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

詹奕彦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核磁共振技术,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原发性肝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在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结论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肝癌与肝硬化进行有效的区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68例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后1h及24h的血糖指标、尿酮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的血糖指标及尿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淑萍;李红菊;韩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5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被确诊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超声诊断检查,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4.3%。结论由于超声诊断检查具有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无辐射以及无创等优点,且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曹文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每天口服25mg的米非司酮,实验组每天口服12.5mg米非司酮,连续用药30天,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对照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值、肌瘤体积改善情况对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较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突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对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5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动态护理、营养护理、胃肠护理、导管护理、伤口护理、结肠造瘘口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护理。结果50例患者均经过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发现患者腹部内有肿瘤的患者有27例,占总人数的54%,在手术中发现肠粘连患者1例,占总人数的2%,在手术中发现肠扭转的患者有5例,占总人数的10%,在手术中发现嵌顿疝患者有17例,占总人数的34%。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并发症患者有8例,占总人数的16%。结论通过对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到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与中青年肠梗阻患者中不同之处,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预后治疗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爱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晕厥患者病因诊断的利用价值。方法采用惠普公司产的 Zymed3100A -24作为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7例儿童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对47例儿童晕厥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例儿童的动态心电图正常,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心律失常27例,5例未见明显异常。与患者的生活日志进行对照,发现与心律失常发作时间一致的晕厥患者25例。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因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儿晕厥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得晕厥患者的病因,动态心电图为晕厥患者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科学依据。

    作者:张美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通过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得出天痳钩藤饮有较好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脂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李红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究

    目的观察和探究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确诊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除了一些常规综合治疗之外,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静脉用药和一般抗生素注射液注射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即莫西沙星持续静治疗和口服莫西沙星片剂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病人痛苦小,相对于传统疗法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冯献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红光灯仪治疗糖尿病引发化脓性感染创面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红光灯治疗糖尿病引发化脓性感染创面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8例化脓性感染创面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使用红光灯治疗,治疗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红光灯治疗糖尿病引发化脓性感染创面的护理,起到很大作用。

    作者:丁桂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3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33.3%;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结论应依据病灶的部位、数量、有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选择相应术式,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及减少复发和转移率。

    作者:张岩;张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全程无缝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1年9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其中一组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外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其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行全程无缝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1年07月---2013年07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将他们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7d、14d、28d的生存率分别为(12例,80.0%)、(9例,60.0%)、(4例,26.67%);对照组患者在7d、14d、28d的生存率分别为(8例,53.33%)、(0、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春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经皮肾术后疼痛的护理观察

    总结了200例经皮肾术后疼痛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等,认为护理干预对缓解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后疼痛效果明显,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邵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研究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医疗卫生领域中,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人体健康的保障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改革进程不断推行的发展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护理模式已逐步转化成为一种以病患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规范性、系统性、整体性护理模式。在这种系统整体的护理模式当中,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落实不但能够使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构建更加健康与规范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以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来所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效果展开研究,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陈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54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采取胺碘酮治疗,给予有效的用药护理治疗,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用药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下降情况,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此组患者中显效率70.3%,有效率25.9%,总有效率96.2%,无效率3.7%。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使用胺碘酮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临床治疗得到效果的,加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姜慧玲;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输液上的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探析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输液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这两组门诊小儿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值得在各中心门诊推广应用。

    作者:镇琼;戚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对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女性心电图比较分析,找出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的原因,提高对孕妇中出现的 P-R间期缩短现象的认识。方法选择足月待产孕妇500例为观察组,年龄23-40岁,选择同期门诊健康查体女性600例,年龄22-45岁,比较两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非妊娠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与旁路机制关系不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

    作者:钟予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行业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职业病防控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尘肺病人1.5-2万人,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达到数千人;重大恶性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低迷,职工个人自我保护、自我防护意识、能力不足所致。只有人们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护等知识有了了解,具备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自觉使用防护用品及设施。为了解不同行业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提高不同行业人群对职业病防控能力,探讨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教育方法,现将我院开展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成晓美;白娜;刘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棉衣制成鸟巢和加穿单衣在早产儿的应用体会

    早产儿提前从母亲子宫温暖的羊水及柔软的胎盘中娩出,置于暖箱中或辐射床上,四肢暴露于外部空间中,活动中易触及边缘较硬的有机玻璃及金属类物体,使早产儿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针对这一问题我科采用患儿自己的棉衣制作成鸟巢用于早产儿体位的固定,按需塑形,颈肩部垫一件自己的单衣制成的小枕,有利于呼吸道的通畅,患儿在使用监护设备的前提下加穿一件单衣对早产儿的紧张和不安情绪有一定的安抚作用。此方法既简单经济又安全舒适柔软而且又符合感染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作者:田园园;谢芳芳;李丹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2013年治疗的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扶他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扶他林,对于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以及手术以后的疼痛效果比较明显,镇痛效果较好,操作比较方便,安全性强,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美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神经外科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改革排班模式和管理模式,完善相应制度,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病人满意度由95.13%上升至99.72%。医生满意度由93.02%上升至99.94%,护士满意度由95.97%上升至99.35%。实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均受益。

    作者:陈雪燕;郑少颜;吴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