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赵智萍;张波婷;钱俊

关键词:舍曲林, 喹硫平, 强迫症,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强迫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的组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舍曲林。采用耶鲁一布朗强迫症量表(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0%vs45%,P<0.05);两组治疗后 Y-BOCS、HAM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两组治疗后观察组 Y-BOCS、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嗜睡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多在2周内消失。讨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合理用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比使用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同时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6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而且治疗组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病程及缓解症状,优于抗生素,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作者:崔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175例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扁平疣17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75例,其中男87例,女188例,年龄8-35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6个月至3年,疣体分布颜面部125例,分布手背50例,疣体少者4个,多者达113个,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00例。

    作者:洁晓;吕春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陆正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陆春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包头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包头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的情况。方法①膳食测算,采用3天膳食称重记录法;②采用身高、体重测量法。结果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总体发育状况良好,WAZ、HAZ、WHZ的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低体重、发育迟缓发生率基本为零,消瘦、肥胖无差异,超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省示范幼儿园和一类幼儿园儿童营养供给合理。农牧区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在营养膳食不够合理。②农牧区幼儿园伙食供应未达不到RNI标准。

    作者:周怡;孟宪梅;王晶;郭龙;栗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铅中毒性肾病临床诊治进展

    铅中毒现象与铅中毒性肾病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概述铅中毒性肾病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阿娜古丽·艾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木僵的观察与护理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 MECT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兴奋躁动、抑郁症及木僵的疗效更好[1]。我病区于2013年6月采用MECT治疗1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木僵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氨磺必利开放性治疗试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及12周末采用PANS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量表( TESS)系统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RESES)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利用自编的月经调查问卷每4周调查1次月经情况,以及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结果①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②32例患者PANSS减分率75%;③RESES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④治疗后体重测定有轻度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月经周期、月经量及行经时间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⑥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氨磺必利400-800 mg/d时,能有效控制精神症状,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小;对体重、月经影响不明显,尤其对女性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陈青松;李彦辉;张红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坐位咳嗽排痰对开胸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开胸术后患者的体位,提高患者咳嗽排痰的有效率。方法将80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时取90°体位,背部离开床垫进行咳嗽;对照组取半坐卧位进行咳嗽,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排痰的有效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术后患者咳嗽时取90°坐位,能提高咳嗽排痰的有效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吴云珊;胡恩锦;朱玉萍;伦雪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瘫患儿家属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脑瘫( C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多种相应问题,其个性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存在着密切关系。患儿家长因心理负担的加重,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对于CP的康复不是简单的治疗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功能训练过程。家长的参与,院内、外长期训练特别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了解到了脑瘫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了承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心理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医护人员需认真做好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配合完成脑瘫患儿的长程治疗。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理告知对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对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儿科住院的120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护理告知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告知后的护患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科是一个特殊科室,是发生护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实施护理告知能够明显的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许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突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对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5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动态护理、营养护理、胃肠护理、导管护理、伤口护理、结肠造瘘口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护理。结果50例患者均经过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发现患者腹部内有肿瘤的患者有27例,占总人数的54%,在手术中发现肠粘连患者1例,占总人数的2%,在手术中发现肠扭转的患者有5例,占总人数的10%,在手术中发现嵌顿疝患者有17例,占总人数的34%。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并发症患者有8例,占总人数的16%。结论通过对50例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到老年突发急性肠梗阻与中青年肠梗阻患者中不同之处,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预后治疗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爱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导乐分娩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导乐分娩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对我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其中50例导乐分娩和50例非导乐分娩产妇的护理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导乐组产妇的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下降,产妇满意度提高。

    作者:朱雅丽;李雪莲;臧雅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总结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经验

    目的探究、总结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4名患有卵巢囊肿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114名患者手术都非常成功,术中和术后情况良好,没有大出血的情况发生,而且都恢复良好,全部痊愈后出院。与以往的开腹手术患者资料相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具有优势。结论只要了解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注意事项,针对其特点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护理,这样会使手术的成功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能降低,从而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家人的担心。

    作者:刘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 SAHS患者,进行 UP-P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PSG监测结果。结果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 PSG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治疗6个月以后的 PSG监测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存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免疫与体液免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胞免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鞠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发生乳汁淤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乳房加中医穴位按摩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加吸奶器吸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敷乳房加中医穴位按摩乳房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好。

    作者:杨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方法被试对象80例,实施综合治疗,即改进透析方案+联合降压药物舌下含化+中医穴位埋线。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患者闭经的临床研究与干预策略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闭经的频率和换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女性精神病患者120例进行观察,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闭经的发生率和换用阿立哌唑后闭经患者恢复月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闭经17例,发生率14.17%。换用阿立哌唑治疗后恢复月经患者13例。结论女性患者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有可能出现闭经。阿立哌唑可有效降低女性患者闭经发生率。

    作者:李洪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微创抽吸手术)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7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窗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22.9±6.1d)、死亡率(4,1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41%)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32.2±7.3d;6,16.22%;6,16.2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率(34,91.8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31,83.7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抽吸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率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苗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