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型糖尿病患儿的护理心得

饶敏;范莉萍

关键词:1型糖尿病, 儿童, 护理
摘要:目的对1型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6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36例1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儿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出院,同时患儿及家长的糖尿病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解除了他们的不良心理状况,促进康复,有效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阑尾炎行外科治疗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全部病人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因腹腔出血再次手术1例,伤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爱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精神病的治疗在急性阶段还是以药物为主,但由于其用药量大,时间长,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物可因种类、剂量或患者个体不同而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所服药物的特点,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地记录和反映病情,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常见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赵婷;李建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营养教育对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探索社区营养干预的效果,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州市荔湾区2个街道1-18月婴幼儿及其抚养人,对一条街婴幼儿抚养人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开展前后进行喂养KAP的问卷调查和婴幼儿体格发育测查。结果①两组抚养人研究开始时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在60.0%左右,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显著性高于营养教育前和对照组(P<0.05);②抚养人与婴幼儿身长、体重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进行营养教育可提高抚养人KAP分,从而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从新;钱兴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激励机制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构建与安排,利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以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目标的效益。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阐述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原则,再分析了医院把激励机制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作用,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

    作者:董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南州2004--2012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及时、准确掌握黄南州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青海省碘盐监测实施方案》对全州居民户的食用盐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共检测居民户碘盐10486份,碘盐合格率由2004年的86.18%上升到2012年99.2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黄南州碘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合格碘盐食用率一直保持95%以上,非碘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作者:孙永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加强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是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的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质量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安全管理是要点,是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的保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目标,要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崔敏;王功军;张晓芬;郑祥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和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与药物有关的案例。结果临床药师在参与指导医师联合用药、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小金;许万博;杜鹏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36例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李桂萍;李桂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进行排便方法指导和腹部按摩,合理调节膳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71例便秘病人中徒手排便18例,其余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顺利排便。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并且还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CT检查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复查CT检查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做好CT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途中安全情况,各种管道护理情况,行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返回EICU病房后的护理。结果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CT检查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防范危险因素,确保途中安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行CT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焦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减压措施

    近三年来我院新护士人数日增,约占护士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由于紧张、忙碌和高压力的工作性质,以及要面对着各种病痛折磨和走向死亡的患者,还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医患关系,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新护士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新护士作为护生实习时,通过实习的过程去认知这一压力,并没有独立承受这一压力。当新护士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独立承受这一压力,由于处于角色的转换,因此压力由此产生。本人连续三年带教新护士上岗,出于对新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的研究,对压力源进行分析,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为新护士顺利的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玲玲;邵亚琼;冯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患者正确使用舒利迭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正确用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将2009年门诊治疗的哮喘患儿应用舒利迭未进行护理干预的3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进行完善的护理干预30例未观察组,比较两组,家长对该药物的认同率,以及肺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家长对该吸入性药物的认同率更高(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控制机肺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吸入药物的认同率,有效改善他们用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海香;仇惠文;区燕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丹毒辅助LED红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炎症。皮损好发于面部及小腿。以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我们将LED红光治疗法运用于治疗丹毒红肿疼痛,对于促进炎症的消退,水疱的吸收,疼痛减轻有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葛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研究进展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观察和分析其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6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结果试验组经过护理后的HAM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进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

    目的介绍多年来应用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主研制的生发梅花针,采取环压叩刺法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梅花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40%。两组显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生发梅花针是一种新型针具;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新疗法。

    作者:高险峰;徐百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100例社会因素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产妇惧怕分娩疼痛,存在阴道分娩增加胎儿危险及产后体型变化、影响性生活等认识误区;部分家属有落后陈旧的习俗观念,择良辰吉日而要求剖宫产;部分产科医生因自身技能水平而放宽剖宫产指证。加强孕妇及家属的知识宣教,宣传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及产后康复教育,产前做好有效止痛,提高助产技术,开展无痛分娩,陪伴分娩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桂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7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腹腔镜保守型手术治疗)44例和 B 组(药物保守治疗)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输卵管复通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无副反应发生,B 组发生1例骨髓抑制、2例口腔溃疡,A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B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创伤小、再次妊娠率高、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迫切生育要求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潘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救治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与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房微量出血3例,前房出血Ⅰ级28例,Ⅱ级33例,Ⅲ级32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角膜血染1例。采用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以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前房大量出血伴有高眼压且不能用药物控制者,或有角膜血染倾向时,及早进行手术放血。结果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96例患者出血全部于1-14天吸收,眼内压于2-3天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前房出血,经止血+激素治疗,可以较快治愈,视力恢复效果佳,但此病易反复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对视力的恢复影响较大需要加强重视[1]。

    作者:卢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联苯苄唑阴道片联合臭氧液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苯苄唑阴道片联合臭氧液优化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选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联苯苄唑阴道片联合臭氧液优化治疗组和单一联苯苄唑阴道片治疗2组,观察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苯苄唑阴道片联合臭氧液治疗1月、6月疗效明显高于单一联苯苄唑阴道片治疗组,停药后1月、3月、6月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单一联苯苄唑阴道片治疗,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苯苄唑阴道片联合臭氧液治疗方案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窦莉生;史建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2例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特点及护理

    目的研究12例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以及对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科2011年11月05到2013年05月05日收治的12例围手术期老年(年龄大于60周岁)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称为实验组;12例中青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组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23±0.12微克每毫升,手术后为3.51±1.64微克每毫升;对照组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17±0.06微克每毫升,手术后为2.90±1.08微克每毫升。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血浆 D-二聚体含量较高,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需要给予更多的护理,缓解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症状。

    作者:马红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