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华
目的 了解我市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水平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检测8-10岁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和儿童甲状腺B超检查进行病情监测.结果 掌握碘盐浓度新标准出台前我市居民碘营养的本底状况.结论 进一步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有效落实消除碘缺乏痛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何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儿童早期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其早期EEG改变.结果 35例患儿中,脑电图检查异常33例,异常率94%,异常脑电图多为多灶性或弥漫性中高波幅及慢波增多,α波节律减弱或消失,部分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EEG异常类型:弥散性异常24例(73%);弥散伴局限性异常9例(27%).结论 EEG检查可作为儿童早期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丽红;何文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公共场所是提供给各行各业从事社会活动的一些场所,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一个可以工作、学习、娱乐、医疗等各种活动需求所应用的一种场所或实施的总体概念.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尚存在于公共场所中的诸多问题,如公共场所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公共场所中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或者素质普遍偏低、预防性卫生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在公共场所中活动的质量,后本文通过针对公共场所中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即为建立有效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增加卫生监督员数量,增强公共场所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预防性卫生工作,改善现有的卫生条件,加强管理工作.
作者:耿继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6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A型、B型和C型患者各占2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疼痛感均得到明显缓解,溃疡愈合效果非常理想.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溃疡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其中1例患者由于食用了刺激性食物而发生变异情况.结论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做到充分掌握和理解能够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作者:张建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把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的62例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使用常规护理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方法对实验组进行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出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对外科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能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爱菊;徐宗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4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感染2例,没有压疮发生,对照组感染6例,压疮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压疮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并比较用CT检查方法和X线检查方法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231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分类记录.这231例患者均接受了CT和X线两种检查方法,将经检查后的初步诊断与医院的终诊断作比较,分别计算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和经X线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和计算数据,我们发现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诊断胸部骨折的准确率与应用X线检查的准确率基本持平.结论 在临床上应首先应用CT检查血胸和气胸等疾病.此外,X线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的优点,用X线较为快速的诊断胸部骨折,可降低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疗效可靠,复位确切,固定牢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锦阳;于建林;于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评价血塞通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和对照组的76.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成本高于对照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治疗脑梗死,但血塞通的治疗费用低,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作者:高晋明;凌玉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增强显著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临床检验技术的研究随之不断深入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中,血标本采集为重要环节及内容,标本的合格直接关乎着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临床疾病治疗重要的参考依据.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多个环节均有涉及,故需加强医生、检验人员、患者、护理人员多方面的配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控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提供标本检验质量.
作者:张红梅;阮朝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且的 探讨医院病案管理在医保管理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医保管理中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病案管理,观察病案管理的效果.结果 采取医院病案管理后病案内容缺失、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过度使用不必要的检查等问题明显减少,共发生2起,发生率为4.0%.结论 在医院医保管理中采用病案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全香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血车上献血的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市某采血丰总献血6420人次进行分析,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原因.结果 6420人次中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72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心理因素是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占55.6%.结论 心理因素是造成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要加强采血车上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消除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寻求提高检验质量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有50份复检检测结果,复检率41.67% (50/120),分析显示影响血常规检验准确度的因素有技术因素、仪器因素及固定因素.结论 血常规检验受众多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质量.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保健营养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诊患者作为参考组,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并采取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措施,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历书写合格率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参考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病例书写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直接导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急剧增加,尤其是糖耐量低减,相对来说糖耐量低减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00倍.因此加强对糖耐量低减人群的干预性治疗就变得至关重要,并且对预防其糖尿病预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探究了饮食加运动对糖耐量低减人群糖尿病预防的具体效果.
作者:金用根;赵东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影像学检查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判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24倒活体损伤患者法医鉴定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片、CT、多层螺旋CT(MSCT)等影像学图像评价法医鉴定结果.结果 法医鉴定为轻微伤122例,轻伤138例,重伤57例,诈伤7例;经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确定法医鉴定错误23例,占7.10%.错误原因为鉴定人员阅片经验不足占30.43%,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占43.48%,影像学检查体位不当占26.09%.结论 影像学检查因左右法医鉴定结果、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及扫描或检查体位错误等制约法医鉴定正确性,鉴定人员应增强阅片经验,根据损伤特点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扫描体位,提高法医鉴定准确性.
作者:张俊涛;贾环宇;张鹏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梅河口市餐饮业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影响其卫生状况的有关因素,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梅河口市辖区内的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饮单位,对其卫生状况进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梅河口市的餐饮业普遍重视持有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以及内外环境的卫生,而对餐饮具的消毒、食品原料索证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重视不够.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大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张茂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6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彩色超声对患儿右下腹部及脐周淋巴结形态、数量、回声及大小进行检查,观察彩超血流图,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彩超检查下患儿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主要呈椭圆形、扁圆形,皮髓质显示清晰,重大淋巴结边界整齐,淋巴门无损坏,血流图显示淋巴结内血流明显增多.结论 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着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郭日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我国卫生部门对城乡居民所做的罹患疾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我国对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现状,尤其侧重疾控中心的城乡分布情况、所获得成效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这几个月内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抽血出现晕针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空腹情况、是否是第一次抽血、心理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结果 出现晕针可能与患者自身心理状况、空腹时间过长、年龄、性别和操作程序有关;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我们发现没有一例出现不良后果.结论 分析患者出现晕针的原因,从注重环境、心理护理、提高操作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晕针率.
作者:徐云芳;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