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闵苏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选用地佐辛4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选用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至100ml.均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3 ml+持续剂量2 ml/h+PCA每次0.5 ml)进行镇痛.观察术后4、8、20、24和48 h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有效PCA按压次数.结果 综合镇痛质量,D组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 地佐辛、舒芬太尼PCIA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地佐辛较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少,似乎适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作者:郑孝振;洪道先;韩箫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对兔离体心脏窦房结功能及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24只,体重2.0~2.5kg,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4、12 ng/ml组(R1、R2组).心脏取出后,连接于Langendoff离体灌注装置,并用K-H液(95%O2+5%CO2)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C组持续灌注正常K-H液40 min;R1组、R2组灌注K-H液15 min后,分别灌注含瑞芬太尼4、12 ng/ml的K-H液25 min.于灌注瑞芬太尼(正常K-H液,C组相应时点)前(T0)、灌注25 min(T1)时记录HR、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随后取右心房心肌组织,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R1、R2组HR减慢(P<0.05),R2组SACT、SNRT和CSNRT明显延长(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和R2组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但R1和R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可通过抑制窦房结功能和下调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减慢HR.
作者:史静;方开云;何祥;马国才;高鸿;安裕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61岁,体重47kg,ASA Ⅰ级.因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高血压病史3年,术前BP控制在正常范围,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入室后BP 140/87 mm Hg,HR 67次/分,RR 16次/分,SpO2 100%.
作者:郑建武;蔡渊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熵指数(RE和SE)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分别持续吸入2%~3%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吸入麻醉药停止后,20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RE、SE与AA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苏醒期RE、SE与AAI均呈逐渐上升趋势,Ⅰ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1 (P<0.05);S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l(P<0.05).结论 熵指数和AAI均能反映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麻醉深度的变化,两者相关性良好.
作者:宋晓丽;李天佐;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在分娩镇痛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组)、腰硬联合镇痛组(S组)和硬膜穿孔复合硬膜外镇痛组(D组).P组于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0.125%罗派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5 ml作为首量,继而已同一混合液行自控硬膜外镇痛,背景量7ml/h,单次2 ml,时间锁定15 min.S组在腰-硬联合操作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3 ug,继而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配方同P组.D组在穿刺成功后(以发现脑脊液同流为准),作硬膜外置管,注入0.062 5%罗派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10 ml作为首量,继而已同一混合液行自控硬膜外镇痛,背景量14 ml/h、单次4 ml、时间锁定15 min.于镇痛前(T0)、镇痛后1 min(T1)、5 min(T2)、10min(T3)、60 min(T4)行VAS评分;记录各组镇痛首次PCA时间、PCA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不良反应、产程及分娩方式.结果 与T0时比较,T2~T1时三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D组和S组比较,T2、T3时P组VAS评分明显升高;P组首次PCA时间明显缩短、PCA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与D组比较,P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延长、器械助产、产前发热例数明显增加(P<0.05);S组剖宫产、产前发热、胎心减慢、瘙痒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劳建新;宋兴荣;张永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Tau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是高度不对称的含磷糖蛋白,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1].Tau蛋白的结构特征质量光谱测定法证实,Tau蛋白不具备任何有规则的二级结构(如α-螺旋或β-片层结构),其一级结构突出的特点是在蛋白质羧基端具有3~4个含31或32个氨基酸残基的重复区,即主体结构呈Pro-Gly-Gly-Gly的“重复串联”.
作者:刘超;闵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年龄44岁,体重49 kg,身高162 cm.因“车祸伤致右小腿肿痛右胫腓骨骨折1d”入院.术前常规检查正常,ASA Ⅰ级,无结核病及糖尿病史,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胫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刘晓华;杨珊;张小玲;罗云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改良Proseal喉罩和改良普通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改良Proseal喉罩组(P组)和改良普通喉罩组(L组).全麻诱导后徒手插入喉罩,接麻醉机,控制或辅助通气.记录两组麻醉前(T0)、插入喉罩即刻(T1)、插入喉罩3 min(T2)的SBP、DBP、HR和SpO2,同时记录喉罩插入时间和并发症,并进行喉罩通气评估、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和气道密封压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喉罩插入时间及各时点的SBP、DBP、H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L组(P<0.01);P组喉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评分优良率均为100%,明显高于L组的85%、80%(P<0.01);术毕P组1例喉罩粘血,明显少于L组的7例(P<0.05).结论 改良Proseal喉罩在气密性、通气评估、纤维支气管镜评估等方面好于改良普通喉罩,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绍林;张进;张鹏;殷骏;俞蕾;何磊;程庆余;刘小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65~85岁,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12、24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S组CK-MB、cTnI浓度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丛丽;孙立新;邬怡萍;毕燕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吸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布托啡诺镇痛镇静的影响.方法 2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分为吸烟组(S组,n=100)和非吸烟组(NS组,n=100),术后均采用静脉布托啡诺镇痛.在术后1、2、6、12、18、24、48 h分别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和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评估镇痛和镇静程度.结果 S组术后1、2、6 h NRS评分高于NS组,术后1、2 h MAAS评分高于NS组(P<0.05).结论 吸烟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布托啡诺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弱于非吸烟患者.
作者:陶苏蔚;佘高明;王琛;谢红;刘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 TDAG8)的表达.方法 体重250~280 g的SD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CAO)模型.IR组大鼠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再灌注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 mRNA及TDAG8蛋白表达.结果 IR组脑缺血半暗带内TDAG8 mRNA及TDAG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P<0.01);C组与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AG8可能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作者:濮健峰;邵东华;杭黎华;束薇薇;魏云伟;葛家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推注速度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 Ⅱ级,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推注速度分别为0.3 ml/s、0.05ml/s.观察两组在推注局麻药物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痛觉阻滞不全、恶心、呕吐、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暂时性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达到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自高平面下降两个节段的时间、运动阻滞评分、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注速度可能不会对等比重局麻药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产生临床可见的影响.
