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超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充分理解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并将人性化服务理念渗透到医院管理中,对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实行人性化服务,医院管理的质量显著提高,而且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结论人性化服务应用于医院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胡彩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使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我院接收确诊且进行治疗的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即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上采取热毒宁方案开展治疗,B组在临床上采取利巴韦林方案开展治疗。比较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地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临床采取热毒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窦如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日一次肌注转移因子3 u ,连用7天,脱水者口服 ORS或静脉输液,给1/2张含钠液+炎琥宁;对照组:常规ORS口服或静脉输液,给予1/2张含钠液+炎琥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95%,对照组67.74%,治疗组在腹泻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的增强剂和调整剂,它不仅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使受其调控的体液免疫失衡得以改善,而且尚有非特异免疫刺激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转移因子对秋季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总结分析。结果直肠癌早期大便隐血、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及粘液性异常便等应高度重视,能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结论提高时直肠癌的认识水平,临床上予以重视。对可能伴发的疾病要考虑到,及时作相关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就诊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并且每组40例,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以治疗30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陈才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根据老年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美多巴一年服药史的老年帕金森患者30例,给予加服甲钴胺、叶酸治疗半年,比较加服治疗前后的血浆 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 Webster得分。结果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Hcy水平为(14.53±5.21)mol/L,治疗后为(11.92±4.74)mol/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轻度者4例、中度24例、重度2例;明显进步者12例(40.00%),进步者16例(53.33%),稍有进步者2例(6.67%)。结论适当补充甲钴胺和叶酸可改善老年PD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经典抗帕金森治疗基础上的又一进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在门诊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惊厥、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及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58例患儿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
作者:白桦林;郑琼;邹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的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均得到成功保留;术后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平复者7例,视网膜复位不佳者2例,未能窥清眼底者1例;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视力有所提高,3例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善;随访2年,1例患者眼球有轻度萎缩。结论患者发生严重眼球破裂伤时,只要正确及时地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避免患者眼球的盲目摘除,还可挽救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用于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U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吸痰护理。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尹丽杰;刘颖;赵英莉;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传统的中性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以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除了16例无治疗效果外,其余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状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传统的中性治疗和服用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据有优势,效果比较明显,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本研究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米非司酮150mg顿服,次日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肉注射,2周内观察,定期测血><β-HCG值及超声监测包快改变情况。结果30例异位妊娠病例,25例获得成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了评价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社区内1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习惯培养和定期随访等干预行为,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情况。发现干预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疾病的知晓,患者的依从性如服药规律、锻炼、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的提高,危险因素也得到了改善。表明社区干预是一种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作者:陈沛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了深化高职院校医学类基础课程的改革,我校以专科生“生物化学”改革为背景,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不一[1],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促,劳动耐力下降。我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至2012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63例,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早期胃癌症状无特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03至2012年检出早期胃癌31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莉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笔者于2006年6月--200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60岁、45-57岁;慢性胃炎病程分别为3-10年、2-9年,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均处于绝经期前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中上腹胀痛或隐痛、灼热、嗳气、月经紊乱、心烦失眠、阵发性潮热,手足心发热,自汗盗汗,常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大于0.05)。
作者:古献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2011年6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详细观察患者住院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左心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值、脑钠肽浓度,研究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并对出院1个月的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用药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析。结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1例(42%)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心室扩大与心功能恶化不断提高。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低于未发生者( P<0.05),而其脑钠肽值显著增高。临床上采用胺碘酮的患者与未采用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明显减少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患者预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治疗药物等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作者:冯国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采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法;B组,行单纯硝苯地平治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A 组平均舒张压(81.8±3.6)mmHg,平均收缩压(120.5±7.6)mmHg,副作用率22.5%,总有效率90.00%;B组平均舒张压(90.2±4.3)mmHg,平均收缩压(137.9±8.2)mmHg,副作用率47.5%,总有效率77.50%。对比两组数据,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但能有效将病患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治愈率高,副作用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钙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足月儿30例,早产儿30例,测定光疗前后血清钙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光疗后血清钙均下降,p<0.01。早产儿低钙血症发生率为50%,足月儿为。2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光疗时易发生低钙血症,早产儿比足月儿发生率更高,光疗时应监测血清钙浓度,必要时补钙。
作者:卢绍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治疗的96例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二期行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结果全部骨折5-10月均骨性愈合,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30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不连及伤口感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损害控制骨科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死亡率,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