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胸腰椎骨折颈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刘夔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间植骨,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3位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A级有0例,B级有1例,C级的有5例,D级的有15例,E级的有22例。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得到改善,基本获得1-2级恢复。同时随访观察各位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椎体高度基本恢复。结论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髓功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草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疾病属于因病毒而起的一种疾病,如何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并采取治疗属于此类疾病现阶段的一个难题。就此,本文对中草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进行研究,对中药的常用剂型、临床应用情况、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探讨。

    作者:吴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频繁瞬目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的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因频繁瞬目就诊的3-14岁儿童386例,详细询问病史、生活习惯,检查视力、眼位,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行角膜荧光染色,泪液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视力低下患儿散瞳验光,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86例频繁瞬目的患儿,经对症治疗、心里调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患有眼表疾病的235例,其中包括沙眼、滤泡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结膜炎186例,睑缘炎、内翻倒睫、等眼睑疾病39例,点状角膜炎10例,治疗后瞬目症状逐渐缓解。各种屈光不正192例,同时合并眼表疾病的45例,经矫正屈光不正及相应治疗后瞬目症状很快缓解183例,9例症状减轻。20例与神经功能系统有关。结论儿童频繁瞬目的原因很多,其中眼表疾病及屈光不正是频繁瞬目的主要原因,只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及正确的治疗,均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金晖;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超声科护士在分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科护士在分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院门诊超声科检查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不同病症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根据心理特点及疾病特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使患者顺利的通过超声检查,终提高超声护士分诊效果。结论对于超声科的分诊工作的特殊性质,护士要做好相关的检查与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超声科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庞芳;李惠霞;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很少发生于儿童,但是儿童干燥综合征具有特殊特点,在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自身免疫抗体、唇腺组织活检或者腮腺造影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在治疗上采用对症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如人工泪液及唾液替代治疗、低血钾酸中毒采用补钾纠酸治疗,患儿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佳。

    作者:吴良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包头医学院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包头医学院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为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24 h膳食回顾法对380例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结果膳食结构方面男、女大学生对豆类、乳类、蔬菜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比较相对不足;大学生能量摄入量偏低;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例及三餐分配热能分配比基本合理。结论包头医学院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应加强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合理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铁、钙等矿物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作者:高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利用介入栓塞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除介入栓塞化疗外再运用射频消融术进行联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肿瘤完全坏死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22.86%,观察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4.29%,存活率为85.71%,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1.43%,存活率为9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复发率有所降低,应该尽早积极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实施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胸腰椎骨折颈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3位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A级有0例,B级有1例,C级的有5例,D级的有15例,E级的有22例。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得到改善,基本获得1-2级恢复。同时随访观察各位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椎体高度基本恢复。结论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髓功能。

    作者:刘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电针组用电针结合牵引治颈椎病36例,温针组用温针结合牵引24例,观察及统计术后疗效及施术耗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8.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电针组施术耗时少,明显提高治疗效率。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电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效率更高。

    作者:庄建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植入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发生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采用小支架植入治疗措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资料共240例,其中小血管支架组患者96例实施了小血管支架植入手术;大血管支架组的144例患者,实施了大血管支架植入手术;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方法、临床特点、预后等异同进行比较。结果小血管支架植入组成功率为97.78%,大血管支架植入组成功率为99.04%;小血管支架组的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大血管组;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及在随访期间的预后方面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在支架植入的成功率、预后方面,小血管支架组与大血管支架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可以在临床上安全应用以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依据诊治措施用药的差异分为观察组(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差异,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观察组愈合18例(50.00%),显效11例(30.56%),有效5例(13.89%),无效2例(5.56%),临床治愈率为94.44%;对照组愈合13例(36.11%),显效8例(22.22%),有效6例(16.67%),无效9例(25.00%),临床治愈率为75.00%。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唐明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妥善固定,并做好护理观察。结果骨科术后护理使用镇痛泵能较好的解决患者疼痛的程度,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护理过程中注意术后患者副作用表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杜绝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细化各种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保障。

    作者:徐少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纸尿裤用于新生儿高热降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冰冻后的纸尿裤用于高热的新生儿的效果。方法取一次性普通合格纸尿裤注入一定量的水(小号100毫升、中号200毫升),放置于-18℃的冰箱急冻室3小时左右使纸尿裤达到霜水状,将纸尿裤置于高热新生儿头下监测不同时效患儿温度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患儿取得更好的降温效果。

    作者:何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连续肌间沟阻滞与单次肌间沟阻滞的对比分析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而肌间沟阻滞作为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因阻滞位置高、神经丛密集、阻滞较完善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传统的肌间沟阻滞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入麻醉药,首先锐利的针头在注药时易发生移位导致麻醉失败或效果不佳,其次一次性注入麻醉药后药量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安全隐患高。以静脉留置针代替传统的钢针穿刺,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可以分次注药延长手术时间等优点。

    作者:肖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分析

    目的:分析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方法在遵照国家相关指标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医疗统计功能进行我院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结果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结论合理的运用医疗统计指标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成;郭影芳;窦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SBP、DBP、UAER及 GF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BP、DBP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GF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黎欣;杨红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时间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姚道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并观察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I组患者使用氯沙坦治疗,II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I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II组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2.2%,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氯沙坦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铁军;常连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疗效评价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手术后回盲肠代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全胃切除手术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回盲肠代胃术,观察代胃的容量、营养状况、排空时间等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代胃容量300-400ml,排空时间为158-180min,平均(167.8±5.1)min;术后3例患者进食后出现腹胀,2例出现哽噎感,3例出现轻度肠粘连。结论回盲肠代胃术能维持患者的正常消化功能,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善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应该是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出了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