作者:贺亮;徐军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78岁,60kg,ASA Ⅲ级,拟行左侧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术.患者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术前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肺动脉压中度增高,三尖瓣轻度反流.血气分析PaO2 62 mm Hg.术前3d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 850 IU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16 s.
作者:赵达强;陈勇柱;周全红;陆捷;张晓丽;江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眼内压(IOP)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脊柱侧弯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使用笔式眼压计分别于全麻后平卧位10 min (T1)、俯卧位10min (T2)、俯卧位30 min (T3)、手术结束前10 min (T4)、手术后恢复平卧位10 min( T5).手术结束后30 min (T6)测量IOP,同时观察各时点MAP、HR、PETCO2、CVP的变化.结果 术中各时点MAP、HR、PETCO2、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T5时IOP明显升高(P<0.05);与T2和T5时比较,T3、T4时IOP明显升高(P<0.05).结论 患者IOP在俯卧位后逐渐升高,并且维持较高压力至手术结束前,恢复平卧位后IOP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
作者:蒋明;蒋忠;马正良;周路阳;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delta阿片受体(DOR)是否参与了低氧预处理(HPC)对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大鼠接受为期7d的HPC后,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随机均分为五组:心跳停止(CA)组(A组)、HPC+CA组(B组)、Naltrindole( NTI,DOR特异性拮抗药)+CA组(C组)、HPC+人工脑脊液(ACSF)+ CA组(D组)及HPC+ NTI+CA组(E组).A组仅建立心肺复苏模型;C组大鼠在窒息前30 min经侧脑室注入含50 nmol NTI的ACSF 10μl;B、D、E组均接受连续7d的HPC,HPC结束后24 h,B组大鼠接受气管插管、8 min窒息以及心肺复苏;而D组和E组大鼠则在窒息前30 min分别经侧脑室注入含0或50 nmol NTI的ACSF 10μl.观察复苏成功率并对存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观察复苏后海马CAI区神经元损伤及凋亡情况. 结果 HPC改善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早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增加海马CAl区存活神经元的数量,而DOR拮抗药Naltrindole明显消除了HPC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在HPC减轻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的过程中,DOR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高昌俊;孙绪德;张贵和;牛江涛;蒯建科;柴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和药物大都原于基本的疼痛理论,虽然在创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疼痛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在慢性疼痛治疗方面,特别是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却不能够让患者满意.
作者:鲁玉刚;俞卫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布比卡因7.5 mg+舒芬太尼5μg,Ⅱ组:0.5%布比卡因7.5 mg+舒芬太尼2.5 μg,Ⅲ组:0.5%布比卡因10mg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Ⅱ组给药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Ⅲ组,恶心、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Ⅲ组,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2.5、5μg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项小兵;马美娜;柳兆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佳剂量.方法 选择150例65~78岁、ASA Ⅱ或Ⅲ级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D4组):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后分别以0.2、0.4、0.6、0.8μg·kg-1·h-1维持至检查结束;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诱导后即刻(T1),纤支镜进入声门即刻(T2),纤支镜抵达降突即刻(T3),检查完成即刻(T4),检查完成后10 min(T5)时MAP、HR、SpO2和OAA/S评分,并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纤支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五组OAA/S评分、MAP明显降低;T2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5时D4组OAA/S评分明显降低:T1时D2、D2、D3、D4组MAP明显升高、T2时1D、D2、D3组和T2~T5时D4组MAP明显降低;T1时D4组SpO2明显降低(P<0.05);D2、D3、D4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予以首次剂量0.5μg/kg后,再以0.4~0.6μg·kg-1·h-1剂量持续输注对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同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作者:彭惠华;樊友凌;江伟航;程平瑞;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全身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血浆半数有效浓度( EC50).方法 择期手术需插入喉罩患者25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为4.0μg/ml,依次降低丙泊酚靶浓度,各相邻比率为1:1.以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的上一级为入选本研究的第1例,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按Dixon's序贯法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如果 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则使用上一级浓度;如果阴性反应,则使用下一级浓度.结果 插入喉罩时TCI丙泊酚的EC50为2.43μg/ml,95%可信区间为2.05~2.89 μg/ml.结论 设定合适的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插入喉罩的麻醉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麻醉诱导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麻醉的风险.
作者:周军;孟凡民;裴旭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温度稀释法与动脉压法心输出量(CO)测定的不同,并观察快速输液条件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的骶骨肿瘤手术患者10例,麻醉诱导后,放置Swan Ganz导管、FloTrac传感器和Vigileo监护仪,温度稀释法间断测定心输出量(ICO),动脉压法测定心输出量(APCO).手术开始前30 min内输注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测定液体输注前后HR、MAP、CVP、肺动脉楔压(PAWP)、ICO、每搏量变异度(SVV)、AP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采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CO的差异.结果 APCO- ICO的均数为-0.10 L/min,95%CI为-1.14~0.94 L/min.(APCO+ICO)/2的均数为5.97 L/min,与95%区间的大绝对值1,14L/min相比临床可以接受.快速液体后,CVP、PAWP、APCO和SVI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SVV明显低于输液前(P<0.01);HR和MAP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脉压法测定CO与温度稀释法相关性好,可为围术期提供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作者:范晓华;刘骥;范勤;包睿;李博;邓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