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霞;LIU Jinzhong;ZHANG Yuelan
目的:探讨HPV感染及k-ras基因突变与直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75例直肠腺癌患者癌及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HPV DNA和k-ars基因第12、13密码子。结果:直肠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检出率为73.3%(55/75),而正常黏膜未检测到HPV DNA。HPV感染与患者年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族别、性别、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75例直肠腺癌组织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34例(45.3%),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且与HPV感染亦无关联(χ2=0.240,P=0.624,rP=0.056)。结论:HPV感染可能是导致直肠腺癌恶性表型的重要因素;而k-ras基因突变与HPV感染无关。
作者:杨新辉;赵泽亮;库热西;王海江;范川文;赵为民;孙振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不同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方法:取已建立的8个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和B6小鼠空腹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胃泌素水平。结果:B6小鼠、2#、4#、16#、24#、51#、57#、61#和73#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μg/L)分别为(2.814±0.209)、(1.135±0.114)、(0.853±0.701)、(2.371±0.335)、(1.371±0.190)、(0.685±0.374)、(2.274±0.251)、(2.471±0.251)和(0.986±0.173),9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9,P〈0.001);其中2#、4#、24#、51#及73#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较B6小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筛选出了5个稳定表达的SV40T转基因小鼠品系。
作者:申琦;邵蓓新;郜十伟;陈辉;张钦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传统开放手术对肾鹿角状结石的处理较为困难,风险较大,尤其是有开放手术取石史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对鹿角状结石疗效差[1]。随着泌尿腔镜技术的发展,美国泌尿学会尿石症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作为治疗鹿角状结石的首选方案,同时也指出,为清除结石,建立2个或者更多的通道是必要的[2]。作者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鹿角状结石患者的资料,探讨一期双通道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鹿角状结石的疗效。
作者:孔朝辉;李启忠;丁德刚;张祥生;王晓晖;姬彤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t women compli-cared with thrombocytopenia,PT)是围生期的一种常见病,约占妊娠总数的3.7%[1]。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7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张苗苗;张连琴;孙璐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在1.96N水平力作用下感染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4只,在犬的双侧上颌尖牙近远中、第二双尖牙近远中颊侧骨板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共32枚。种植体颈部缠绕正畸橡皮圈及4-0缝合线以诱导炎症。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镍钛拉簧在2种植体间即刻施加1.96N的水平力,对照组不加力。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1、2、4和8周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观察期内实验组2枚种植体松动,未脱落。1周时种植体周围牙龈黏膜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性反应。实验组1周时种植体出现大量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有少许新生纤维组织,越接近尖部炎性反应越轻;2周时中部压力侧骨质连续性破坏;4周时颈部见少量骨质破坏,同时有片状的新生骨形成;8周时颈部骨质破坏吸收,中部压力侧见纤维增生,排列杂乱。对照组骨质破坏较实验组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感染状态下,骨质的吸收由颈部向尖部进行;加力较不加力对骨质破坏严重。
作者:崔淑霞;LIU Jinzhong;ZHANG Yuelan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阿霍烯(ajoene),又名大蒜烯,化学名为4,5,9-三硫代-9-氧-1,6,11-烯十二烷(4,5,9.thiene-9-OX-ide),是大蒜中没有辛辣味和蒜臭味、性质较为稳定的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肿瘤及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但其对高脂血症的独立作用研究较少,在体动物实验的报道也不多[1]。作者利用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作者:张晓林;翁闪凡;杨安平;刘爱平;张相年;赵树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MAGE-1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质粒pcDNA3.1-MAGE-1和pcDNA3.1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设未转染的SMMC-7721细胞株为空白对照组,应用Real-timePCR检测3组细胞中MAGE-1 mRNA的表达;再分别用以上3种细胞的冻融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使其激活T淋巴细胞成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对野生型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cDNA3.1-MAGE-1转染组MAGE-1 mRNA的表达量为(1.211±0.586),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分别为(0.412±0.021)和(0.452±0.31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652,P〈0.001)。转染pcDNA3.1-MAGE-1重组质粒、pcDNA3.1空质粒的SMMC-7721细胞和未转染的野生型SMMC-7721细胞的冻融抗原所激活的CTL对野生型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8.26±2.47)%、(25.84±2.72)%和(26.27±0.8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607,P〈0.001)。结论:肿瘤相关抗原MAGE-1能够在体外诱导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何炜;刘甲;郭玉琴;刘新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上对于有较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儿的心功能改变情况一直存在争议。该类患儿在临床上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但传统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于受前负荷影响,往往高估陔类患儿的左心收缩功能,多提示左心收缩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人SMRT基因真核和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体外人工合成SMRT-C645bp对应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UC57载体,酶切,测序正确后,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酶切后亚克隆至pCMV-myc载体和pGEX-6p-1载体,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人pCMV-myc-SMRT真核表达载体和pGEX-6p-1-SMRT原核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了人SMRT真核和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蛋白间相互作用的证实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春美;盛光耀;卢洁;郝庆飞;谢垒;白松婷;许松涛;薛乐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稳定遗传的纯合子SV40T胃壁细胞定位表达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定量PCR法比较已知杂合子小鼠和未知阳性小鼠中外源基因的起始模板量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并通过测交的方法来验证试验结果。结果:用定量PCR法选育出15只纯合子小鼠,经测交验证它们与野生型小鼠交配所生的后代均为阳性,证明了定量PCR的结果是正确的。通过纯合子之间的全同胞交配建立了6个独立的纯合子品系。结论:定量PCR具有省时、省力及高通量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筛选纯合子转基因动物。
