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外伤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王书兰

关键词:手外伤,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于我科施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的63例手外伤患者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皮瓣全部存活,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清除血栓及血肿、血管重新吻合后危象解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手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精心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手外伤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的成功率,促进患手功能恢复。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分析

    随着营养支持的发展,肠内营养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对危重病人而言,肠内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如何应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是肠内营养护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为切入点,在阐述肠内营养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液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旨在说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许宇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局麻下小切口阑尾切除110例临床体会

    目的阑尾炎小切口局麻下切除,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用1%利多卡因,于麦氏点处,做局部全层腹壁浸润麻醉,在局麻前5-10分钟,静脉滴注杜冷丁60-100mg;麦氏点处做一小切口长约2.0cm,切开腹壁各层,进腹,用食指探查阑尾位置及情况,常规切除阑尾。术后给抗炎、补液、对症等治疗。结果110例病人均于术后24小时进少量流质,肠功能恢复提前。其中7例因慢性黏连,术中有4例需延长切口;另有3例切口红肿,加强抗炎,刀口痊愈;术中发现黏连的7例病人中有2例,术后仍右下腹部疼痛不适(轻度疼痛,考虑继续黏连可能。),无梗阻症状。结论采用局麻小切口切除阑尾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在心肺功能允许下进行。其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基层医疗。

    作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Braden压疮评估表评估出压疮高危患者,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取得配合,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56例病人仅一例发生Ⅱ难免压疮。结论重视压疮护理,取得病人配合与家属支持,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可以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牡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卵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物来曲唑联合HMG在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来曲唑(LE)组(38例)和对照组:克罗米芬(CC)组(40例)。 LE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LE5mg/d口服,第8天加用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CC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CC100mg/d口服,第8天加用HMG至HCG日。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例数。结果 LE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组无一例发生0HSS。 LE组周期妊娠率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E促排卵效果好,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妊娠率高,并能减少OHSS风险。

    作者:赵伟;刚春玲;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派罗欣治疗乙型肝炎不良反应探索及护理

    乙型肝炎(乙肝)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进展较慢的传染病,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应用抗病毒治疗缓解病情非常重要。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因为派罗欣有较多的临床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们对20例乙肝患者使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顾丽娅;董翠霞;安俊丽;袁媛;岳文化;李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葡萄胎清宫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葡萄胎患者行清宫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葡萄胎行清宫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均已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葡萄胎清宫术患者的护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早愈。

    作者:唐小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羊水污染的护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羊水污染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羊水污染与产妇孕周、年龄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联系。结果980例产妇中,发生羊水污染情况者180例,所占比例为18.36%。其中羊水分度:I度:89例,所占比例为49.4%;II度:48例,比例为26.7%;III度:43例,比例为23.8%。足月妊娠羊水污染发生率为18.6%,孕周小于37周羊水污染发生率为27.4%;180例羊水污染中有6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情况。结论随着羊水污染程度加重,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越高,并且过期妊娠或早产产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的概率较高于足月妊娠者,因此在出现羊水污染情况时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减压措施

    近三年来我院新护士人数日增,约占护士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由于紧张、忙碌和高压力的工作性质,以及要面对着各种病痛折磨和走向死亡的患者,还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医患关系,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新护士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新护士作为护生实习时,通过实习的过程去认知这一压力,并没有独立承受这一压力。当新护士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独立承受这一压力,由于处于角色的转换,因此压力由此产生。本人连续三年带教新护士上岗,出于对新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的研究,对压力源进行分析,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为新护士顺利的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玲玲;邵亚琼;冯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UF-1000 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干扰因素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干扰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晨尿标本500份,用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检对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各检测项目均出现了一定的假阳性和(或)假阴性,其中,管型假阳性率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次之。结论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标本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结合尿沉渣显微镜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理鑫;于拽拽;杨致邦;路卯;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模式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35例存在睡眠障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儿中,有8例患儿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17例患儿为磨牙症,3例患儿为梦魇,3例患儿为睡行症,4例患儿为睡惊症。导致患儿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本研究的所有患儿均完成了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睡行症以及睡惊症患儿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梦魇患儿的症状消失,磨牙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患儿痊愈。结论在对存在睡眠障碍的儿童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让家长正确看待患儿的此类情况,确保其睡眠时间具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睡姿,以此来对其患儿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邓松梅;赵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能力建设,造就高素质疾控队伍

    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现状分析,找出能力建设和事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加强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探讨全面做好基层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快队伍建设、促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发展起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马建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经过临床实践,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200例,按照1:1的比例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 A组)与对照组( B 组),对照组采取单纯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比较上,观察组为(34±5.7)min,对照组为(48±5.9)min,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溃疡发生率上,观察组有4例,发生率为4%;对照组有23例,发生率为23%。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11例,发生率为11%;对照组有33例,发生率为33%。观察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各医院在临床上广泛采用。

    作者:金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护理措施

    重症患者由于禁食或不能进食,必须进行必要的营养供应以保证正常的机体需要,肠内营养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可靠的营养方法,为患者基础生命支持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但在进行肠内营养时要把握好其适应症、禁忌症,做好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护理监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肠内营养顺利进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王金延;赵焕;曹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和探讨了胃癌通过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5例,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后,对于不同的胃癌类型,采取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胃切除手术1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5例,并分析不同的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对患者术后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为,以1例治疗后18d死亡。结论为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急救手段,能够有效清除癌细胞,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延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从心理护理的涵义,应用目的,护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将国内外临床心理护理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发展提出可操作性模式。

    作者:魏逸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巨大血管瘤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或血管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肝巨大血管瘤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或者血管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收治的62名进行手术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血管瘤剥除手术,而实验组的患者则要进行规则性的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痊愈率进行比较,发现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45.5%,而进行血管瘤剥除术的患者治愈率为21.4%,但血管瘤剥除术的并发症为4例,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并发症为11例,P<0.05。结论用规则性肝切除术来治疗肝巨大血管瘤,治愈率比较高,但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而血管瘤剥除术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左肝血管瘤一般选择规则性干切手术。

    作者:宋寅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方便探讨,以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择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2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各26例。其中予以实验组个体化营养支持,而比较组则予以标准化常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到达了92.3%,比较组的总有效率为76.9%(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诸如髋关节脱位、感染、褥疮等的发生率为19.2%,比较组的则为30.8%,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少于比较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金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议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而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和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于丽芳;厉彦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T增强扫描规范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总结CT增强扫描规范化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放射科200例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100例对照组患者CT增强扫描前仅按照一般护理要求对其护理,另外100例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整个过程中贯穿规范化护理措施,扫描结束后比较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96例图像高度清晰,4例不清晰,扫描成功率为96%,对照组78例图像高度清晰,22例不清晰,扫描成功率为78%,2组增强扫描成功率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12例头痛、14例恶心呕吐、1例荨麻疹,副作用发生率为27%(27/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37%。结论将规范化护理措施贯穿于CT增强扫描整个过程中,可有效提升扫描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贾姝丽;王建;王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致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80例应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在3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水肿,发生率为1.58%,应用氢氯噻嗪治疗效果不佳,经停用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后水肿消退。结论含丹参成分注射剂在临床各科均广为应用,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

    作者:赵德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