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华
目的分析总结CT增强扫描规范化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放射科200例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100例对照组患者CT增强扫描前仅按照一般护理要求对其护理,另外100例观察组患者CT增强扫描整个过程中贯穿规范化护理措施,扫描结束后比较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96例图像高度清晰,4例不清晰,扫描成功率为96%,对照组78例图像高度清晰,22例不清晰,扫描成功率为78%,2组增强扫描成功率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12例头痛、14例恶心呕吐、1例荨麻疹,副作用发生率为27%(27/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37%。结论将规范化护理措施贯穿于CT增强扫描整个过程中,可有效提升扫描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贾姝丽;王建;王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临沂罗庄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11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胎头吸引器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枕后位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新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在中心注射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中心注射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服务的提高,对改善前后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在患者等待实时间、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巡视间隔、患者满意率的表现上,均优于改进前。结论持续性质量改进在中心注射室应用中,护理质量呈平稳上升趋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疾病已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而且已成为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创伤性休克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且患者伤情重,抢救时间短,所以,尽快尽早给予紧急恰当的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岳小娟;张美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ICU病人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住院ICU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喂养不耐受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有51例不能耐受,占56.67%,平均出现不耐受时间为2.56±2.11d,高峰出现在3d内。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为:胃潴留伴腹胀14例,腹泻31例。在对 ICU 病人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期间耐受性因素分析中表明年龄、A-PACHE-II、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血清白蛋白及是否鼻饲药物均为影响其耐受的因素。耐受者与不耐受者在喂养起始速度、起始量上经比较(P>0.05),在大速度、大量上经比较(P<0.05)。结论 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情况除了与年龄、APACHE-II、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血清白蛋白及是否鼻饲药物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喂养速度、喂养量的调节有关。
作者:徐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90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经抗炎治疗后再复查彩超,并且对治疗前后的图像特点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脐周和右中下腹,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血流信号。治疗后复查18例患儿淋巴结消失,72例患儿淋巴结明显缩小,彩色血流亦减少。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便捷,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微创抽吸手术)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7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窗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22.9±6.1d)、死亡率(4,1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41%)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32.2±7.3d;6,16.22%;6,16.2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率(34,91.8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31,83.7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率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苗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HBsAg携带者是HBV赖以生存的寄主,对HBV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HBsAg携带者的来源以血液传播为主,母婴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家人之间密切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要阻止 HBV 的传播,一方面要加强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健康人群。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依据本文选取资料,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病房健康宣传管理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健康教育的实际与健康教育的标准情况,准确找出存在的差异,并有效探讨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良好的改进措施。结果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到健康宣教之后,我科健康教育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在病房健康宣教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水平,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彭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酮载体类药物,在现代妇产科临床抗生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非司酮的药物作用机理分析以及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应用总结,为临床使用提供良好的借鉴。
作者:严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动态随访联合TCD预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CT动态随访及TCD监测脑血流,6个月后行GOS评分(预后评分)。结果 CT扫描tSAH出血量多、Hidjra分型13分以上、出血部位位于颅底大血管周围(外侧裂池、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合并明显颅内损伤,颅内压较高及TCD监测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快者GOS评分低,预后较差。结论 tSAH患者CT动态随访表现严重、TCD血流增速明显者,预后差。
作者:王俊锋;高朝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刀辅助下小切口、亚甲蓝淋巴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控制效果和淋巴结清除数目、以前哨淋巴结活检为据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切口美观度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淋巴示踪+超声刀辅助下小切口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作者:王希龙;邱文秀;王金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总计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治愈73例,好转8例,治愈率高达90.12%;住院时间3-7天,平均为4.6±0.7天,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除了止血效果满意、视野清晰之外,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锦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妇科炎症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自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并将70例盆腔炎的患者资料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病例35例,对照组患者病例35例,那么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为7天为1个疗程,共计给予两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使用的甲硝唑治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x2检验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治疗妇科炎症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008年---2012年汝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麻疹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2年汝州市共报告麻疹312例,年均发病率为10.18/10万,发病高峰期为2008---2009年;全市21个乡镇、办事处均有报告,平均发病率高乡镇为王寨乡17.93/10万,低为小屯镇4.44/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1.45%,其次为学生,占9.94%;发病以5月龄-3岁年龄组为主,占67.31%。结论麻疹接种率和及时率低是导致2008---2009年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开展强化免疫后无麻疹病例发生,说明麻疹强化免疫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文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86例,行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通过镇静、降压、监护及积极抗感染等处理,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密切留意患者疼痛症状并给予有效止痛;术中的必要保障措施是降低心率和控制血压。术后护理的关键是恢复呼吸功能,积极预防与观察并发症。
作者:项葆;齐少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鼻是面部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骨骨折( Nasal Fracture)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鼻骨骨折可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作者:王宝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强迫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的组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舍曲林。采用耶鲁一布朗强迫症量表(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0%vs45%,P<0.05);两组治疗后 Y-BOCS、HAM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两组治疗后观察组 Y-BOCS、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嗜睡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多在2周内消失。讨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智萍;张波婷;钱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重度中暑合并电解质紊乱病人进行病情监测,通过积极的治疗及密切的临床观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对重度中暑合并电解质紊乱病人各个系统进行病情观察。
作者:吴媛婷;姚爱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促进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均配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患者身心舒适,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