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红;安东善;邢丽艳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性昏迷,主要是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分为急性与慢性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提出的假说主要有:氨毒性学说[1]、假性神经递质学说[2]和 r-氨基丁酸(GABA)学说等。肝性昏迷是肝性脑病的后阶段,肝性昏迷实质是肝功能衰竭的终临床表现。治疗肝性脑病的基本策略是寻找、祛除或治疗诱因,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丽丽;张晓光;韩淑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8周中期妊娠,不同给药方式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照组:米非司酮总量150mg,入站早晨8:00口服米非司酮50mg,间隔12小时再次口服25mg,连用2天,第三天早晨6:00,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组:米非司酮总量150mg,入站早晨8:00口服75mg,间隔12小时,再重复一次,第二天早晨6:00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间隔3小时,根据宫缩强弱和宫颈条件是否采用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200-400μg阴塞。结果观察组在引产成功率,妊娠物排出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解决了孕妇反应用药繁琐,住站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结论联合用药比单纯用药效果好。
作者: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中药、针灸、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结果病人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94.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晶;张雨;张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观察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治疗组200例服用夏枯草口服液,疼痛明显者配伍他莫昔芬,对照组100例服用乳康丸,根据症状特点配伍维生素类,结果表明,两组药物对乳腺增生症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率79.0%,提示夏枯草口服液对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
作者: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总结分析。结果直肠癌早期大便隐血、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及粘液性异常便等应高度重视,能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结论提高时直肠癌的认识水平,临床上予以重视。对可能伴发的疾病要考虑到,及时作相关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我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记录,按患者年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科室分布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58例报告涉及药物83种,其中以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例数居于首位,占31.1%;其次为抗菌药物占17.72%和抗肿瘤药物占15.82%。主要分布在循环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骨科及中西医结合科等,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年龄以41-50年龄组发生率高,低小于10岁。结论临床加强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9例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结论在这种病人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使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我院接收确诊且进行治疗的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即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上采取热毒宁方案开展治疗,B组在临床上采取利巴韦林方案开展治疗。比较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地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临床采取热毒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窦如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两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娣;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感染后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其可累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眼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器官系统,并引起机会性感染疾病、肿瘤、甚至导致死亡等一系列综合症,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 HIV 主要存在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其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广泛传播,住院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数量也在逐年上升[1],医护人员难免要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而这些均是医源性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2]。我院2013年3月确诊8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例,确诊后不但患者得到专科治疗并减少其传播,医护人员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积极防护,避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
作者:孙伟红;安东善;邢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哮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多索茶碱与氨茶碱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共80例,对照组共80例。用5%葡萄糖250mL+多索茶碱20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250mg,12小时一次,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5%,对照组65%FEV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71.2%,FEV1/FVC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
作者:迟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导致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本文主要阐述呕吐的病以及根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的治疗原则对呕吐进行辨治。
