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哲;杨槐波;王健
目的提高急性腹痛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方法利用Larry weed的SOAP公式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496例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正确分诊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正确分诊及护理干预措施后分诊准确率平均达到95.93%。结论急性腹痛由于病情危重、病因复杂、发展变化迅速,是临床急诊病人中常见、痛苦的一种主诉,通过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急性腹痛的分诊准确率。
作者:赵海萍;陈琼;张月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病理特征及其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中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6例术后病理确诊而超声误诊的甲状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术后病理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13例,甲状腺滤泡癌2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结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是超声关注的焦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病理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及超声表现不典型、良恶性结节的共存导致超声鉴别诊断的困难。
作者:丁丁;孙健玮;白凤英;闫楠;高屏;李祖训;毛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病患的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护理对 ICU 重症病患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入住 ICU 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娟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通过胃穿孔空肠营养管25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评估空肠营养临床价值。结果25例胃穿孔患者行空肠营养管后,成功24例,出现并发症1例,临床有效率96.0%(24/25)。结论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植入,对患者提供场内营养及机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米金飞;谢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知识的普及对社区中多种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效果。方法建立健康档案,以此为依托,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宣教计划,普及健康知识。并定期进行家庭随访等。经两年的实施后,对两组样本中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好转率、转诊率、复发率、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经两年的健康宣教后两组样本的各组数据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各组数据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结论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能力,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多种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雅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石兴美;罗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68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行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牛莉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四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肌酐( cr)、胆同醇( TCH)、血浆纤维蛋白原( Fig)、尿素氮( BUN),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两组相关指标显示,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改善小儿肾病综合症的高凝状态,有利于其早期缓解,且出血危险性小,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冯继荣;于静;王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临沂罗庄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11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胎头吸引器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枕后位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新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过早分娩使得早产儿中断了子宫内正常的生长发育,体内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而此时体外生存率较低,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降低早产的发生,延长胎儿宫内的妊娠期对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至关重要,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盐酸利托君可有效延长孕周,我院产科对76例先兆早产孕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霞;林淑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基础护理学作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学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将工作中总结的影响基础护理的因素及其对策归纳如下:
作者:贾艳萍;高笑梅;李艳杰;刘淑云;曹阳;谭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向异性(FA)值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SAE患者37例应用超高场1.5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于室周不同白质区域测量脑白质病灶的 FA值。结果 SAE患者脑白质病灶的病变程度与 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的DTI技术,通过测量及观察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的 FA值,可更为准确地诊断SAE病灶,有助于在SAE发病早期就能够得到及时诊断。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疫情同全球结核病疫情一样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体,而且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和阴影,又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并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为此,本文对目前学生感染结核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学校在结核病防控方面的措施。
作者:蔡维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情况,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取手术治疗的有26例,另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该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余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利用国际奥比斯儿童新世界项目在兰州的启动,对兰州市中小学生静态屈光状态进行筛查分析。为防治中小学生屈光不正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兰州市20所中小学校149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静态屈光状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高度近视10%,中度近视48.2%,低度近视38%;高度远视0.5%,中度远视1%,低度远视2%;正视0.3%。其中,中度近视发生率高。近视早出现在八岁,屈光度逐年增加,各年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性。各年龄组间不同性别平均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了解中小学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中小学生屈光不正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以减少视力损害。
作者:金俭英;高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合一心理干预应用于低龄脑卒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低龄脑卒中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8例患者在常规组的护理模式上加用三合一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以及ADL的对照比较后发现,研究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三合一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加强日常生活的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谢素霞;陈文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药灌肠剂对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把符合标准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5例,治疗组为27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灌肠治疗,分析和研究两组的具体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7.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对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肾功能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蔓延。
作者:董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使患者们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认识上进一步提高,积极配合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2名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他们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的需要,采用具有明确目的、适当的健康指导,保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1]。结果322名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候配合都非常积极。结论健康教育更加系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透析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患者在遵医行为上也得到加强,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护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作者:程亚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54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采取胺碘酮治疗,给予有效的用药护理治疗,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用药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下降情况,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此组患者中显效率70.3%,有效率25.9%,总有效率96.2%,无效率3.7%。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使用胺碘酮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临床治疗得到效果的,加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姜慧玲;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患者在重症医学科( ICU)非特指的和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护理安全风险实施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使重症病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