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志海;钟涛;金莲锦;刘再英;韩继成;郭曲练
1818年,Blundell将产后大出血患者的血液收集后回输给患者本人,开创了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IBS)的先河.然而,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Wilson和Taswell研制出具有离心功能的红细胞回收设备,术野血液在回收、抗凝、过滤的基础上,经过洗涤、浓缩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大大提高了IBS的安全性,此项技术才得以真正兴起,成为血液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IBS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当回收的血液中混入了不安全的物质,例如肿瘤细胞、羊水、细菌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长久以来,对于这些潜在的禁忌证,临床医师态度非常审慎,始终避免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作者:李晗歌;虞雪融;黄宇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PPH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液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06%(A组)、0.1%(B组)、0.14%(C组),剂量均为5 ml.记录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尿急时间、排尿时间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大运动阻滞程度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大运动阻滞所需时间、伤口感觉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和尿急时间A组明显短于B、C组(P<0.05).肛门运动恢复时间和排尿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0.06%或0.1%等比重布比卡因5 ml腰麻能满足PPH的需要,且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孙文琴;刘明姬;莫利求;袁福利;周爱国;潘道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超声观察腰麻后拟行剖宫产产妇不同左倾位时下腔静脉内径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 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0.5%布比卡因7.5 mg腰麻后产妇平卧,右腰臀部放置斜面为15°的体位垫(L组)或将手术床左倾斜15°(T组).记录产妇低血压(SBP<80%基础值)的发生率,并用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L组产妇下腔静脉内径明显大于T组[(1.48±0.16)cm vs.(1.40±0.15)cm,P<0.05],低血压发生率(37.5% vs.61.5%)明显低于T组(P<0.05).产妇去氧肾上腺素用量与下腔静脉内径呈等级负相关(r=-0.529,P<0.01).产妇低血压发生次数与下腔静脉内径呈等级负相关(r=-0.458,P<0.01).结论 腰臀部左倾位比手术床左倾位能更有效降低腰麻后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其机制与改善下腔静脉内径有关.
作者:郭然;薛勤;胡永明;李峰;谭洁;朱玉莲;金文杰;钱燕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喉镜和气管插管(laryngoscopy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LETID时,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神经-体液反射,给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虽然可以通过加深麻醉、使用降压药、抑制心率等药物方法降低不良反应,但麻醉药或非麻醉药用量过大又会产生新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发生机理伤害性刺激的神经传导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壁和隆突)存在大量的感受器,当这些感受器受到机械刺激时便会通过广泛的神经联系进行传导,终传入延髓的孤束核.
作者:王雯;傅润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抗抑郁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皮生长因子4(ErbB4)及微清蛋白(PV)的变化,探讨NRG1-ErbB4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200~250 g,随机均分为四组(n=6):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氯胺酮组(K组)及NRG1+氯胺酮组(N组).N组大鼠行侧脑室置管.休息1周后,D、K、N组行强迫游泳15 min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N组大鼠侧脑室给予NRG1;30 min后,C、D、K、N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生理盐水1 ml、氯胺酮10mg/kg、氯胺酮10mg/kg;给药后30 min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5 min内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NRG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bB4、p-ErbB4及PV蛋白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NRG1、p-ErbB4及PV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D组比较,K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NRG1、p-ErbB4及PV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K组比较,N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NRG1、p-ErbB4及PV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各组大鼠自主活动及ErbB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RG1 ErbB4信号通路下调参与了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王楠;李晓敏;孙合亮;李强;于颖群;杨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肺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0~81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和B组VT为7ml/kg,C组VT为12ml/kg,均按照预测体重计算;其中B组PEEP设定为5 cm H2O;所有患者均维持PET CO2在35~45 mm Hg.记录插管后5 min(T0)、30 min(T1)、1 h(T2)、3 h(T3)的HR、MAP.检测T0和T3时外周血及气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8、IL-6及TNF-α含量.结果 A、B组术中RR明显高于C组(P<0.01).与T0时比较,T3时三组血清及气管灌洗液中IL-6、IL-8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但A、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小潮气量加较快通气频率对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肺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蔚琳;何并文;胡彦艳;秦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提高产科麻醉安全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5年全球有53600个孕产妇死于妊娠期间和分娩后42 d内[1],即每100000个成活婴儿就会有400个孕产妇死亡.另外,每天还有超过1500个孕产妇和超过10000个新生儿死于可以预防的并发症[2].中国在提高孕产妇健康和安全方面成效巨大,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从1980年的144~187/100000降至2008年的35~46/100 000,但仍高于发达国家的4~13/100000[3].有文献显示,1996~2005年,全国共有2949例孕产妇死亡,其中2540(86.1%)是可以预防的[4].
