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5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用药1个月后,对各组患者血浆TG、TC、HDL-C、LDL-C、ApoA和Apo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血脂指标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各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与E组的血脂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 E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指标。
作者:肖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次/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8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短疗程糖皮激素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可以提高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救治成功率。
作者:谭永红;周金羙;刘小毛;李宗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封堵取石导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结石均被击碎,无结石漂移,手术效果显著。结论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明显降低结石漂移率及残石率。
作者:高兴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4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3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小切口改良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60例行常规手术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疼痛较轻,且住院时间也较短。结论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侯延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心理护理的涵义,应用目的,护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将国内外临床心理护理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发展提出可操作性模式。
作者:魏逸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颈源性咽炎患者采用针刺配推拿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例颈源性咽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3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试验组:痊愈6例,占46.2%;好转6例,占46.2%;无效1例,占7.6%;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痊愈3例,占23.1%;好转5例,占38.5%;无效5例,占38.4%;治疗总有效率为61.6%。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颈源性咽炎患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患者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2例长期饮酒者的红细胞MCV,并与5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有显著升高,且28例饮酒10年以上与54例5年以上者红细胞MCV亦有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MCV的检测可作为长期饮酒者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王健;鞠健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压疮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进行专业护理。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压疮19例,压疮发生率为11.9%,其中Ⅰ期14例,Ⅱ期5例,对照组共发生压疮148例,压疮发生率为92.5%,其中Ⅰ期64例,Ⅱ期42例,Ⅲ期32例,Ⅳ期10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疮风险评估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舒适度。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VITCK2 Compact在检测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中的局限性,利用纸片扩散法探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运用VITCK2 Compact AST-GN16药敏卡测定82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按亚胺培南将所测菌株分为三组即Ⅰ组亚胺培南耐药MIC≥16、Ⅱ组亚胺培南耐药MIC=4,Ⅲ组亚胺培南敏感MIC≤1,同时进行K-B法测定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结果Ⅰ组28株VITCK2 Compact结果和K-B法结果均不一致,亚胺培南均敏感;Ⅱ组22株不一致,3株一致;Ⅲ组29株结果一致。结论对于亚胺培南耐药MIC≥16时可以直接将亚胺培南改为敏感,亚胺培南敏感MIC≤1可借用此结果,MIC=4时需进行K-B法复检。
作者:刘玲;巩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人将终生携带,且每年有5千万-1百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死于肝脏疾病。护理的关键是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作者:李玉霞;岳文化;刘辉;安俊丽;顾丽娅;窦艳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诊疗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接受糖尿病治疗的180名病患随机分为95人的观察组和85人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及产生的疗效。结果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总治疗效率为88.3%,而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总疗效率为67%,根据两组统计出的治疗有效率,可见中医比西医更高,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来治疗糖尿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且相对于西医来说,在疗效上更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杨培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当今社会在趋势上越来越走向老龄化,老年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老年群体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长辈们健康,是每一个晚辈的希望。社会发展的越快,老年人的活动就愈加的丰富,但是由于老人运动机能退化,反应迟钝,大大的增加了老年人骨受伤的机率,骨折发生率大大增高。医学救治所有案例中,老人骨科手术的病历也日益增加,通过本文我们将了解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这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医治,同时也有助于家属更好地照顾老人。
作者:车远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对阴道壁裂伤的原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内就诊阴道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产妇阴道壁裂伤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阴道壁裂伤与催产素应用相关。分娩时由于母儿解剖生理上的异常:①产程进展过快;②加腹压、妊娠合并生殖道炎症;③巨大儿;④难产,产钳的使用。结论重视阴道壁裂伤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阴道壁裂伤的发生。
作者:李霞;卫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系统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指导,经一年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血尿酸正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社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痛风患者的防治水平。
作者:姚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为保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的培训,强化规范操作,低程度地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陈喜哲;杨槐波;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4周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而观察组无变化,仍保持在80.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过程中,浅刺针法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而常规针刺法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选取过程中,二者皆可。
作者:陈玉明;赵有旭;戚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推进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更好地开展,探索慢性病社区干预的新模式,评估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管理效果,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抽样法,选取辖区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人,调查干预对象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情况、疾病控制率和对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组在血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测量结果均比干预前有所以降低,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慢性病管理应该以定期随访和行为干预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终在社区医务人员中达成共识。
作者:彭俊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可溶性 Fas水平(sFas)和 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以及用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123例,根据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成Ⅰ期组(n=39)、Ⅱ期组(n =41)和Ⅲ期组(n=43),并纳入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和Toll样受体的浓度,并比较各组间浓度的差异。结果疾病组血清可溶性Fas和TLR4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76,P=0.000;T=-50.55,P=0.000)。Ⅱ期组血清Fas和TLR4浓度显著高于Ⅰ期组(T=-17.05,P=0.000;T=-10.31,P=0.000),Ⅲ期组血清Fas和TLR4浓度显著高于Ⅱ期组(T=-28.10,P=0.000;T=-34.96,P=0.000)。结论血浆中sFas和TLR4浓度检测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慎锋;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羟基喜树碱介入组和联合部分化疗药介入组的不良反应。探讨和总结中药介入的优势。方法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药介入组( A组)78例,联合化疗药介入组( B组)42例。 A组为灌注羟基喜树碱并碘油栓塞,B组为灌注羟基喜树碱以及卡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并碘油栓塞。总结两组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发热、肝区疼痛和骨髓抑制程度。结果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热和肝区疼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抑制比较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 B组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A组对肾功能无影响。结论羟基喜树碱有较低的骨髓毒性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作者:张丽;李俊娜;王昱良;杨少宾;苏欢;杨勇;李瑞军;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介绍和分析1例罕见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从而分析该病例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资料。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意义。
作者:黄金霞;马惠玲;马辉程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