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玲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死,现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阿托伐治疗组与对比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对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药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医院的药剂师已经开始直接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医院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结论医院的药剂师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从事传统的血药浓度检测以及制剂配方等工作,要及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直接面对患者,监督、指导并确保患者的用药情况具有合理性。
作者:刘学功;郑志新;汤洁;陈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患者症状的消除更为有效,能够协同两种方法的优点,一方面相比于单纯的中医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疗效产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西药剂量的摄入,避免患者因大量、长期的西药服用所产生的患者不适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代谢类疾病治疗侧重的是辩证和辨病思想的有机结合,即由患者不同病情阶段情况来施以不同分型治疗方案。
作者:许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本文通过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肾内科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造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造瘘护理的认知和应用,降低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保证了造瘘成功率和适用率,确保了肾内科患者的造瘘护理安全。
作者:孙艳林;陈黎黎;孙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83例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和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手术后疼痛是导致病人惧怕手术及术后恢复缓慢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妇产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优化对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达到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就医费用的目的。
作者:孙伊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38。 C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姚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诊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牵引复位,内服中药、熨敷中药,过伸卧床,功能锻炼等,2008年1月以前,同样疾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15例治愈7例,好转7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15例治愈4例,好转6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比单纯复位治疗效果更好,疗效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绪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探讨其控制对策,以减少或消除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生化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及微波理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显效率(61.4%)高于对照组(30.2%)(P<0.05);实验组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安全有效,也可提高治愈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梅毅;薛露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患者整体护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480位来我院进行糖尿病疾病治疗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24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著,通过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深入了解,且患者的SCL-90评分结果也显示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结论在糖尿病传统治疗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愈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9例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结论在这种病人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F(芬太尼)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B(布托啡诺)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两组均在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心率(H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两组相比无差异,但呼吸抑制、呛咳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分别复合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复合布托啡诺呼吸抑制、呛咳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作者:王文珠;王冉;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治疗的时机选择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接受高压氧治疗时病程时间不同进行分组,比较NIHSS评分和 ADL评分,评价治疗时间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2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各组NIHSS、AD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发现早期组NIHSS、ADL评分显著优于中期组、中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越早接受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早期实施高压氧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李敏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与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35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对照两组患者ALT异常率。结果对照组 ALT水平正常342例,平均水平为(36±1)U/L;ALT水平上升14例,平均水平(51±7)U/L,整体 ALT 平均水平为(31±3)U/L,ALT 水平上升率3.9%。研究组 ALT 水平正常57例,平均水平为(37±2)U/L;ALT水平上升63例,平均水平(66±7)U/L,整体ALT平均水平为(48±7)U/L,ALT水平上升率52.5%。研究组整体ALT水平及ALT上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群体,可见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联,可将ALT水平作为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依据。
作者:莫运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生存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为96.7%,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为(111±6)分,观察组为(137±10)分,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测定对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1型糖尿病( T1DM)组、2型糖尿病(T2DM)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对糖尿病自身抗体GADA、ICA、IAA、IA-2A进行分析。结果 GADA、ICA、IAA、IA-2A在T1DM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5.33%、38.00%、24.67%、10.47%,在 T2DM 组分别为17.27%、13.39%、12.40%、5.45%,以及健康对照组中为0.00%、1.00%、0.00%、2.00%。T1DM和T2D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1DM与T2DM比较其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P<0.05,GADA易检出。结论 GADA、ICA、IAA、IA-2 A的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更能提高阳性率,避免漏诊。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3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病情观察,做好病情记录,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79.0%,有效率为18.6%,无效率为2.4%。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病情观察及急救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烧伤膏对于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烧烫伤患者共100例,其中I度烧伤30例,II度烧伤40例,III度烧伤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烧伤膏进行外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于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以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结果本文100例患者中,显效6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可得,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72.0±4.8)分,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烧伤膏对烧烫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以改善烧烫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
作者:武志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