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仿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12岁小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心理干预组( A组)30例,常规对照组(B组)30例。心理干预组(A组)由手术室护士至病室接小儿患者至手术间,在此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进入手术间后鼓励安慰患儿直至患儿入睡,常规对照组(B组)在由护士接患儿进入手术室,但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A组)患儿麻醉清醒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B组)。结论术前对小儿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游静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妇科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6.8%,对照组则为68.4%,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则为73.7%,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立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ICU病人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住院ICU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喂养不耐受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有51例不能耐受,占56.67%,平均出现不耐受时间为2.56±2.11d,高峰出现在3d内。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为:胃潴留伴腹胀14例,腹泻31例。在对 ICU 病人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期间耐受性因素分析中表明年龄、A-PACHE-II、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血清白蛋白及是否鼻饲药物均为影响其耐受的因素。耐受者与不耐受者在喂养起始速度、起始量上经比较(P>0.05),在大速度、大量上经比较(P<0.05)。结论 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情况除了与年龄、APACHE-II、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血清白蛋白及是否鼻饲药物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喂养速度、喂养量的调节有关。
作者:徐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方法被试对象80例,实施综合治疗,即改进透析方案+联合降压药物舌下含化+中医穴位埋线。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于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建立绿色通道后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选择4年前我院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时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检查与治疗方式,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各项数据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平均输血量、复发出血率、手术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帮助医生及时迅速地判断出病因并制定出完善的诊断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妙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诸体位改变对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进行喘息性肺部炎性疾病治疗的56例患儿进行不同体位诊断后的临床资料和测定参数分析。结果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各潮气呼吸参数均有显著性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测定时,对患儿的体位进行统一是必要的,可以减少诊断误差的出现。
作者:黄传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在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进行收治的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共计50例的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将患儿资料随机抽取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儿25例,对照组患儿25例,对于对照组的25例病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则观察组25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连续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病例疗程全部为14天-21天,之后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和相关患儿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后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之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比下对照组给予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患儿的不良反应方面、住院时间方面、抗生素治疗费用等多方面的均显著是高于观察组的。结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肺炎方面是具有安全性、治愈率高、经济适用的,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并住的推广和借鉴的。
作者:金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掌握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的现状,完善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借鉴了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采用了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预防保健功能界定的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整体差距比较大,为了缩小城乡的预防保健差距,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相关的政策,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作者:张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采用西药、中药与手术治疗后都痊愈,有效率为100%。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起病时均有下腹痛,伴发热、寒战,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可根据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作者:郭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临床观察,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的7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室颤,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结果经积极急诊救治后,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8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4例抢救成功。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绿色通道转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及时救治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好办法。同时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孙相启;耿作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相关动脉导致的急性心脏病,它属于不完全闭塞型冠状动脉血栓栓塞,且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不同于 STEMI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故两者的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本文就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贺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73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紧急处理,实施快速有效的护理,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充分透析。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快速纠正低血压,即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又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观察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06---2013.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大出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将其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等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平均出血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止血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导管实施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止血,并且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保留子宫,同时不会产生严重性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纪兰;张晓云;王德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部分老年患者表现不典型,病原菌复杂,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结论及时诊断与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陈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长沙市2004---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12年甲肝信息,利用Excel2003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沙市甲肝年平均发病率2.43/10万,2004---2007年疫情上升,自2008年湖南省将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后,发病逐年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宁乡县、浏阳市所在的农村及城乡结合地带,春季(3-5月)为高发期,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农民占病例一半以上,年龄集中于20-59岁人群。结论长沙市甲肝疫情近年平稳,但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发病。
作者:刘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008年---2012年汝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麻疹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2年汝州市共报告麻疹312例,年均发病率为10.18/10万,发病高峰期为2008---2009年;全市21个乡镇、办事处均有报告,平均发病率高乡镇为王寨乡17.93/10万,低为小屯镇4.44/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1.45%,其次为学生,占9.94%;发病以5月龄-3岁年龄组为主,占67.31%。结论麻疹接种率和及时率低是导致2008---2009年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开展强化免疫后无麻疹病例发生,说明麻疹强化免疫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文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方法把6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任意分成两个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人,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干预方法,具体的是对照组实施正常护理,干预组则采用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有贴心的心理护理、子痫期的相关护理、分娩期的护理、产后护理,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与干预组相比,对照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症状,新生儿的死亡率也较高。结论经过护理人员精心的心理护理,子痫期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还有相应的产后护理,这些护理工作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患者的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并发症很少发生,胎儿出现的异常状况也相对减少。
作者:张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女性心电图比较分析,找出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的原因,提高对孕妇中出现的 P-R间期缩短现象的认识。方法选择足月待产孕妇500例为观察组,年龄23-40岁,选择同期门诊健康查体女性600例,年龄22-45岁,比较两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非妊娠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与旁路机制关系不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
作者:钟予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结合高危型 HPV -DNA 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和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妇科门诊进行体检的女性7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0例,采用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 TCT使用TBS报告系统,凡ASCUS以上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对照组500例,采用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对细胞学阳性者同样进行宫颈活检。后对比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阳性总检出率1.6%,诊断总符合率37.5%,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12.5%;观察组阳性总检出率31.6%,诊断总符合率62%,癌前病变总诊断符合率56.96%。其中TCT结合HPV检测的诊断符合率100%、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75%。结论 TCT和(或)高危型HPV-DNA检测方法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提高了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 TCT联合HPV-DNA检测又大大减低了漏诊率,明显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其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蓓;贝国珠;朱伟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干预情况。方法对对宜昌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160例MCI患者的血浆Hcy和叶酸以及维生素B12进行测定,与同期体检健康的156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从 MCI患者中,进一步将94例高Hcy血症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叶酸和维生素治疗进行分组,分成治疗组(48)和非治疗组(46)。结果在 MCI组中,血浆 Hcy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要低(P<0.05)。治疗组中,Hcy要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之后,治疗组中的 Hcy水平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中,MMSE评分要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没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MMSE 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P >0.05)。结论MCI患者缺乏一定的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高Hcy血症症状,对患者补充一定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
作者:孔亚婷;喻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