作者:郜十伟;刘书漫;陈辉;李倩茹;金辉;张钦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iNOS蛋白在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5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9%、30.4%、42.1%和62.3%;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4.8%、52.6%和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χ2=16.725,P=0.001;iNOS:χ2=21.300,P〈0.001)。胃癌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在侵及浆膜层组织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织(COX-2:χ2=4.154和5.123,P=0.042和0.024;iNOS:χ2=5.539和8.640,P=0.019和0.003);且两者间有关联(rP=0.351,P=0.006)。结论:COX-2和iNOS参与胃癌形成的全过程,且可能为其早期事件。
作者:李晓丽;林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大、小鼠空肠、肝及肾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蛋白的表达。方法:分别取6只SD大鼠和7只昆明小鼠,取空肠、肝及肾组织,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TP7B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小鼠空肠绒毛上皮的纹状缘和近基底部、小肠腺、肾小管和肝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ATP7B蛋白表达。大鼠空肠、肝及肾组织ATP7B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24474.380±228536.513)、(94116.484±45821.113)和(118128.741±41046.629),小鼠上述3种组织中ATP7B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129023.602±87570.591)、(150614.511±52981.792)和(118403.634±53656.681),大、小鼠同一组织器官ATP7B的积分光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9、1.355、0.009,P均〉0.05)。结论:ATP7B蛋白在大、小鼠空肠、肝及肾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动物种属关系不大。
作者:王杰玉;杨杰;李勇莉;王国栋;侯锐;高建凯;高福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Livin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ESCC及53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L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2.8%)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7.5%,χ2=20.346,P〈0.001),其阳性表达率与ESCC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SCC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39.6%)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83.0%,χ2=16.690,P〈0.001),其阳性表达率与ESCC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SCC组织中L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负关联(rP=-0.302,P=0.021)。结论:Livin和Caspase-3蛋白参与了ESCC的发生与发展;Liv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的活性发挥作用。
作者:高萍;臧文巧;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4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在河南省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亲子鉴定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773例亲子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结果:D7S3048、D18S51、D8S1179、D8S1132、D11S2368、D2S1338、D4S2639和D12S391的个体识别率≥0.94,观察杂合度≥0.79,多态性信息含量≥0.80,且这些位点参与联合排除父权率均在40%以上。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D7S3048、D18S51、D8S1179、D8S1132、D11S2368、D2S1338、D4S2639和D12S391可作为亲子鉴定的首选基因座,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陈辉;徐朝阳;李晓文;郑红;程晓丽;贺颖;宋国英;刘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因异物及分泌物阻塞气道,患儿术前多伴有低氧血症,而小儿的呼吸、循环代偿能力较差,置入气管镜的强烈刺激易导致呛咳、屏气、反射性喉痉挛、呼吸停止甚至心跳骤停,且在麻醉诱导后异物取出期间无法行气管内插管辅助或控制呼吸。因此,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关键是保持患儿的自主呼吸以保证充分氧供,
作者:吕慧敏;张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芳;柴雅玫;文小岗;周强;王志勇;崔黎;陈奎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显微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内障手术目趋成熟,并发症也越来越少。但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的急性前房炎症反应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效果。
作者:帖红艳;陈彬川;王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它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临床促排卵和实验室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益提高,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临床妊娠率仍停留在40%~5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尤其是妊娠失败而无其他明确原因的患者,再次助孕时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者: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D(Cath-D)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术后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标本中MMP-9及Cath-D的蛋白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螺旋CT征象(有无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肿块大小)间关系及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表达的关联性。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χ2分别为55.120、53.626,P均〈0.001);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MMP-9及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χ2MMP-9=8.341,P=0.004;χ2Cath-D=7.338,P=0.007);弥漫型胃癌组织中MMP-9及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12、6.175,P〈0.05)。胃癌组织中Cath-D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χ2=13.874,rP=0.496,P〈0.05)。结论:MMP-9及Cath-D的高表达与胃癌螺旋CT征象上的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组织MMP-9高表达与Cath-D高表达具有一致性,两者在胃癌的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湛;高剑波;陈奎生;张慧宇;岳松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PCR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首次术后10、20和30d的口腔颊黏膜上皮细胞及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STR法比较其外周血与口腔黏膜细胞中D7S3048、D4S2639、D14S306、D18S535、F13A01、FESFPS、vWA、CSF1PO、TPOX和THO1等STR位点联合基因型改变。结果:13例HSCT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发现外源STR基因型。10、20和30d13例患者口腔黏膜细胞与外周血检测的10个STR基因位点均至少有5个不同。结论:对受者外周血与口腔黏膜多个STR基因位点的基因型进行对比,可随时监测HSCT患者植入效果。
作者:孟晓峰;徐朝阳;陈辉;李晓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