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护理与康复

李凤珍

关键词:脑中风后遗症, 临床护理, 康复锻炼
摘要:脑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躯体、心理及经济压力.通过提高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品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疗体会

    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03月——2013年06月间收治的24名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对策.结果 本组24名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有22名患者得到痊愈,另外2例患者症状缓解后再次梗阻,经再次治疗后痊愈,患者短恢复时间为十天,长恢复时间为三十天,平均时间为十四天,所有患者均无肠瘘、肠坏死和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诊查和治疗,对于该类型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牛辉;郝小强;程汝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6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诺和锐30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66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3例,实验组给予诺和锐30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方法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且实验组用药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较短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安全、快速有效的降低血糖浓度,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能达到很好的强化治疗,值得应用于以后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晓华;张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同龄的健康者(对照组),对其做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er)、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分析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BUN、Ser、CysC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25%、85%,CysC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UN、Ser;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UN、Ser、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肾功能的损伤,可作为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敏感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洪银;刘海连;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物理降温在婴幼儿发热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 探讨物理降温在婴幼儿发热中的护理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婴幼儿发热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物理降温,比较两组患者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采取药物治疗及物理降温后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婴幼儿发热护理中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再次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秀斌;吴夕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和84.62%,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和61.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0例新生儿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导致的胆汁淤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儿中,17例临床治愈,10例临床症状及肝脏酶指标明显好转,1例死亡,2例治疗无效出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针对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胆汁淤积后的病理生理确定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更好的防治胆汁淤积,保护肝脏.

    作者:孔繁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符合小儿高热的门诊留观患儿2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和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各112例.疗程均5d.期间定时记录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评价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各时段体温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67.0% (P <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较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高热的退热更快,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国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充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一次性根充的方法对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08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随机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多次根充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学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根充的方法对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优点,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为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及与不同生活方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该研究为河北省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搜集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100人,其中男性483人,女性617人,平均年龄为52±10.35岁,平均糖尿病病史10.50±7.32年.所有病人均接受完整的病史问卷调查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底照相.调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空腹血糖,抽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运动、随访次数/年和胰岛素治疗.结果 该研究中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发病率为27.9%.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抽烟、饮酒和运动减少没有显著性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空腹血糖升高、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和胰岛素治疗病史明显增加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结论 该研究证明了高空腹血糖,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和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网病的并发症.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增加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作者:闫志鹏;张筠;李志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的疗效和获得性耐药关系的研究情况概述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为NSCLC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但几乎所有对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病例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缓解期后会出现疾病进展,即发生获得性耐药,我们就吉非替尼临床疗效和获得性耐药及与之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魏旭东;李进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对pilon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恢复优良者25(83.33%)例,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恢复优良者16(57.14%)例,且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p =0.03).结论 对于pilonⅢ型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高向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血清CHE与ALB比值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探讨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的比值在不同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用溴甲酚绿法测血清白蛋白.对56例肝病患者、46例肾功不全患者、51例危重患者及和6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员,进行CHE和ALB测定,并分析比较CHE/ALB比值.结果 显示多种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同时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危重患者CHE/ALB下降为明显,比值为(118±41);肝脏患者组CHE/ALB下降程度次之,比值(126 ±49);肾功不全患者CHE/ALB轻度下降,比值为(138±40).各疾病组患CHE/ALB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E/ALB可有利于诊断多种疾病,其比值下降的程度可用作疾病危重程度的判定,其升高的变化也有利于判定疾病的转归情况.

    作者:桑赫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生殖道出血量超过500ml,常发生于第三产程和产后2h内,称为早期产后出血.分娩后24h后至产后42d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delayed postpartum hemorrhage),常发生于产后1-2周内.据目前全国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因产后出血而死亡者占31.2%,高居第一位.

    作者:王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IHS)是神经内可较为多发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出现剧烈的体位性的头痛,而且患者严重者甚至出现项部强直,或者头晕,耳鸣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1].但是本病由于其症状与多数神经内科疾病症状较为类似,因此容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2].为研究此病的临床特点,我院对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丙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57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16例行一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冰冻切片均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年,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因其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6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38例患者,两组患者皆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泼尼松+雷公藤多甙治疗,研究组加用维甲酸+雷公藤多甙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GFR(肾小球滤过率)与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GFR与生化指标皆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在尿蛋白、甘油二酯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的甘油二酯与对照组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维甲酸+雷公藤多甙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生化指标改善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饮食疗法对疾病症状抑制疗效分析

    本文结合当前饮食疗法对疾病抑制疗效分析,详细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用量,并强调膳食纤维在疾病抑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对过去研究的成果提出质疑,希望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临床上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综合讨论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30个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例的诊断资料.结果 在治疗后跟进观察,以GOS标准分析:18例恢复良好(60.0%),3例中残(10.0%),2例重残(6.7%),2例植物生存(6.7%),5例死亡(16.7%).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复杂,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应仔细观察病情,进行动态头颅的CT复查.若患者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要注意使用早期冠状皮瓣切口双额叶减压,这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的伤残率.

    作者:白易欣;张美丽;高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2例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72例牙列间隙患者均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牙列间隙应在治疗前后用游标卡尺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牙列间隙明显减小,纠正了牙齿畸形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牙列间隙发生概率高的是中切牙,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效果完全满意者20例,比较满意者52例,2例患者在佩戴矫治器期间并发牙周病,停止治疗并积极治疗牙周病后再次给予正畸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经矫治后复发,给予重新矫治后进行义齿修复.结论 牙列间隙的发生率较高.所有患者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消失,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协调一致,覆合覆盖关系趋于正常,牙齿畸形得到纠正,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新生儿内科病房中所见的外科疾病

    通过分析收住的新生儿内科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常见的外科疾病有炎症疾病、消化道疾病、肠道功能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等.在152个病例中,消化道疾病有63例,肠道疾病有39例,共死亡61例.其中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7例中,死亡32例,占36%.因而对新生儿外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