作者: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自体输血是一项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目前有三大类自体输血方式:术前自体采血贮存技术、急性血液稀释技术和术中术后术区血液回收技术.通常所说的自体血回输即指第三种,它是利用人工方法回收过滤自体血,或者通过机器自动回收清洗自体血得到浓缩红细胞后再回输入机体,后者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尽管众多研究表明自体血回输技术对机体安全有效,但其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也不能忽视,本文就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作者:覃兆军;占乐云;吕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围拔管期用Narcotrend监测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评估其抑制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组术毕继续TCI丙泊酚,并调节丙泊酚的预测效应室浓度,使围拔管期Narcotrend指数(NTI)维持在65~79.C组术毕时停止TCI丙泊酚.记录入室时(T1)、术毕(T2)、吸痰(T3)、拔管时(T4)及拔管后5 min(T5)和10 min(T6)的HR、SBP、DBP及RPP,以及呛咳反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舒适度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T3、T4时C组RPP明显升高(P<0.05),T4时C组SBP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T3~T5时C组SBP、DBP和RPP明显升高(P<0.05),T3、T4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N组麻醉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术毕在Narcotrend监测下TCI丙泊酚使NTI维持在65~79拔管可以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提高麻醉舒适度.
作者:鞠志海;钟涛;金莲锦;刘再英;韩继成;郭曲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引流型喉罩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时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择期施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19~77岁,ASA Ⅰ或Ⅱ级,Mallampati Ⅰ~Ⅲ级.患者麻醉前20 min口服自制胃溶性亚甲蓝胶囊.插入喉罩后即刻从胃管引流口和通气管口经纤支镜观察食管开口及声门开口处有无蓝染插的反流物,并分别在调整Trendelenburg 体位(头低30°)后5、15 min和手术结束时进行相同位置的观察,并在术后观察喉罩周边及内侧面是否蓝染.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4例(5.7%)发生反流,无一例误吸.结论 在择期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中,正确应用引流型喉罩可有效防止术中反流误吸的发生.
作者:孙晓黎;李洁;王振元;李明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肌肉松弛作为现代全身麻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肌肉松弛是全麻各个要素中容易发生意外的一个环节,其中,残余肌松是常见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残余肌松是指全麻手术后发生肌松作用残留,目前以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比值<0.9作为残余肌松的诊断标准.本文将从残余肌松的诊断标准、实际发生情况、危害、医师现有的认识状况和防治策略等方面加以综述,为改善临床肌松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陶国荣;于布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相对其他常规手术,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需求量仍然较大.输血量大时会导致患者围术期感染,降低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如何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失血,减少血制品输注,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就此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造成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自身疾病种类、既往史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手术方式、受体和供体年龄等.
作者:魏昌伟;倪新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预警指标.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脑手术成年患者369例,应用PQRS于术前1d及拔管后15~40 min(苏醒期)对患者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感变化、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估,对与EA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 苏醒期出现躁动患者85例(2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危险度预警从高到低依次为术后意识恢复不良(OR 3.99,95%CI2.06~7.77),术前焦虑(OR 2.71,95%CI 1.52~4.80),苏醒期气道不通畅(OR 2.19,95%CI 1.04~4.62),男性(OR 2.02,95%CI 1.15~3.57),苏醒期低氧(OR 1.82,95%CI 1.04~3.19),年龄小于45岁(OR 1.68,95%CI 1.16~2.44)以及术后疼痛(OR 1.53,95%CI 1.07~2.18).结论 应用PQRS分析,青年(<45岁)、男性、术前焦虑、术后意识恢复不良、气道不通畅、苏醒期低氧及术后疼痛是EA的重要预警指标.
