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35例存在睡眠障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儿中,有8例患儿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17例患儿为磨牙症,3例患儿为梦魇,3例患儿为睡行症,4例患儿为睡惊症。导致患儿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本研究的所有患儿均完成了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睡行症以及睡惊症患儿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梦魇患儿的症状消失,磨牙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患儿痊愈。结论在对存在睡眠障碍的儿童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让家长正确看待患儿的此类情况,确保其睡眠时间具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睡姿,以此来对其患儿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邓松梅;赵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 MECT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兴奋躁动、抑郁症及木僵的疗效更好[1]。我病区于2013年6月采用MECT治疗1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木僵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试验组)与60例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两组人群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虎;李晓兰;翟广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臂丛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中麻醉采取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B组患者麻醉采取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并且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米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方法对47例胆囊切除术术后病人,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很多,胆囊切除术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建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静脉输液应用临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药物发挥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对静脉输液中的渗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尤其是对长期静脉输液、血管穿刺困难者以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
作者:贺廷蓉;黄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ICU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患者对ICU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张金玲;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120急救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此次救治的60例野外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5.0%(57/60)。结论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院前相关急救。其中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以及运送等。
作者:叶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12岁小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心理干预组( A组)30例,常规对照组(B组)30例。心理干预组(A组)由手术室护士至病室接小儿患者至手术间,在此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进入手术间后鼓励安慰患儿直至患儿入睡,常规对照组(B组)在由护士接患儿进入手术室,但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A组)患儿麻醉清醒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B组)。结论术前对小儿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游静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 SAHS患者,进行 UP-P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PSG监测结果。结果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 PSG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治疗6个月以后的 PSG监测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存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重症患者由于禁食或不能进食,必须进行必要的营养供应以保证正常的机体需要,肠内营养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可靠的营养方法,为患者基础生命支持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但在进行肠内营养时要把握好其适应症、禁忌症,做好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护理监测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肠内营养顺利进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王金延;赵焕;曹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患者经过护理后,治愈2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急,伴呼吸困难,采取综合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龙柄桥;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出现比较频繁,经常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漏诊和误诊;为了减少或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并为临床恶心呕吐提高科学依据。方法从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恶心呕吐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较多,比如肝功能损害、粪石梗阻、12指肠溃疡以及急性阑尾炎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作者:周存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癌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的8例肺癌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常规放射治疗。疗程一年,并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比3年内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存活率差异。结果经调查发现肺癌患者的3年内存活率与放射治疗的剂量有一定关系,以30Gy-39Gy剂量组低,50Gv-59Gy剂量组高。结论肺癌患者以高龄人群为主,并多发于晚期,采用放射治疗,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作者:石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血糖波动性、血糖达标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对134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34例糖尿病患者一般知识掌握,合理饮食睡眠,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合理整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抑郁症、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11年出生2013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6例,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早产儿有36例,多胎早产儿16例,前置胎盘3例,羊水过多早产8例,严重贫血7例,精神紧张5例,其余11例原因不明。体重1000-1250g 的22例,1250-2000g 的41例,大于2000 g的23例。我院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并经专人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早产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皮肤护理外,根据阿氏评分及全身状况,首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作者:李居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进行综合护理的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科学细致的综合护理,治愈47例,死亡1例,治愈率97.92%,死亡率2.08%。结论科学细致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瑞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发病快,病情急骤,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常有严重后遗症,且多危及患者生命。方法对我单位2011年4月---2013年4月共转送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转送情况分析,脑出血78例,神志清醒9例,浅度昏迷2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21例(其中上呼吸机12例)。结果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转运,安全转入相关医院94例,占97.9%,2例病情恶化,途中死亡,占2%。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如能够及时、安全地转运至有能力救治的医院救治,则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为提高口腔溃疡患者康复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完善有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三黄清解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可以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怡茹;吴国斌;邢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遵义市麻风病人生存状况,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救助措施。结果调查病人960例,外迁31例,失访155例,死亡115例,存活659例。存活病人中Ⅰ级畸残77例,Ⅱ级畸残218例,无残疾364例。结论麻风病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要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融合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吴铁菊;李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