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割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救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剖宫产无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和新生儿身长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在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4例,宫缩乏力18例,双胎8例,胎盘前置 14例,难产家族史4例,产妇并发症1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高危因素:新生儿并发症、宫缩乏力、双胎、胎盘前置、难产家族史、产妇并发症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肖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中优质护理的权重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426例,213例来自临床路径病房(观察组),213例来自非临床路径病房(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入院介绍、病情观察及病房巡视、护士帮助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路径中实施配套优质护理,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脏迟发大出血的佳护理方法.方法 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了我院230例PCNL术后4例迟发大出血的患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施行心理护理、肾脏迟发性大出血的监测与护理、专科特殊引流管护理、右股动脉穿刺部位及右下肢护理.结果 本组4例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痊愈,顺利康复出院,无开放手术止血及肾切除,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PCNL手术后迟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它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改善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勤忠;张淑平;林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15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和X线碘造影(HSG)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152例不孕症患者中,超声造影和HSG检出输卵管通畅37例,阻塞52例,符合率100%;在输卵管部分通畅患者中,超声造影检出单侧病变39例,误诊率为25.8%,双侧病变24例,漏诊率为2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对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君梅;马晓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心理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实施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信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率为65.5%,对照组仅为31.0%,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信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立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治疗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 83例患者安放支架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支架无移位,呼吸道无狭窄.结论 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协助医师做好支架的定位、释放及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功能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华丽;王文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创伤后患胫骨干骨髓炎及骨破损患者行使骨外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探宛该法对其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骨干骨髓炎以及骨破损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骨外固定技术和常规腓骨移植术治疗,长期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治愈率为98%,对照组为70%,前者远高于后者,治疗组平均骨延长长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运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后患胫骨干骨髓炎以及骨破损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且此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永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9±1.5)d,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2.0)d,复发率为40.0%,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6.7%,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并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共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闪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细胞中MCM7、p27蛋白的表达的差异性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CM7、p27蛋白的表达,并对比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MCM7和p27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临床表现中分别存在不同的调控方向,MCM7的高表达与P27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及其愈合有直接的相关性.在P27蛋白表达阴性的实验病例而MCM7阳性者共11例.P27蛋白表达阳性而MCM7表达阴性的实验病例共29例.经统计学处理,在结直肠腺癌中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11P <0.01),分化程度越高,MCM7与P27的表达负相关性越大(P<0.05).结论 结肠腺癌细胞的不同分级往往决定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预后起关键作用.相关研究发现细胞复制准许因子MCM7蛋白、细胞周期检测点负调控因子P27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其癌细胞的分化、侵袭性相关,其中MCM7与P27的负相关性的越大,则其预后越差,其联合检测并行对比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判断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明明;蒋颖恒;夏涛;李威;罗运生;甘涛;杨颢;王韦吉;崔健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操作小组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4月共48名工作3-5年年资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人,均考核相同的5项护理技术操作.对照组在科内护士长指导下进行训练;实验组首先成立护理操作小组,护理部对护理操作小组进行集中培训,再由操作小组成员对护士进行培训指导和初考.二组均训练5天时间,在统一时间由护理部组织人员对其进行考核.把两组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由护理操作小组负责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后,护士五项基础操作的成绩显著提高,实验组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操作小组负责护理技术培训与考核充分体现了训练考核的实用性、针对性,是适应当前形势上我院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作者:王方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骨科护理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对策.方法 通过对骨科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即医院的管理、骨科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医院的基础条件因素等几个方面,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思路.结果 在护理的过程中有效的降低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能够很好的提升骨科患者的护理水平,有效降低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事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分析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对应的一些对策,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骨科患者的护理水平,降低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事故,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汪瑞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优质护理的开展.方法 通过认真履行承诺,规范岗位职责与质量标准,逐步开展信息化服务.结果 提高了临床科室的满意度,确保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结论 强化了消毒供应中心各级护理的质量管理理念,更能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品质.
作者:王丹;林承怀;李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常规免疫接种疫苗与使用联合疫苗儿童在接种免疫预防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389例儿童预防接种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2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接种方法,观察组采用联合疫苗(五联苗:即百白破DPT、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IPV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一针防五病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采用接种五联苗不良发应与针次数与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五联苗接种方法能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和总针次数,提高接种率和工作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免疫方法.
作者:黎桂婵;刘远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33例,随机分成现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腹腔镜手术疗效与常规开腹相近,但患者痛苦更少,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预后更好.
作者:党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鲁南新康是国外20世纪初以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之一,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部分客观指标,不良反应比较少.相对于降压、降糖等冠心病一般治疗方法,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鲁南新康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在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消耗量等.本文主要观察鲁南新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在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心电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性.
作者:赵健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以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特点.临床难以治愈,复发率高[1].临床常规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停药后发率高等问题[2].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UC已被广泛接受,我们采用改良灌肠方法,经过临床实验充分证实,中药灌肠在UC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郝新芳;刘俊保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