作者:陈易;俞一瑾;倪新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脊麻前预注昂丹司琼联合脊麻后晶体液快速输注预防脊麻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拟择期在脊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脊麻前5 min静脉推注昂丹司琼4 mg(O组)或生理盐水5 ml(S组),脊麻注药后立即快速输注复方乳酸钠.从注药后2 min开始,每隔2分钟测量并记录BP、HR和SpO2,直至鞘内注药30 min.胎儿娩出后即刻取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O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和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1).O组胎儿脐静脉血的pH明显高于S组(P<0.05),PCO2明显低于S组(P<0.05).O组产妇术中SBP下降幅度明显小于S组(P<0.05).结论 脊麻前静注昂丹司琼联合脊麻后晶体液快速输注可以明显减少产妇脊麻后低血压和恶心的发生,从而改善脐静脉的酸碱状态,减少血管收缩药的使用,但不影响产妇舒张压和心率.
作者:王猛;沈明坤;王群;余燕云;郁君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完成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 μg·kg-1·h-1(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复温时(T2)、主动脉开放时(T3)、CPB后6 h(T4)、24 h(T5)采集颈内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β蛋白和NSE含量.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S100β蛋白和NSE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在T5时恢复至T1时水平.与C组比较,T2~T4时D组S100β蛋白和NSE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术中泵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CPB瓣膜置换术时血浆中S100β蛋白和NSE的含量,减轻CPB脑损伤.
作者:刘全乐;滕金亮;邢珍;崔国庆;王丽;王培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方法.方法 选择喉镜暴露困难患者65例(病例组),按照性别与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喉镜暴露正常患者65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下颌前伸幅度、颈部后仰角度和颈围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新系统,用诊断试验评价的平行(并联)试验评价新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共4项相关因素按估计优势比(OR)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切牙间距(44.826,95%CI 1.317~152.5,P=0.032),颈围(12.458,95%CI 1.549~100.179,P=0.033),改良Mallampati分级(11.217,95%CI 1.223~102.901,P=0.035),下颌前伸幅度(3.390,95%CI 1.114~10.316,P=0.018).新预测系统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2%、63.1%、70.0%和82.0%.结论 用上下切牙间距、颈围、改良Mallampati分级和下颌前伸幅度4项因素建立的预测系统可以预测86%的喉镜暴露困难.
作者:曾玲双;马晓阳;高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Narcotrend监测下三种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50例,年龄60~92岁,ASA 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Narcotrend分级(NTS)分别维持在D0(A组)、D2(B组)或E1(C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前2 min(T3)、气腹后2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时(T6)的HR、MAP.于术前1d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行认知功能评估,计算POCD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T2、T4~T6时A组HR明显增快(P<0.05),且明显快于B、C组(P<0.05);T1、T3时三组MAP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T2、T4~T6时A组MAP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B、C组(P<0.05).145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发生POCD的有38例(26.2%),其中A组有19例(39.6%),B组有8例(16.7%),C组有11例(22.4%),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NTS维持在D2或E1水平可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且D2水平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康茵;邓龙姣;赵国栋;刘红;李海风;田可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使用情况,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收集64家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家医院中,报告神经并发症的医院有37家,其中三甲医院17家.椎管内麻醉患者共502 717例,神经并发症205例(0.04%),其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腰-硬联合麻醉和腰麻(P<0.01).在所有并发症中,短暂神经综合征(TNS)发生率高,其次是脊神经损伤.TNS患者均完全康复,而脊神经损伤康复率只有48%.结论 椎管内麻醉中硬膜外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作者:何亚军;刘敬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成人4%~5%,儿童7%~10%,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目前,哮喘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的急性发作,而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而且由于哮喘易复发,难以根治而成为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哮喘患者围术期遭受手术和麻醉的双重影响,哮喘发作的几率增加,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韩传宝;周钦海;孙培莉;丁正年;钱燕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循环气栓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22~59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E组)和全麻(G组).术中用彩超持续监测循环系统气栓及异常回声.结果 共33例(47%)患者出现气体栓子,其中E组15例(43%),G组18例(51%).气栓初多位于下腔静脉,逐渐或迅速上升至右心房、右心室,患者可出现一过性HR增快和SpO2下降.结论 宫腔镜手术中气栓发生率为47%,麻醉方法与气栓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赵素贞;刘月强;吕素萍;刘胜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