作者:董振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心慌,胸闷9小时,神志不清3小时余入院。患者于3天前有“感冒”样症状,9小时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胸闷,出冷汗。到当地村卫生室就诊,给予输液(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但胸闷进一步加重,并于3小时前开始逐渐出现神志不清。既往糖尿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1年,生活、工作基本正常。长期服用二甲双胍(0.5,3次/日)控制血糖,但服药不规则,血糖控制不详。入院时体检:T36.5℃,R40次/分,P100次/分,BP135/80mmHg(1mmHg=0.133kpa,下同)。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5mm,光反射敏感,双肺散在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对称,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WBC30.4×109/L,RBC3.56×1012/L,HB113g/L,PLT234×109/L。 BUN13.5mmol/L, CREA157.3umol/L, K +5.83mmol/L,血糖1.4mmol/L。血气分析:PH6.76, PO259mmHg, PCO216.5mmHg, HCO3-2.4mmol/L,BE<-30,乳酸9.5mmol/L。脑、胸部CT、肝胆、胰腺、脾脏及腹腔彩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程度和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积极给予补液、纠正低血糖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呼吸急促,自主呼吸频率40次/分,通气量达25 L/分,心率110次/分,血压降至90/55mmHg,四肢湿冷,少尿。复查血 K +7.39mmol/L,血气:PH6.70,PO250mmHg,PCO220.5mmHg,BE <-30,乳酸8.67mmol/L。床边胸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由于患者家属不同意血液净化治疗,故继续给予机械通气,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对症治疗。每1-2小时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及酸碱度等,并据此调整治疗措施。给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同时调整控制血糖。根据血液的酸碱度,在补液充分的前提下,较大剂量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入科15小时后,血气分析:PH7.09,PO2191mmHg,PCO217.8mmHg,HCO3-5.4mmol/L,BE <-24,乳酸4.5mmol/L。复查血常规, WBC18.7×109/L, CREA210.3umol/L, K +4.43mmol/L,Ca +1.86mmol/L,血淀粉酶2054U/L,尿淀粉酶506.8U/L,肝功能、心肌酶正常范围。腹部 CT检查:胰腺未见明显水肿,坏死,胰腺周围未见渗出性改变。入院第三天,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基本生命体征稳定。血气分析:PH7.41, PO2151mmHg, PCO235.9mmHg,乳酸1.3mmol/L, CREA256.2umol/L,K +4.03mmol/L,Ca +2.06mmol/L,血淀粉酶1368U/L。停用机械通气并拔出气管插管。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在原服药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4片(1.0g)”。入院第五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各种检查正常范围。根据家属要求转入当地医院继续治疗。10天后随访,患者已痊愈。后诊断:①二甲双胍过量;②低血糖昏迷;③乳酸性酸中毒;④高淀粉酶血症;⑤低血容量休克;⑥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⑦2型糖尿病;⑧脑梗死(后遗症期)。
作者:方金东;黄慧;方莉;张劲琼;周兆杰;李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发病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40名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时间等情况。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喘息反复史、咳嗽、发热,观察组患儿在热程为(3.81±5.55)天,喘息时间为(10.84±9.38)天,住院时间为(10.09±3.44)天,白细胞值为10.95±3.76×109/L,胸片检查出现斑片影的例数为23例,占总数的46.0%;对照组患儿在热程为(1.01±1.88)天,喘息时间为(7.73±3.48)天,住院时间为(7.79±1.84)天,白细胞值为11.55±3.56×109/L,胸片检查出现斑片影的例数为15例,占总数的37.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特点,掌握这些临床特点并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维护小儿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刁淑梅;宋雪;赵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嘉峪关市儿童血铅水平及与儿童年龄、生活环境的关系,了解嘉峪关市区儿童受铅污染的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嘉峪关市城市居住的6月-12岁的儿童1781例进行末梢血血铅水平检测,并同时分析铅暴露与儿童年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儿童铅中毒的原因。结果嘉峪关市城市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为11%,1-2岁年龄组合6-12岁年龄组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高,靠近工厂的北市区儿童铅中毒发生率高,饮食卫生习惯差的儿童铅中毒发病率高。
作者:黄万兵;常珍妮;李慧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宫外孕又称作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的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生育期妇女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对宫外孕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高效的护理是患者有效治疗和快速康复的关键。我院对宫外孕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对中药日常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做一些简单分析和建议,目的是使中药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中药事业健康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王成利;李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源CT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把同时期60例无糖尿病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双源CT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支架直径、长度、再狭窄率、血运重建率以及非支架血管斑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使用双源CT检查成像更清晰,能够明确狭窄病变的性质以及部位,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董兆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更进一步深入了解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干损伤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抽出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干损伤的患者病例,仔细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究性的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治疗后,痊愈的病例有33例,伤残的病例有87例,变成植物人的有24例,而死亡的病例有16例;其中肺部感染患者44例,因肺部感染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干损伤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且易漏诊,需给予积极救治同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采用亚低温治疗、加强护理和手卫生等临床措施。
作者:王建华;陈绍平;卢荣加;侯建金;廖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合芒硝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用逍遥散加减内服合芒硝外用治疗。结果治愈25例,显效3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结论逍遥散加减合芒硝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作者:李平;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