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护患沟通影响因素及对策

卢进红

关键词:护患沟通, 影响因素, 沟通技巧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护患沟通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护理部对2011年至2012年20例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中有17例是由于沟通不良引起占85%.结论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技能,提高沟通技能成为护理管理者迫切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沟通技巧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提高护患沟通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妈咪爱联合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联合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光照疗法、丙种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妈咪爱联合菌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体见表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胆红素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咪爱联合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肯定,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nI、Myo、CK-MB、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6例.检测血清中cTnI、Myo、CK-MB、hs-CRP的含量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AMI组cTnI、Myo、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yo、CK-MB、hs-CRP的联合检测在AMI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新勇;郭改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目的 分析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有完整记录的780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分为两组,携带药品、抢救器械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510为院前组,到医院后才开始治疗者270例为院内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结果 院内组270例患者中,死亡30例,抢救成功率仅88.9%;而院前组的510例患者由于得到了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及时救助,仅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7.8%.院前组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院内组,而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内组(P<0.01).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能降低死亡数,提高抢救急救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廖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延迟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手段延迟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均提高,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ELLP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HELLP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HELLP综合征均为剖宫产终止妊娠,1例胎盘早剥,2例产时大出血,1例死产,3例早产,1例重度窒息.结论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尤春华;郭彦丽;雷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情志护理干预急诊车祸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急诊车祸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心理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12例急诊车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急诊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有效为9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8%,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情志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有着明显的成效,能够缓解患者内心的应激障碍.

    作者:范娟;李建菊;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2例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72例牙列间隙患者均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牙列间隙应在治疗前后用游标卡尺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牙列间隙明显减小,纠正了牙齿畸形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牙列间隙发生概率高的是中切牙,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效果完全满意者20例,比较满意者52例,2例患者在佩戴矫治器期间并发牙周病,停止治疗并积极治疗牙周病后再次给予正畸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经矫治后复发,给予重新矫治后进行义齿修复.结论 牙列间隙的发生率较高.所有患者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消失,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协调一致,覆合覆盖关系趋于正常,牙齿畸形得到纠正,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金因肽与华素片联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应用金因肽与华素片联合干预方案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25例).对照组患者以华素片作为干预用药,干预组则以金因肽与华素片作为联合干预用药.对两组患者进行3d的治疗.观察3d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干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15.587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应用金因肽与华素片联合干预方案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见效速度快,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敬雅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樟脑酚和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樟脑酚和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口腔科治疗68例儿童牙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消毒,对照组采用樟脑酚根管消毒,两组均用氧化锌暂封.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34例中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组34例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既减少了感染复发几率,又维持了乳牙列的完整性,提高了患儿的咀嚼效率,同时引导了恒牙齿正常萌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35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究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约为6-1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以及下肢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间疗效差异不明显.

    作者: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常见隐患与应对措施

    当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病人的护理情况,加强对病人的护理有利于病人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手术室护理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病人在手术室内动手术的过程也很有可能会存在一些隐患,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医院就必须要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就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作者:古力米热·牙生;热孜万古力·铁木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侧弯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行三维矫形术的脊柱侧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体会.方法 随机将51例脊柱侧弯者分组:1脊柱侧弯组(24例)与2脊柱侧弯组(27例),1脊柱侧弯组行全面护理,2脊柱侧弯组行常规护理.结果 比较1脊柱侧弯组与2脊柱侧弯组的护理效果,1脊柱侧弯组比2脊柱侧弯组好,P<0.05.比较1脊柱侧弯组与2脊柱侧弯组的不良反应,1脊柱侧弯组的情况优于2脊柱侧弯组,P<0.05.结论 对做三维矫形术的脊柱侧弯者的临床护理必须全面、详细.

    作者:黄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试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及对策

    众所周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的合理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糖尿病的患者对饮食控制在理解和执行方面还存在着较多误区.由于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控制达标的基础,是预防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进行分析,指出其危害,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控制方法.

    作者:魏祎;杨萍;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种肠道清洁法用于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3种肠道清洁方法在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前的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接受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374名患者随机分为分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组162例(A组)、单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组116例(B组)和口服蓖麻油+20%甘露醇组96例(C组).各组按肠道清洁程度分为Ⅰ-Ⅳ级及合格亚组(Ⅰ级+Ⅱ级)与不合格亚组(Ⅲ级+Ⅳ级),通过比较各组及各亚组肠道清洁程度、不良反应及息肉发现率评价效果.结果 3组肠道清洁合格率分别为82.72%,81.03%,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22.41%,2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不良反应及息肉发现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清洁方法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无差异,考虑到口感及饮水量的问题,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经济及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王志民;卢高峰;孙趁意;李贵;唐芙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窍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处理棘手,预后不良.本研究通过回顾我科近年收治的6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可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①人院时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②在发病后72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估,评分下降1分以上.③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④除外TIA和脑栓塞.所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刍议

    在科研分析和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检验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为其它学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重点分析了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作者:刘博;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静脉导管在临床的应用和护理

    探讨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有效护理,选择科室使用深静脉置管患者35例,通过临床观察、使用和护理,总结深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200例疗效观察

    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10-16周的妊娠是一种应用方便、不做手术、痛苦小、安全、有效、效果可靠、省时、出血少、避免手术流产的疼痛及发生某些并发症的佳给药途径方法,是非手术终止妊娠的一种避孕非器械性流产.减少了患者对手术流产的恐惧,患者易接受.达到有孕止孕、无孕催经的目的,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阻断孕激素活性,使蜕膜变性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诱导流产,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而提高成功率.米非司酮片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作用于宫颈,使宫颈扩张,软化,促进宫颈成熟.

    作者:陈戈霞;夏米西努尔·吐尔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营养支持决策的作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医院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临床营养支持这一新兴名词,作为缓解疾病,增强治疗效果的辅助措施,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除了良好的治疗手段外,良好的临床营养支持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对于疾病的恢复以及健康的维护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临床营养支持决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作者:沈爱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提高PICC操作成功的重点护理环节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 herally Inserted Cent ral Catheters,PICC)近年来,护理上为解决病人长期静脉穿刺的痛苦,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及对局部组织的损伤.PICC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国临床实践中多遵循各导管公司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制定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而规范的操作规程.我们为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进行化疗和静脉营养治疗,借鉴国内护理同仁经验,对导管尖端能到达上腔静脉这一正确位置,尽量一次成功.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防止血栓形成.在操作中进行改进和规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